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首先是學會花錢
? ? ? 是先學會花錢還是先學會掙錢的道理和是先談戀愛還是先長大有相似之處。情況是,許多孩子,到了大學,還不會花錢:消費無度或者無法合理消費安排生活。
? ?? 好吧,不說別人,先檢討自己。我認為就是現在,我也還是一個不會花錢的人。比如,買了一件自己喜歡的但是偏貴的衣服,會內疚很久;結果是又會買一堆便宜的衣服,穿兩次不喜歡。所以,至少在買衣服這塊,不是內疚就是將就,沒有節省錢,也沒有享受到花錢帶來的樂趣
? ? ?? 人的行動由欲望支配。欲望是我們愿意努力的原因。會花錢不是省錢,是會利用手中的錢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這兩年我逐漸增加瞳瞳的零用錢。一開始基本就是周周光。原因有二,我意識到重要的原因其實是零用錢太少,所以增加了零用錢。但是很快還是變成了周周光。這就是第二個原因:她喜歡的小玩意太多,個個都想買。我給她買了一本《為什么不能把所有的東西買回家》,道理是明白的,但是現實中,還是想的。自我控制,對小孩子來說還是很難的。
? ? ? 我首先采取了獎勵措施。比如,如果她一周可以節約零錢的百分之十,那么下周的零用錢就會多增加一定量的配額。如我們預知的,在前兩周里,她學會了節約,花很少的錢,的確收獲了更多的錢。但是這不能長久,因為她節約的同時也帶來了自己“生活質量”的降低:她本來想要的東西不買了,自己也不開心了。我想,錢不是目的,生活才是。有一次,我跟蒲定東老師咨詢關于瞳瞳零用錢的使用問題,他認為首先要關注的是孩子的價值觀、審美觀等問題。
? ? ? 我終于意識到,這其實是消費的本質問題——在財富有限的情況下,我們一定只會為自己覺得值得的物品買單,而一個人的價值觀、審美觀,決定一個人認為什么是值得的。所以,在一定條件下,只有是否值得購買的物品,沒有價格昂貴的物品。好比,有人覺得買一本書三四十元很貴,其實是他(她)覺得花這個錢不值。因為同樣的一個人,可以用三四百甚至三四千買一件衣服。消費的價值排序,取決于一個人的價值觀、審美觀。
? ? ?? 當然,主觀排序沒有高低之分,所以市場上的物品才會琳瑯滿目。但我們培養孩子時,還是應該關注對孩子的引導,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趨向理性和美,以及由此帶來的品質生活,雖然有時并不是富裕生活。
? ? ?? 實際情況是,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社會教育,都偏向于教導怎樣掙錢,對于不可知的未來,焦慮自然是難免的。而對于當下,卻又只會盡一切可能的滿足。如果我是一個小孩子,我估計也會很納悶:明明我現在想要什么就要什么,為什么還要努力勤奮呢?
? ? ?? 人,不是掙錢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