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何時起,很多校長熱衷于在早晨師生到校的時候跑到學校大校門口站著,據說是迎接師學生入校。
在一個校長群里我就遇到兩位這樣做的校長,他們時不時在群里“炫耀”一下自己常年站門口的事,之前聽說有校長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站在校門口迎接師生入校,所以在群里聽說也就不足為奇,還聽到“升級版”的校長迎接師生入校,不但準時到門口,還要像酒店門廳的門童一樣向師生不斷鞠躬,以示尊重與關愛。
有人說,第一個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個人是庸才,第三個人就是傻子。后來有人把這段文字演繹成這樣一段類似的話:同樣的一件事情,第一個去做的人是天才,第二個人是庸才,第三個人是傻子。
按此邏輯,在學校門口迎接師生入校的校長們,天才只有一個,庸才為數一定不多,大多數站門口的校長算是第三類人吧?
我說你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你不高興,別人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別人站門口,你就稀里糊涂去模仿他人,此時我把你歸類為第三類人你估計又不高興了。
人做任何事都是有一定目的和動機的,教育者也不例外。選擇到校門口迎接師生入校的校長們也是有動機的,有人是想表現他的敬業,有人是為了表現他的“親民”,然而,不論是什么目的,都是為了讓別人贊美一下自己:快看,這校長好敬業,好親民吆……這校長好有教育情懷吆……
此刻可能有人會罵本作者,你自己不站就不站,還在此熱嘲冷諷真是不厚道!
其實當下的教育圈到處彌漫著濃濃的“名利”味,有些校長對此無比熱衷,成名,成家,盡快成名,馬上成家––是他們最大的夢想……
這些校長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在學校里像造神一樣的造自己,在學生面前裝出至高無上的最高統帥,如果能與他拍張合影都是榮耀;在教師面前裝作學識淵博的教育專家,什么學術問題他都是權威,老師要時刻把他捧若高高在上的教育大師;在家長面前更是無比活躍,又成為了可以解所有答家庭教育問題的家庭教育專家……
這樣的學校一般都在搞個人崇拜,校長成為學生、教師、家長眼中無比高大的神……
學校里國旗下的講話,校長要永遠握住那個話筒––他要開始“校長講故事”;學校微信公眾號、學校網站看到最多的文章就是校長的文章,或者是介紹校長的文章。譬如,近期本人關注一學校微信公眾號,其微信公眾號上居然只有兩個欄目,一個欄目是“校長碎思”,一個欄目是“校長感悟”,“碎思”大多記錄校長讀老祖宗的留下來的文章,然后想到的話,“感悟”全是校長讀家長的親子日記,然后感悟點評的文字,除了這些,再也尋不到這所學校其他人的身影了……
于是我想,校長利用學校的微信公眾號、網站多度宣傳自己,這算不算濫用學校的公共資源呢?一所學校宣傳工作宣傳的只剩下校長一個人時這所學校的宣傳工作是不是很失???
––過度的宣傳校長一個人,這里面是有問題的。
學校里所有的資源校長都可以一個人長期霸占,這對學校文化的沉淀與積累是有巨大影響的,對學校里其他老師、學生來講也是不公平的,當然,這里面最受益的是校長一個人,很快校長就成“家”了……
又想到校長站門口迎接師生入校的事情,有校長說,早晨師生到校在門口看到校長心里就踏實了……這的確讓人感到可笑,校長忽然有一天生病了,師生的魂難道就木有了嗎?
顯然不是。
個人崇拜搞久了,校長就真把自己當人物了,無時無刻都在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就連與家長合影時都一定獨自一人站在最高處,以來區分校長與家長的不同。
其實一所學校校長在不在都一樣那才是好的管理,一所學校校長的思想可以影響師生的工作與生活,但是校長卻行走在師生中間這才是好的教育。倘若你隨時把校長放在一個特殊的位置,用自己校長的特殊身份做有別于師生的事,你就不是在做真正的教育。
國旗下只有校長才有資格講故事;微信公眾號上只有校長才有資格發文章;學校大門口只有校長才有資格站在那里迎接師生––這樣的學校所有的老師和學生都成了點綴校長的小綠葉,唯有校長才是校園里唯一一朵鮮艷無比的大紅花……
忽然在想,如果有一天,哪位副校長也頭腦發熱,對校長說:校長,我也想到學校門口迎接師生,可否?校長一定不高興––站在門口迎接師生,這可是校長的特權,副校長?你還是先等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