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對寫作者來說這是個最好的時代,的確,近幾年各種自媒體風生水起,不乏有寫作者靠寫作變現,過上了夢寐以求的生活。但同時,也有很多人,花很多錢上各種寫作班,很努力地學習寫作,但離真正的寫作變現還相距甚遠。
學而不成的同學難免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寫作的天賦,可秋葉大叔在他的新書《寫作7堂課》告訴我們,寫作是每一個人都能掌握的技能,如果你的寫作水平長時間沒有得到提升,只是因為你沒有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秋葉大叔是武漢工程大學副教授,秋葉PPT創始人,還創辦有好幾家自己的公司,可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每年還能寫出多本暢銷書,每天堅持高質量日更,肯定有自己獨特的寫作法寶,果然,在這本《寫作7堂課》中,他將自己高效寫作的秘訣向我們傾囊相授。
這本書以高效寫作者的七個習慣為主線,依次向我們介紹了框架式、復利式、碎片化、聯機式、結構化、清單式和復盤式這7個寫作習慣的效用和培養方法。
框架式寫作幫我們確定寫作方向。
復利式寫作讓我們的寫作更有動力。
碎片化寫作解決了沒有時間寫的問題。
聯機式寫作方法幫助找到充足的素材。
結構化寫作幫我們快速串聯起素材。
清單式寫作給文章質量嚴格把關。
復盤能讓自己的寫作能力持續提高,對現有框架進行迭代升級。
這幾個習慣很好地解決了關于寫作幾個不同側面的問題,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讓我們在學習寫作的道路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今天就來分享讓我觸動最大的三個方面:框架式寫作、碎片化寫作和結構化寫作。
一、框架式寫作:梳理自己的寫作方向,不漏過任何一個靈感。
蓋一座房子需要先建好框架結構,寫作也是一樣,框架思維是基礎。而秋葉大叔所謂的框架式寫作不僅是給一篇文章列個提綱,而是將框架式思維運用到極致。
(一)、框架式思維確定寫作方向。
一直將寫作變現掛在嘴上,看到了《寫作7堂課》中關于寫作變現的認知框架,才知道原來寫作變現還有這么多不同途徑:打造個人品牌、快速提升流量、賺稿費、推廣文案、結構化表達等,不同的方向可以帶來不同的回報,當然也有著不同的入門定位和考核要求。書中給每個途徑都選取了一位可供我們對標的大咖,根據自己的實際梳理清楚寫作方向,才能讓我們在寫作這條路上有明確的目標。
(二)、搭建知識體系,建立全局視角。
為了輸出,寫作者都在拼命輸入,但有的人成長神速,有的人卻看了很多書,聽了很多課,也沒什么明顯的長進,這是為什么呢?原來區別就在于有沒有形成知識體系。
秋葉大叔將一個領域比為一棵大樹,那重要問題就如同樹干和樹枝,不同的主題則是分屬于不同樹杈的樹葉。
一看這個比喻就瞬間明白:要想快速掌握一個領域的知識,就得想辦法壯大主干和主要枝杈,如果只是著眼于細枝末節的學習,進步緩慢也在情理之中。畢竟一棵大樹上多長了三五片樹葉,旁逸側出的小枝條長長了三五厘米,是沒法讓大樹有顯著變化的。
以前讀書評達人鼴鼠的土豆老師的文章,也多次看到說“通過讀書來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原來大咖們進步神速的背后有一個共同的秘訣,那就是讓自己的知識體系化。
(三)、運用框架式思維,搭建自己的話題庫。
寫出一兩篇出彩的文章并不難,難的是,能夠持續穩定地有話題輸出。看了《寫作7堂課》中秋葉大叔運用框架思維幫他的合伙人鄰三月整理寫作主題的例子,照貓畫虎地梳理了一下,驚喜地發現原來我也有很多話題可寫。
(四)、用框架式思維,建立素材庫。
建立素材庫的重要性,很多寫作老師都強調過??晌以嚵艘欢螘r間之后,最大的問題在于收集的時候容易,可想用的時候快速找到合適的卻很難。
有了框架式思維,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見到有用的素材,先根據事先搭好的框架判斷它屬于哪根樹枝的哪個分支,再像整理物品一樣進行分門別類地收納,用的時候也就能夠迅速找到了。
(五)、框架式思維,搭建文章提綱。
不僅搭建話題庫和素材庫需要框架,寫文章也一樣。一篇簡單的文章,如果沒有框架式思維,即使有很多素材堆在眼前,我們也會感到眼花繚亂,無從下手,可有了框架,根據素材的特點排兵布陣,是不是就簡單多了呢?寫到這里想起上學時,語文老師不都教我們寫作文之前先列提綱嗎?真的不是寫作太難,而是沒有將好的寫作習慣堅持下來呀!
(六)、積累框架,建立結構化思維,遷移到工作和生活中。
框架式寫作的深遠意義不僅在于寫作,而是以寫作為契機,積累各種有用的框架,逐漸建立結構化思維,讓我們的工作更加高效,生活更加有方向。
二、碎片化寫作:讓碎片化時間物盡其用。
新媒體時代,個人的時間被高度碎片化,讓大家苦惱不已,可是正如秋葉大叔所說,時代的發展是不可逆的,我們只能適應,學會用碎片化時間來完成大塊的任務。
(一)、評估自己的單位時間產出,給每一種碎片時間單位尋求合理的用途。
秋葉大叔認為,很多人用不好碎片化時間,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的單位時間能做什么。我們應該提前做好評估,給自己的每一個單位時間找到至少兩種合理的寫作用途,比如:
3分鐘記錄一個寫作靈感。
5分鐘構思一篇文章的大綱。
10分鐘完成其中一個小片段的寫作。
再遇到碎片化時間場景,就能夠迅速開始行動。
我覺得這個方法和鄒小強老師在《只管去做,讓你迅速實現增值的目標管理法》中介紹的“任務分割”結合起來,效果會很驚喜。
鄒小強老師認為,遇到比較大的任務,我們要善于做任務分解,比如要寫項目總結文檔,就可以分解成三個步驟:
收集項目資料
寫大綱
完成文檔
這樣就可以將這三個步驟分別盛放的不同的時間單位中,只要有合適的時間,就著手完成一個步驟。避免了就算有一整塊的時間,卻因為沒有做好前面步驟的準備,而浪費時間的情況。
給每個單位時間分解好寫作任務后,還得養成碎片化寫作的3個習慣。
(二)、碎片化寫作的3個關鍵習慣。
01.一有靈感馬上記錄。
人每天會冒出上百個念頭,我們并不缺少靈感,可很多時候靈感一閃而過容易忘掉,所以不要高估自己的記憶力,一有靈感馬上記錄,至于記在本子上、手機上、還是運用語音轉文字工具等?都無所謂,關鍵是記錄。
02. 靈感及時變成提綱。
大腦喜歡結構化的東西,如果不及時串聯成大綱,即使記下來的靈感也很可能會被擱置,完善成文章提綱,大腦就會在潛意識中把寫這篇文章設置成任務,這樣根據視網膜效應,我們接下來遇到相關信息和素材,就會迅速抓取。
03. 平時注重積累各種寫作框架。
框架就好比模板,有了各種各樣的框架,遇到好的靈感和素材,就能快速將它們對號入座,填充進框架,形成一篇文章的雛形。
(三)、快速集中注意力,進入寫作的心流狀態。
高效利用碎片化時間,還需要快速切換場景,集中注意力進入新的任務的能力。否則本來可能就只有5分鐘、10分鐘的時間,要是我們從一個任務切換到另一個任務就得需要5分鐘,那還談什么碎片化時間利用。
秋葉大叔有一個過人之處,就是能瞬間切換場景,快速進入心流狀態,在《寫作7堂課》,他也分享了快速進入心流狀態的5個關鍵,都是非常簡單易行的做法,只要堅持下去,養成習慣,我們利用碎片化時間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
三、結構化寫作:提起筆就能寫。
愛寫作的人應該都遇到過這種場景:覺得心里有許多話要寫,也有足夠的時間,可在電腦前坐了許久,卻不知從哪兒寫起。
秋葉大叔說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寫作框架,他在《寫作7堂課》中介紹了10種簡單易學、寫出來還能受讀者歡迎的寫作框架,供我們練習。
(一)、十種常見體裁的寫作框架。
01.日記體
日記體無需謀篇布局,只需將幾段可以有關聯,也可以相互獨立的碎碎念羅列出來,降低了開始寫作的難度。這種寫法的關鍵是要有故事、有共情、有金句。
02.清單體
清單體就是將同一個領域或主題之下的知識或信息,用數字標注,分行羅列,只要你有足夠的積累,逐條列出即可,只要求各條之間相互獨立,無需考慮前后次序之類的問題。當然,要想真正把清單體寫得出彩,增加分量,離不開用《寫作七堂課》第四章“聯機式寫作”的方法提高搜索質量。
03.語錄體
語錄體是將某個人或團體的一些精彩言論記錄下來,無需修飾,非常適用于聽完分享、做完采訪、讀完一本書或看完一部影視劇之后,將其中的精彩部分進行摘錄,關鍵是語言要言簡意賅,能夠啟發他人。
04.資訊體
資訊體適合擅長挖掘熱點新聞話題的寫作者,把熱門事件按照人群或行業細分,進行重要信息的通報,也可以加上自己的點評。
05.點評體。
點評體就是將自己享受到的美食、旅游體驗或用到的好物通過調動各種感官,進行細致入微的描繪,吸引別人去體驗的文章。
06.圖片體
圖片體以美圖為主,在曬出的圖與圖之間,配上一段文字進行串聯。特別適合描寫美食、旅游景點、描述企業團建、體育賽事、寫電影評論等。
07.問答體
問答體分兩種,一種是回答歸屬于同一個范疇的多個問題拼成一篇文章,另一種是把一個復雜的大問題拆分成一系列的問題并一一作答。適合于寫熱點事件、人物訪談、行業政策、育兒知識、疾病解惑等,關鍵是問題要具體有針對性。
08.互動體
互動體就是用戶參與創造內容,和讀者進行充分的互動,當然前提是賬戶要有足夠的訂閱數,同時知會一些積極讀者帶頭互動,引領氣氛。
09.實用體
實用體需要作者對領域有深度的觀察和研究,能將相關知識點歸納的非常全面,或做出令人信服的推測。經常寫這種文章的寫作者很容易積累知識,提高寫作質量,給自己帶來復利效應。
10.雞湯體
雞湯文寫得好,很容易出爆款,好的雞湯文章,離不開好故事,故事之間加金句總結升華,就更加完美。
關于這10種體裁的具體寫法,書中提供了很多干貨方法,如寫好點評體文章的4個訣竅、實用體的3個寫法和2個常用結構框架,并拆解了爆款文章舉例說明,限于篇幅太長,這里不再展開。
(二)、不同框架,開啟不同的標題思路。
了解了更多的寫作框架,我們在寫作時有了更多的選擇,可以用來盛放不同的寫作素材和靈感,讓我們的寫作之路更加順暢一些。但秋葉大叔提醒,不同的寫作框架應該用各有特色的標題思路,書中同樣歸納了不同標題的框架,仿照這些框架多加練習,熟練掌握,就能讓我們在寫作之路上更加高效。
《寫作7堂課》最大的特色在于并沒有局限于標題怎樣取、開頭怎樣寫之類的寫作技巧,而是從寫作的底層邏輯和核心能力說起,這也印證了秋葉大叔在第一章“框架式寫作”的觀點,畢竟對于寫作來說,遣詞造句的技巧只是皮毛,是樹葉,真正重要的,是收集、整合和表達信息、知識和思想的能力,以及背后的思維方式,這些才是樹干和樹枝。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框架思維和復利思維,碎片時間管理和聯機搜索的能力,還是結構化思考、清單式管理和復盤的方法,都不僅僅適用于寫作,只要養成了這些習慣,完全可以遷移到各種不同的工作領域和生活情境中,這無不體現了《寫作7堂課》第二章“復利式寫作”中的復利思維,給一個行動設置不止一個目標,做起來自然會很有動力,一旦目標達成,就相當于用一件事的時間,完成了多個任務,這才是時間管理的最高境界!
關于今天的話題,你有什么看法呢?寫在評論區,和更多的父母一起討論吧!我是一名中學教師,兩個孩子的媽媽,親子閱讀踐行者,熱愛讀書,熱衷分享兒童教育知識。歡迎關注:@糖果媽媽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