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學習除了能讓我們不再浮躁,能磨煉理智,還能帶來諸多好處,比如跨界能力的提升。
人的能力分為知識、技能和才干三個層次:知識是最不具遷移能力的,你成為醫學博士,也照樣有可能不會做麻婆豆腐;技能通常由70%的通用技能和30%的專業技能組成,遷移性要好一些;而到了才干層面,職業之間的界限就完全被打破了。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一些人能夠輕易地跨界,因為他們通過深度學習已經擁有了某些才干,而這些才干在其他領域同樣適用,所以他們只需要花少量的時間熟悉知識與技能就玩得轉。但反過來,如果你不具備某些才干,當你換到其他行業時,只能重新開始培養底層的知識和技能,這就非常吃力了。
深度學習還能讓人產生更多靈感。
我們知道愛愛因斯坦是在去專利局上班的路上,看到伯爾尼鐘樓時突然冒出了一個假設:“如果公交車以光速移動,那么從車上看,鐘樓的指針會不會是靜止的呢?”這個假設使20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狹義相對論走入人們的視野。
而德國化學家凱庫勒是在非常疲勞的情況下做了個夢,夢到一條首尾相咬的蛇,這條蛇成了他發現苯分子結構的線索。
人們都驚嘆科學家們的直覺和靈感,但假設愛因斯坦和凱庫勒不具備深度學習的能力,他們就不會獲得這些直覺和靈感。只有在自己的領域探索得足夠深入時,靈感才可能在潛意識的幫助下顯現。
雖然我們不是科學家,但深度學習也能讓我們更大概率地收獲意外的驚喜。
與此同時,深度學習還能讓我們看到不同事物之間更多的關聯,產生洞見。
比如電影《西游記之女兒國》,劇中女兒國國王與唐僧經歷生死之后對他說:“我做了一個夢,多年以后,你蓄滿長發,和我一起慢慢變老,但是,你并不開心。”
這就是“未來視角”啊,國王用未來視角回望現在,然后做出了理智的決定,克制了自己的感情,放唐僧西行。
如果自己在一些領域的認知積累得足夠多,那么,即便是面對影視節目、娛樂八卦或新聞熱點等這些分散人們注意力的事物時,也同樣能調動高級認知,把它們與有益的思考關聯起來,產生更深刻、更獨特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