今天一個朋友對我說,本來在安心準備托福考試的她,在還有一周的時候又受到外界的干擾,再次陷入思考人生的迷茫之中,明知自己現在想再多也沒用,可是還是忍不住去想。
想要做有創意的工作,想要策劃活動,可是發現自己文筆不好,高中時期班上同學的作文都受到過老師在課堂上朗讀的待遇,只有她沒有;
不想要做職能型的工作,像行政、人力資源,可是自己的性格里有時又想要安穩,想要輕松的工作;
想要做公關,又發現公關公司對英文要求都很高,自己似乎hold不住,而且大部分公關公司都在北京上海,她在這些地方無親無故,公關行業微薄的薪水似乎無法支撐她的生活。
這樣看來,這位朋友真的想了很多,她似乎是想要把她未來的生活從此刻開始就想清楚,或許是因為她以前從未想過自己想要做什么,于是在第一次面臨思考的時候,就決心一定要選好一個自己喜歡的行業喜歡的工作,不管自己現在是否有能力勝任它,先選好以后再孤注一擲地去努力。
不可否認,我們聽過太多的雞湯,知道無數努力就有結果的故事。然而,現實真的是如此嗎?值得寫成文章的故事都是勵志的,被媒體傳播的故事都是成功的,回首談起坎坷的過去都是坦然的。如果沒有成功,那么你的故事就失去了社會傳播的價值,也沒有向公眾談起的必要。于是太多的在夢想道路上失敗的故事被我們這個社會給隱藏了起來,一把辛酸淚便只有自己知曉。
像我的這個朋友,我不反對她為夢想孤注一擲地去努力,因為即使失敗了,也可以說至少曾經追求過,我無遺憾,人生有時候不一定就是執著于那一個結果,沿途也會有鮮花,一切都是收獲。但是我想告訴她,真正的夢想是在你明白最壞的結果之后,你依然愿意去追求。如果你承擔不起那個結果,還請你慎重選擇。
從她的實際情況分析,第一,她的家庭并不富裕,沒有資本讓她毫無顧忌地去追求夢想;第二,她所謂的夢想還沒有到極其熱愛,非此不可的地步;第三,即使她就認定這個工作就是夢想了,但依照她目前的能力與該崗位的匹配度不到50%。其實說白了,你一無所有,有何資格談夢想。你現在沒有能力去追尋所謂的夢想,意味著這注定是一條曲折的路,因此還是曲折地走吧,先把自己武裝得強大了,或許你不知不覺就離夢想更近了。在你還沒想清楚的時候,你真的知道哪個方向是你理想的彼岸嗎?夢想本身就是一個高度抽象的名詞,當你海闊天空時,夢想一定會豁然開朗地就在你可見的遠方。
她還說,成功的人都有一種迷之自信的品質。但我想說你一定不知道,迷之自信地身后還有不用他操心的家庭以及他愿意為此付出的代價。因此當你一無所有,當你的能力支撐不起你的夢想的時候,我還是希望你先妥協給現實,在現實中的人,運氣也不會差。如果你還愿意在現實中繼續努力,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故事是會發生在你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