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昨天留下的問題是:如果你看到一個正要自殺的人,那么本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則,你該不該去救他呢?
答案是:1、這要取決于你的人生態度。
如果你是一個悲觀厭世的人,常常都想自殺,只是缺乏勇氣,那么當你看到別人自殺,最合理的反應就是衷心祝他自殺順利。如果哪天你也鼓足了勇氣,準備去死,你也不會希望有人阻攔自己。
2、如果放在《莊子》哲學里看,問題就會變得輕松很多。自殺首先是沒必要的,因為活著和死了其實都是一回事。
當我們站在太空俯瞰世界,地球不過是一粒塵埃,至于寄生在塵埃上的某一個小生命是死是活,有什么所謂呢?救他或者不救他,又有什么所謂呢?他這個人,或者你這個人,是不是真實存在的都還不一定呢。
二、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嗎?
1、我們其實只能認識現象,卻不可能認識到宇宙人生的本質。
2、宇宙人生的本質的是什么?用印度的婆羅門教的觀點來說:世界只是幻象。
3、你會說,眼前有一張桌子,明明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的,怎么就是幻象了呢?
4、是的。你依靠視覺看見,依靠觸覺摸到,但你想過沒有,視覺和觸覺難道就不會欺騙我們嗎?
5、視覺的欺騙:在水杯里插一根筷子,我們會看到它斷成兩截,這是光線的折射給我們制造的錯覺。
觸覺的欺騙:我們觸摸溫度相同的一個鐵塊和一個木塊,會覺得鐵塊更涼一些,原因是鐵的導熱性更好,所以觸覺欺騙了我們。
這樣的例子很多(例如,色盲。),都說明我們的感官是不可靠的。
6、最強有力的證據就是做夢。
我們明明睡著了,眼睛是緊閉的,卻看到了各種人和各種事;身體明明躺在床上,卻經歷了各種各樣的奇幻冒險。在夢里,我們并不覺得夢到的一切都是幻象,也會因為遭遇的不同而生出各種喜怒哀樂,只有在醒來之后才恍然大悟。
那么,清醒之后的世界難道不會是更大的一個夢嗎?
7、笛卡爾會說,“我思故我在”。
笛卡爾從“我思”這個肯定存在的前提出發,論證出“我在”。
但如果請莊周來審查笛卡爾的論證,莊周一定會找到邏輯破綻,然后詰問笛卡爾說:“你怎么斷定那個思考的主體就是你自己呢,那也許只是錯覺。”
8、其實直到今天這個科學昌明的時代,我們也沒辦法確定世界是不是真實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