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伊琍在兒童節發了一段話,這段話很長,也很實在。與權衡各方利弊委婉措辭相比,馬伊琍的直言直語對學生和家長,更有實際指導意義。大實話可能不那么悅耳,卻能對癥下藥,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段“苦口良藥”。
一上來,馬伊琍就明確表示,能讀正規中學還是要讀:
兒童節,來說一些實話。剛在與朋友討論喜歡藝術的孩子早早過五關斬六將進入專業藝校中專好不好?我的答案是并不好(若是可以讀正規中學的話)。
有人看到第一句就炸了,認為馬伊琍瞧不起中專生,這種想法有失偏頗。馬伊琍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建議,是因為她知道文化知識基礎有多重要,而18歲以前正是打基礎的黃金時期:
18歲以前正是打文化基礎的時候,學藝術的若要走得更寬更遠更久,沒有扎實的文化基礎尤其文學理解能力,經不起長久競爭。人,終其一生,比的是永恒的耐力和終身學習的渴望,非一時爆發力。
馬伊琍忍不住說實話,是因為這兩年她擔任上海戲劇學院藝考考官,看到年輕孩子們存在的問題,心生惋惜:
當了兩年考官,看到太多藝校生空有一身形體聲樂功底,獨缺內在文化涵養支撐聲形與靈魂的合一!真讓人為難啊,以至于每碰到幾個應屆畢業生都如獲至寶,必招無疑。
還記得去年馬伊琍就因為直接表達“整容的學生不能收”,引起熱議。
現在的影視劇里,一票的人工網紅臉,沒有特色沒有辨識度,大家寧可懷念80年代的明星,也不愿欣賞這些年輕面孔。可奇怪的是,人人都表示討厭網紅臉,整形風并沒有絲毫減弱,這些風格相似的臉依舊活躍在網絡上、電視里,還是能賺到錢,成為明星。因此哪怕只是一時風光,年輕人也不惜一切代價去換取。
那么,馬伊琍堅定自己的判別標準,不給一絲機會,正是從根源上切斷這種念頭,以擊退網紅臉的熱潮。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對“美”的認知全部變成“網紅臉”時,這種“美”是畸形的,不應被鼓勵的。
同樣,對文化知識的態度也是如此。“讀書無用論”一直存在且勢頭不小,特別是在年輕人群中。在教育行業工作近十年,我每年都會遇到一些不愿學習厭煩學習的孩子,他們很多算是富二代,頭腦精明,做生意也賺得不少。讀書學習對他們而言,眼前看不到任何意義與價值。我常常會問他們:“你們有沒有想過,父母既然已經賺了許多錢,為什么還希望你們來讀書,而不是直接去做生意?”父母并不是因為自己有遺憾需要子女來彌補,而是他們切實體會到文化知識的重要性,他們在社會上打拼多年,經歷過、看過太多,更明白文化知識對人的一生意味著什么。
馬伊琍也是過來人,她從小學舞蹈經常出去比賽,15歲參加電視臺的舞蹈隊,靠演出所得就能夠繳學費了。但對讀書學習她也沒有怠慢,小升初那年,上海考生志愿只能填一所中學,馬伊琍因為考前甲肝在家休息了兩個月,家人勸她報考普通中學,她堅決不肯,按自己意愿填報。最終過線三分,考上重點高中。回想起自己高中到大學的經歷,馬伊琍說自己是文化知識的受益者,她希望家長們不要孩子過早棄文從藝:
我就是當年上戲榮廣潤院長提出要提前錄取高中應屆畢業生的受益者,剛進校毫無社會經驗一度是班里專業最差的,直到大三大四進入大戲階段,劇本的閱讀能力和對人物心理的快速理解力占盡優勢。
一直記得高中的校長陳俊榮,在得知我被上戲提前錄取后的一番談話,他說陳校長希望你將來當個藝術家,在這條道路上走得遠一些,而不是當個明星!當時只覺得好笑,藝術家如此遙遠而空泛的稱謂,現在卻越來越欽佩于這位教育者的先知,他明白明星終究是一時。
現仍有太多只顧眼前名利的父母早早讓孩子放棄在最該學習的年齡攫取知識,棄文從藝,終將留下無盡遺憾。在這一行26年,看到太多太多被家長耽誤的孩子…
我想馬伊琍選擇在六一這天說出這段話,是出自一位母親、一名老師的責任感,她不忍心看到孩子們本可以學習到更多知識,培養更好的文化素養,卻因為當今社會的賺錢熱潮,而生生被耽誤了。學習不是指文憑,而是一種個人素質,一種獨立思考、自我反省、自我管理的能力。高中的應試教育確實有弊端,但高中仍是打磨意志加強訓練的關鍵階段,即使成績不一定好,打下的基礎在其他地方依然有用。進入大學也不意味著能找到好工作,但大學校園提供了許多條件,讓愿意學習、進修的學生能夠為自己爭取機會。
人生的路有很多條,但是無論哪條,走到最后,你終歸會發現最有利的法寶、武器,永遠在自己的大腦里。外形上的優勢可以一時錦上添花,但無法終生受益。papi醬在一堆網紅里能立于不敗之地,時不時上個熱搜,并不是靠出格的裝扮或驚艷的穿著,而是她在節目上的談吐與觀點。身為中央戲劇學院的導演系碩士,“集美貌與才華于一身”這句標語并不夸張,原本不看好papi醬能長久發展的人,如今也不得不承認她沒像流星那樣轉瞬即逝,而是依靠獨立女性的個人氣質,科班扎實的理論基礎,成為“網紅界”一股持久的清流。
拋開馬伊琍個人的婚姻問題,單純講專業領域的表現,馬伊琍的意見值得贊許,更值得家長們、孩子們去思考和采納。正如平時如果有學生來訴苦,表示自己很迷茫沒有方向時,我總會建議他們:去圖書館吧,只要是自己略感興趣的,未知的,去找書來看,不斷發現新知識不斷閱讀,閱讀的過程里會逐漸找到思路,終有一天豁然開朗。
文化知識,不一定能用來賺錢,
但一定能幫助我們跨過人生無數道難關,
帶領我們看到更廣闊的的天地,收獲更豐盛的精神財富。
無論經歷什么,都能成為我們“站直了別趴下”的有力支撐!
南木近期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