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來源網絡 ? 如需轉載|請后臺留言
01
前段時間,知乎上流傳著一張華為前員工的工資表。
這位員工當時是一名銷售總監,本科畢業后在華為工作了6年,后來就離職了。
月薪最高的時候包括年終獎和股票分紅就有18萬,其他月份基本是4萬多。
總收入那一欄顯示著100多萬的工資,仔細算來那時他才28歲。?
底下評論區里很多人都對這人的身份表示懷疑,一沒人脈二沒資源,盡管是華為的銷售總監,但這薪水也太高了吧,他憑什么。
但這真的是我們普通人的思維,要知道真正優秀的人,都是有跡可循的。
要知道能被華為錄取,首先這人在面試官就打敗了99%的同齡競爭對手,而且想要在華為做到總監級別,自己的學習能力,工作經驗和成長速度也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
華為的員工收入,一般包括三部分,工資、獎金、分紅。職位等級越高,分紅占比越大。
一般應屆生進入的是13級,正常的發展速度是3年升一級。
但如果有特殊或重大的貢獻,可能在短時間內升幾級,等于說是與能力掛鉤的。
之前有個HR就看過一位華為高管的簡歷,級別為21級,月薪為27萬,實在是一個大寫的哇!?
大家都知道華為執行掌門任正非的用人原則非常狠:
任正非在致新員工的信中明確指出“進入華為并不就意味著高待遇,公司是以貢獻定報酬,憑責任定待遇的,對新來員工,因為沒有記錄,晉升較慢,為此,我們十分歉意”。
這就表示自己要想在公司獲得理想的收入,就必須集中精力在自己專業領域內拼盡全力。要不然很可能在評級的時候就會被末尾淘汰。
公司將員工區分為奮斗者和勞動者,將晉升、薪酬、獎金、配股、成長機會等利益分配向奮斗者大幅傾斜,讓奮斗者得到合理的回報。
在這種狼性管理下,從華為出來的優秀人才,到了其他公司一般也仍然可以保持高收入。
所以,優秀的人一定是在認知、能力和格局上超越了大多數人。?
優秀的人,注定到哪里都能大展拳腳,實現自我價值。
02
上周去一所知名商學院旁聽課程,課間正好有機會與前桌的一位林博士交流,企業家的思維實在震撼到我了。
管理一家世界100強企業中國區的食品業務,林博士原先已經是名校碩士+MBA,但隨著自己職級不斷上升,管理的業務范圍不斷擴大,他覺得單單只有管理能力可不行。
于是決定讀博。
其實讀書是其次,在交流中林博不止一次的提到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全局觀和系統思維。
就是要把自己在人生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都建立成一個系統模型,用系統思維去解決各種問題。
利用這種系統思維,林博這幾年在公司可謂是大展拳腳。
就比如在疫情期間,在沒有人去公司上班,除了人員工資以外,辦公場地成本為0,新員工入職率為0,出差成本為0的情況下,他負責的中國區業績不降反而上漲了30%,這樣的業績讓老板非常驚喜。
另外,他給我提了一個新名詞——最優思維。
什么是最優思維,說白了就是給自己用最好的東西,讀最好的書,選最合適的員工,去最好的學校。
林博總結下來有幾點可以分享給我的:
一是他們公司只招最合適的人,這個合適是指與公司的遠景和價值觀相匹配的人,這樣的人能在公司甚至大環境出現變故的時候,依然錨足了勁和公司一起干,不會退縮。
比如疫情期間在家辦公,他手下的員工每天都會主動聯系客戶,開拓業務,在沒有任何監督的情況下,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不降反增,沒有任何人出現外部所說的“在家辦公渾水摸魚”的情況,因為業績就是最好的證明。
二是公司只選擇優質的客戶,我們一直覺得客戶是上帝,但在林博看來只有優質的客戶他們才會奉為上帝。
選擇優質客戶有什么好處?
一來他們確實對公司產品有需求,而且是非常精準的需求,其次優質客戶不喜歡搞事情,有問題會積極和公司反饋處理。最后,優質客戶對公司信賴度很高,也會介紹其他客戶給他們,這樣省去很多品牌宣傳成本,真的是一舉三得。
而最優思維也適合運用在自己身上。比如選擇讀書深造,盡管學費非常高,但林博當時就選擇了一家最好的商學院,因為無論從學校排名,師資力量和同學圈子都是最好的。盡管學費比其他學校貴了十幾萬,但他覺得值。
還沒讀完,他就獲得了升職加薪,自己也成功在當地落戶買房,母校知道他在這里讀博后又聘他為講師,這樣一來,其實學費基本都賺回來了。
林博告訴我,最優思維不是說一定要用奢侈品,他自己身上穿的也有優衣庫的打折襯衫和polo。
而是給自己立一個flag,讓自己成為最優秀的人,為企業和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優秀的人也不是天生就厲害,而是他們有更清晰的人生目標,而且能為這個目標投入更多的血本。把自己當成那個優秀的人,那所有匹配這個優秀人設的工作,資源,人事物都會向他涌來。
03
另外,我們經常會提到的職場人士如何平衡自己的工作與家庭,如何做好時間管理,在林博這里根本不是問題。
他告訴我,這種所謂的時間管理對于企業高管來說根本不是應該考慮的問題。
由于身兼數職,林博每月的時間表排的滿滿當當,我感覺不比網傳的王健林的時間表差多少啊。
除了本職工作,每月要飛好幾個地方,考察其他區域業務進展情況。
而且自從讀博后,他又被母校聘為MBA課程講師,定期要回到母校講課。而自己還要利用周末時間來讀博。
我就問他這么忙碌,有多少時間可以留給家庭和自己呢?
他笑著告訴我: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我一年也要讀100本書了,而且每周都會寫一篇讀書筆記,每月不定時還會寫公眾號文章,我還有自己的公眾號哦!
其實關于讀書這件事,他覺得一有空就會去讀書,而他覺得最好的讀書時間就是飛機上的那2-3個小時,沒有手機,也不能做任何事情,用來讀書是最好不過的了。
對于家庭來說,他也表達忙確實是忙的,但他也有一個約定俗成的習慣,就是晚上回家盡量不看手機,也要求同事如果不是非常緊急的事情不要給他打電話。這樣就可以更專注的配自己的孩子了。
在健康管理上,林博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會做一些簡單的運動,每周去一次健身房,最好的養生方式就是讓自己每天十點半之前睡覺。
所以林博說,不要刻意去管理自己的時間,最好的時間管理就是到了這一刻該做什么事,就馬上去做,用最快最高效的方式把他做完,這樣你就會有更多時間去做其他事情。
最糟糕的時間管理就是,給自己安排一大堆事,做一件事的時候想著另一件事,結果每件事情都做的很粗糙,效率也非常低,這就是普通人說的陷入了盲忙茫。
04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為自己的不成功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就比如昨天離職的一位同事玉姐。
由于半年沒出業績,昨天老板就問起玉姐最近的情況,玉姐目前的直屬領導就說起玉姐最近經常向她抱怨,之前跟錯了領導,浪費了很多時間,公司的資源都沒有向她傾斜,上半年她手頭的客戶都質量不高。
但要知道在“跟錯領導”的那段時間,她每月的業績是120萬,狀態就像打了雞血。
在《勇氣》這本書里,作者克勞切克就提到,最初在被花旗銀行裁員,進入下一家公司工作時,她就給自己立了一個目標:對于上級安排的工作不允許說不。
就這樣在職場上不斷被“虐”,造就了她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她告訴自己任何問題對她來說都不是問題,一定要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就這樣她從一個最基層的員工一路晉升到了花旗集團首席財務官,收入不菲。
要想讓自己優秀不能只是打嘴炮,而是要有相應的行動。
首先,要找一個榜樣,就比如在《時間看的見》書中,瀟灑姐就提到自己當初就把香港成功女企業家梁鳳儀女士作為榜樣,在榜樣身上找到要努力的方向,尋找榜樣是如何行動的,榜樣是如何思考的,如何能在榜樣身上吸取能量。
其次,不要想太多,想達成一個目標,就立馬列出計劃,因為人的頭腦是非常強大的,會編出很多條理由讓自己放棄。所以要克服這種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立刻行動。
另外,多和牛人接觸,哪怕說不上話,只是去看牛人的傳記,也要多看牛人在同樣一個問題上怎么思考,用什么方式去處理,遇到困難怎么解決,練習自己的邏輯分析能力。
最后,就是一定要有成功的信念,要知道世上沒有跨不過去的坎,優秀的人把問題當成長的契機,問題越多成長的機會也越多,而普通人永遠會把問題當問題。
所以,優秀的人就是自己的能力隨著閱歷的增長而增長,他們的經驗是不斷累積疊加的,而不是簡單的重復。
這些人的成功方式我們也許永遠也復制不了,但朝著這個方向去走,相信路肯定不會走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