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商的劉潤時常說:每件事背后都有其商業邏輯。
大到企業管理,小到黃牛賣票,潤總都能掰扯出一套商業邏輯。
聽了幾十集五商,我這樣理解“商業邏輯”----供需關系、利潤空間。詳細點說:買方有所需,賣方予以其所需。雙方對實現需求的產品能達成共識集,買方出得起價,賣方付出后有利潤。
那我們的商業邏輯是:家長需要一套幼兒運動的服務,能讓孩子運動起來,同時解決家長在某些時間段找地方帶孩子玩,讓孩子有玩伴的需求。我們提供這樣的場地、教練、孩子結伴(幼兒社交需求)的服務,并以此獲取利潤。
我們的特點:有趣的課程載體(幼兒平衡車騎行、體能游戲等)、適宜的場地(冬暖夏涼、安全、豐富)、專業的服務(專業教練服務、團隊文化建設、幼兒社交需求)。
所以我們的產品必須圍繞“課程、場地、服務”三點,不斷優化。優化的概念不是無限制的提升,而是圍繞供需關系和利潤不斷優化,達到一個合理的平衡。
在這里需要從以下五個方面思考我們的經營策略:
1、流量之河:
流量的定義就是進入銷售漏斗的客戶。怎么樣用低成本獲得高流量呢?社區經濟(我們就是走社區經濟)如何獲得讓流量之河充盈起來?
在這里要重新思考我們的定位。我們的定位是讓社區里的孩子能找到同伴一起運動,所以我們的運動場館定位在社區里。同時,社區的交通便利性能加快課程的消耗頻率。
如何獲得社區的目標客戶流量。線上的推廣(公眾號、微信群)和線下的推廣如何結合才能覆蓋我們的目標客戶群體,甚至考慮讓我們的客戶通過“曬娃”來幫我們推廣。
2、倍率之刀:
倍率即定倍率,即商品價格與成本的比值。不同行業有不同行業的定倍率。教育培訓行業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倍率。
潤總反復強調定倍率,我的理解是,首先要關注價格機制、成本。關注這兩點就是通過優化業務找到了可持續的利潤空間,利潤空間最終體現就是找到了合理的商業模式,說明企業運轉起來了。
對于我們來說我們的成本:場地成本、師資成本、機構運營成本、宣傳推廣成本。這四大部分中,場地和師資這兩大塊有其特點,很難減少,只能提高成本的產出率,機構運營成本和宣傳推廣成本可以通過優化方式,用少量的成本支撐運營。
3、價量之秤:
價量之秤的意思就是,商家要決定產品到底是賣得便宜點,賣多一些,還是賣貴點,少賣點。
這一點,對于我們來說,也是個很大的問題。首先,我們的量不是無限的,如果所有的活動都在現有的室內380方完成,就得考慮容積率,在同一時段,各年齡段的孩子分別可容納多少,才能保證足夠好的服務(上課&玩耍)。其次,在定價的時候,我們的盈利需求之外,還要考慮普遍的幼兒培訓市場定價標準(這大概決定了家長的心理價位空間)。
我們需要在營業之初進行精確的測算才行,因為這個價格的變化還是很敏感的。
4、規則:
規則這里指的既是服務的規則,也包含了價格規則是否有漏洞。對于潤總的“黃牛就是找到規則漏洞從而盈利有很深刻的映像”。
目前想到的規則,包括了會員服務包含了“課程、活動、非上課時段玩樂”等服務,A會員的課程和B會員的非上課時段玩樂發生沖突,如何處理?活動和課程的團隊組隊如何保持延續性?如何讓學員持續的購買課程?價格體系里面的年卡和半年卡的價格差距如何表達,讓顧客去選擇我們想要的。規則要系統化、不斷優化才行。
5、風險:
時刻關注風險。
風險本身有兩個屬性:影響、發生頻率。按照這兩個維度,可以分成四種:發生頻率高且影響大、發生頻率高且影響小、發生頻率低但是影響大、發生頻率低且影響小。
把我們的風險分為這四類,分別采取措施。例如:時刻關注并提前做好預案去處理那些“發生頻率高且影響大”的風險。
今天思考的就是這些,還需要和團隊針對每一個部分進行細化,最終形成了我們的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