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崖
據說畢加索喜歡畫牛。
1945年12月5日,
他畫了一幅這樣的:
然后,他不斷做減法。
1947年1月17日,
最終的第11稿是這樣的:
在一年多時間里,
簡化過程是這樣的:
從最初筋骨畢現,
到寥寥數筆的線條
皮毛血肉陸續不見,
最后呈現的“牛”卻是巔峰之作。
線條似乎一無所有,
形態卻躍然紙上。
寫實到簡練,
宛如輪回。
畢加索說:
我十幾歲就畫得象拉斐爾一樣好了,
但是我卻花一生的時間,
去學習象孩子那樣畫畫。
少即是多
大師作畫的過程,
就像打磨原石一樣,
不斷做減法,
摒棄多余的、無用的,
只留下精華。
生命是有限的,
我們不可能什么都要。
多余的東西,只會增加無謂的負擔。
人生的最高等級,不是加法,而是減法。
生活愈是龐雜,愈需要減法。
知道什么最重要
才能心無旁騖,直指本質。
極簡生活的亦是如此,
它本質上不應是單純拋棄物品,
進行毫無目標感的扔扔扔。
最先要確定,也是最難確定的,
是我們想要過怎樣的生活。
只有對面臨的時空、物品、信息、人際,
進行全面的梳理、窮盡、羅列,
認真思考它們與自我的關系,
找出自己最珍視的那部分,
朝著這個目標,不斷做減法,
才有可能像大師畢加索一樣,
摒棄多余的、繁雜的,
卸掉所的負擔,輕裝上路,
專注于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
過簡約而豐盈的人生。
注:1.本文原發于本人頭條號,內容進行了刪改。2.部分圖片來源于圖蟲,已購共享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