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行動】
2016年11月21日:今天《超級個體》的話題中,談到“有一個問題能讓你放棄存量,徹底清零”,從認知等角度談了“什么叫死亡”,指出“醫學上認為,腦死亡才算死亡,腦電波消失,對外界的反應停止……”,但如果一個人的認知能力停止增長,也就是“認知成長方面的相對死亡”。認知成長的死亡與“所有權依戀癥”有關,值得一提的應對策略是“羅胖心法”,問自己“假如今天我們公司已經一無所有,一定要去干的事情是什么?然后我們就去干那件事。”這讓我想起古典老師曾講過的“如果把每一天當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來過,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這樣的思考有助于我們摒棄“等到模式”,幸福不是等來的,而是來自即刻行動地創造與刻不容緩地體驗,如是,你才可以輕松從容地擁抱幸福,而不是無休無止地等待幸福。你不必等到做成了某件事情才快樂,而可以選擇當下就去快樂地去做成某件事情,你不必等到你成為了某種人才幸福,你可以幸福地去成為某種人,首先把把“假想你已經成為理想中的某種人時相對應的言行舉止踐行地呈現在自己的身上”,這個過程本身已是值得。我覺得,這種生命的“假設性清零”,會幫助一個人找到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他人和事情,從而盡可能少留遺憾地去生活……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成長模式。這其實也是“目的為先”的原則,“掌握方向感與行動力”的原則,每一次清零都要逼迫自己重新認知自己“夢想的方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超級個體》中提出,拋棄“所有權依戀癥”的最好方式是“假裝自己一無所知、一無所有。”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能力、簡歷、知識和領域都需要階段性清零、整理、更新,這個做法本身就是一種“自我操作系統的主動升級過程”。此外,就像身體健康需要“食物多樣化”一樣,成長的范疇也需要“多維度發展”,這涉及到“不斷學習、跨界學習”,有利于未來的“連點成線”和搭建“樂高式組合結構”的“知識與技能方面的金字塔”。
2016年11月21日:對今日精進兩個問題的回答:1 假如今天我必須選擇“清零職場、重新擇業”,我會憑借自己多年積累的中英文語音表達技能,找到幼兒語言教育或大學老師(教普通話或者英語皆可)等語言培訓教師的工作。憑借我持有國家語委頒發的“一級甲等”普通話證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頒發的記者證,以及英國理學碩士學位和在央視的新聞專題節目配音、國際論壇的出鏡報道以及雙語主持人的從業經歷,相信以上業務方面的經歷與技能都將有助于我取得學生的信任以及用人單位的認可。2 假如我的行業開始轉型,我推測有可能向新媒體方面側重,我的中英文語言應用技能同樣有助于我在新領域內從事比如新聞或專題節目的報道、編譯等工作,當然,我仍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習得新的技能,我將憑借自己的持續學習能力進行跨界學習。清零自己的能力,也是整理、提煉自己的可遷移技能,我目前的技能比較單一,都與中英文語言能力相關,且之前傾向于“有聲語言表達”,是拿別人思考能力結晶的作品進行“有聲語言再創作”,是在參與呈現別人的作品。感覺自己在“內容為王”、競爭激烈的傳媒領域,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于是像初學者一樣開始重新學習思考與演講、寫作方面的能力,因“優質語音”而進入媒體行業,而僅有“優質語音”是遠遠不夠的,看到差距,開始行動,缺啥補啥。
去年10月份以來,我利用業余時間學習了新精英的“成為職場MVP網課”,其中接觸到的“721學習法則”幫助我摒棄了某種程度的“等到模式”,對“即刻行動的重要性與刻意訓練需要大量時間投入”等概念有了新的認知。“721學習法則”還幫助我矯正了自己對英語語言學習中“認為聽得多就自然能說得好”的“認知偏差”,正確的認知應該是“聽得多有助于說得好,但說得好仍需要在說的方面投入70%的刻意訓練時間”,這一認知是我從“721學習法則”的學習中獲取的。找到了正確的方法,展開針對性地練習,效果可謂“事半功倍”。不僅僅是英語口語表達,其實很多方面的技能提高都需要如此的方法,那么以此類推,可舉一反三。
不斷地投入學習與練習, 讓我認知到“不要用戰術的勤奮,掩飾戰略的懶惰”,要首先打開眼界、確認方向感,然后更新自己的思維與心智模式、升級自己的操作系統,同時緊跟上踏實的行動力。
“認知方面的學習與成長”對我的本職工作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幫助,形成了自己“推進計劃”的招數,比如受古典老師講過的“加減乘除法”的啟發,覺得用除法“細分目標”特別好,于是在日常工作中,我會就按秒鐘來分配自己“自我審查新聞成品節目”的專注力,一點一點來,往往會安靜下來,認真、投入有助于提高正確性,養成更加認真敬業的工作習慣;再比如要翻譯一整篇英語新聞時,我就要求自己先看一兩句話甚至只字閱讀去切入,這樣比較容易快速落實“721”法則中練習與行動的部分,細分后的目標顯然相對容易一點,更容易寧靜下來馬上去做。Think big, do small. You need to step by step.
為了提升自己在“內容方面”的創作技能,我開始踐行自己的寫作練習,希望輸出倒逼自己的精品閱讀等輸入,同時鍛煉獨立、深入思考的能力,目前已經持續寫作兩個多月,在簡書上共寫了14萬多字。這是我練習的過程,很多文字都比較青澀,有時甚至為了寫而寫,但也有一些自己熟悉領域的文章(比如“英語學習方法”等)內容表達得比較流暢,思考得想對成熟。
我開始了英語朗讀、音標發音的練習,在荔枝FM和喜馬拉雅上持續錄制了近一個月的《美語音標發音練習》,以及數十天的中文朗讀以及《新概念英語》等。此外,我還應邀在一個英語學習群中幫助學員進行英語糾音并分享“如何進行自我糾音能力的培養”,教學相長,這些行動與實踐反過來助推了我的中文配音及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