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或者應該說大多數的女生生氣,心情不好,悶悶不樂都喜吃糖果或者甜食。
我不知道你們是否是這大多數中的其中一員?
回憶小時候,那時候的小孩都有會不想吃飯的時候,或者是不消化,父母都會給我們吃一種積糖(五顏六色的,用來打肚子里的小蟲)。在那個時候認知中這個應該就是所謂的糖果吧(其實味道還蠻好的,不可遺忘的味道)。慢慢的,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開始接觸到到各種甜的東西:米糖、麥芽糖、冰糖、白砂糖、冰糖葫蘆、棒棒糖、軟Q糖、牛軋糖,小白兔奶糖等,品小的時候父母為了我們不長蛀牙,怕我們不吃飯,吃糖果的時候還是很少的。長大了,離開父母了,可以隨心所欲吃自己想吃的東西時,你倒開始不覺得糖果美味了,永遠都是得不到的你越發的想念。等得到的時候,你又開始顧慮它可能會是你長胖,使你糖分過高而得病,使你看起來很幼稚,所以你又開始遠離它。
其實我不愛吃甜食,除了糖果,還有面包內的甜品,蛋糕等甜的東西,一開始是因為體重問題,怕長胖。后來更多的因為糖果雖甜,但那種甜味久久在味蕾中散不去,你接下來吃什么都沒有味道,有點太過“霸道”,所以我一直都不是特別喜好這種甜食,甜品!
我雖不喜,可我喜歡研究各種糖,甜品的做法,可能是小時候看過自己家里做米糖(江西地方叫法)),再者就是受學西點的弟弟的影響。
前段時間身邊的朋友就自己動手做了牛軋糖,在此我分享幾張過程圖片。
牛軋糖有一說為中國明朝舉人商輅(依明史正統十年會試、殿試皆第一中舉)為了感謝文昌帝君托夢使其三元及第,依照夢中作法所做出。以麥芽糖、花生、米等制造,并捏造成牛的模樣,所以叫做牛軋糖,但后來因為把糖捏成牛的模樣實在不容易,而且生產速度較慢,所以就直接切成長方形的模樣出售。其后有外國傳教士將此糖果流傳至西方,始成為外國至受歡迎的糖果之一。
不知道大家記憶中的糖果是什么樣子的?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吃的糖果是什么味道嗎?希望大家的愛情,生活都可以跟糖果一樣,甜甜蜜蜜,黏黏糯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