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拼多多的印象一直不太好,15年的時候,朋友發給我巨便宜的拼團,我試著和朋友拼了一下,沒拼團成功,最后雖然錢退了,但是總給我感覺它就是在騙用戶注冊。后來也一直沒用過。
17年年底,微信群里開始充滿各種砍價,一看又是拼多多,不幫。
18年7月,拼多多上市了,各界聲音開始涌現,有稱贊佩服創業三年就上市的,當然更多的是冷嘲熱諷它的假貨山寨商品。
我也開始思考,一個看起來像會導致時代倒退的平臺,為什么能上市。
8月2日看了梁寧老師在得到的直播《拼多多的崛起》后也思考了很多,有爭議的事情才能產生價值,不要一邊倒地只去批評它的假貨山寨品,泄憤不能帶來成長。
以下是對直播內容的梳理,以及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拼多多是如何做到這么強的
(1)低端消費市場非常大
這是從國家統計局網站查到的信息,http://suo.im/5fttZd
網站顯示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大概4600左右,其中扣去一些日常必要消費,如房租等,還剩多少?
再通過百度詞條搜索“人均可支配收入”,里面列出了2017年一整年,各個省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去掉北上廣浙,粗略算一下,其他省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大概是每個月兩千元左右。再去掉一些日常必要消費,那么,小鎮人民還有多少錢可以用來買買買?
(2)低端產品供應鏈尚未行程標準化
對于我們日常生活使用的大部分耳熟能詳的品牌,對于小城鎮的人來說,還是超過他們的消費水平。各個小廠家生產的三無產品則是他們的消費首選。
因為他們能接受的價格太低,利潤過低,大廠家并不樂于生產適用于小城鎮人民使用的產品。
但是既然有那么多小廠家在做這個生意,說明這個行業還是可以做的,只是太苦。
(3)主流電商全都拋棄了低端消費市場,但是供求雙方的需求仍然存在
隨著電商的不斷發展規范,以及工商的管制,各大電商平臺都在逐漸加大打假力度,2015年淘寶更是一下關掉了二十幾萬個店,當然,這是在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但是,被關掉的這些不合規的店就不存了,也不賣不合規產品了嗎?他們的客戶就不再需要買這些不合規產品嗎?
不,他們會花心思去尋找另一個允許他們交易的平臺。
(4)農村互聯網的滲透率提高,但他們不是主流電商平臺的目標用戶
隨著紅米所代表的低價智能手機的普及,農村互聯網的滲透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然而當他們登錄了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后,發現,所有的東西對他們來說價格還是不太友好。
小鎮人民所能支配的金額,無法在主流電商平臺隨意買買買。這導致他們急需一個與他們消費水平相匹配的電商平臺。
(5)沒有大平臺在做低端商品的團購模式,但這個需求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當年千團大戰時,主要是靠實物的拼團撐起來的,因為服務拼團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不容易上量。后來淘寶出了聚劃算,一下把其他團購平臺的實物拼團取代,那些靠實物拼團的平臺也一個一個慢慢退出了市場。
16年聚劃算劃歸天貓,也就是聚劃算只做品牌產品的團購。這樣,低消產品的團購基本是不存在了。
拼團購買更便宜,這是古老而有效的消費模式。不僅能購買性價比更高的產品,也是一種社交手段。
低消產品的消費人群更加需要這樣的模式,因為他們對價格更敏感,更需要社交。
(6)微信流量的附能
微信的用戶量已達10萬級,基本每一個上網的中國人都在用微信。而騰訊作為拼多多的股東之一,自然是對拼多多在微信的各種“誘導分享”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使得拼多多的營銷手段,可以利用微信生態有效傳播。
(7)其他
拼多多的開店門檻極低,“發一個商品,送一個店鋪”無需審核,有商品就能賣。相對其他電商平臺,這實在大大提高了商家的商品上架效率。
二.我們從中應該看到什么樣的機會
體驗的平等是產業發展的終局,未來的中國社會一定是一線城市的人使用的日常用品和十八線小鎮沒有太大區別的。而現在是中國的小鎮人民消費升級的開始,拼多多上所有的假貨山寨品都值得創業者入局,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是一個大市場。
三.拼多多的未來?
當低端供應鏈的標準化形成后,拼多多還是按現在的模式的話,那么可能存在價值就不是很大了。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它是選擇與假貨、山寨品為伍,能賺一點是一點,還是選擇為行業的發展、為改善低消人民的生活質量盡力,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