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爸爸通電話,我說,會把在上海的那些書都寄回家。
我爸說,那么重,寄回來干嘛,你不是一直想要一間堆滿書的房間么。
我說,“因為不想讓它們跟我一起搬來搬去、顛沛流離的,等我找到一個可以安心住下來的地方,再把書寄過來?!?/p>
前幾天刷微博的時候,看到了青梅酒的做法,便躍躍欲試,可是看到后面有人留言說,最好喝的青梅酒是在存放兩年之后。
我就猶豫了,把帖子放進收藏夾,便關了頁面。
因為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在這里多久,所以不想讓一大罐青梅酒跟我一起運來運去的。
等到安定,等到知道會長留,等到自己有能力照顧好身邊的一切。
要等到那些時候,才會把書堆滿房間,把青梅酒釀起來,買5L的沐浴露和洗發水。
要等。
15年剛來上海的時候,三個人租了兩間房,跟中介說住兩個月,所以只買了很簡單的洗漱工具、最便宜的臉盆和衣架、一次性用品。每個禮拜去超市買很多方便面,按斤稱的大米,容易保存的榨菜和腐乳。
就像一個走了一半的旅人,不肯輕易地坐下來,只是半蹲著,看看遠處的風景。
因為知道不會久留。
現在住的地方是一年前租的,我跟室友每人一間房,簽了一年的合同。那時候,我們像完成了某種儀式一樣,把行李跑上跑下搬進新家,快要凌晨1點,卻還是雞血滿滿地擺拍了很多照片,說“以后回過頭肯定會覺得自己特別棒”。
打掃好房間住進去的那天,我們撒歡兒一樣去超市買了很多東西,塞滿了冰箱,也塞滿了房間的各個角落,或者說,塞滿了長久以來心里空落落的地兒。
而我終于有了一個放滿書的書架,放音響和抱枕的地方,衣櫥也終于不是布料的,床頭可以放一張桌子,桌子上放一束花。
我在日記上寫:工作一年,我終于有了一間自己一個人睡的房間。可以赤腳走來走去,不穿衣服也可以。坐在地板上喝醉酒滾來滾去也沒關系。
休息的時候,我喜歡和室友一起坐在地毯上,吃零食聊天,吐槽電視里演員拙劣的演技,樓下的水果店總是很吵,水果也貴,但我們總去,隨便套個外套就下樓買水果,買蔬菜,然后待在廚房憋大招:做包子,煮酸梅湯,做蔥油餅,做意面,熬鯽魚豆腐湯……我甚至覺得如果是這樣的節奏,結婚也是一件可以接受的事情。
但對于這座城市,我總要離開。
可能一個人租一間房,養一只貓或者狗,名字就叫做富貴。買購物車那套放了很久的茶具,買一直舍不得下手的新筆記本,宜家黑白分明的書架。去認識新的朋友,新的鄰居。那個時候,我再開始做青梅酒,安安心心地放兩年,邀請朋友們來喝。
小時候,我們家經常搬家。
所以,我最大的夢想不是成為科學家或者老師,而是有一個自己的房間,小小的,然后按照自己的心愿布置起來。我畫過很多房間的規劃圖,樂此不疲地畫,好像畫得多了,這個愿望就實現了一樣。
所以逐漸明白,為什么那么多人覺得房子重要,可能就是因為有一顆定心丸,不會有人來催租,不會有警察來敲門要出示證件,也不會擔心房東的兒子忽然結婚然后勒令兩天內搬家。
不是有句話說,被偏愛的總有恃無恐么。
我跟我媽說,即使離開上海,公積金也要存著,因為以后要給自己買房子。
我媽在電話里笑得歡,“房子么,你老公會買的咯。”
“那不行,萬一離婚了,你女兒豈不是要流落街頭?!?/p>
像考試一樣,抄襲得來高分,但那不是自己的能力,憑自己考的60分,至少心安理得。
寫著寫著,嘴巴就饞了,想喝青梅酒。
我發微信跟我媽說,媽,幫我釀一壇青梅酒吧,存兩年,就當女兒紅了。
我媽回了我一個微笑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