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歲增長,知己難覓,哪怕是一個合得來的朋友。
小時候,玩伴很多。他能和你一塊下河捉魚,她喜歡和你一塊過家家,他們都是朋友。
十六七歲,開始有了秘密,這種分享與分擔(dān),就要進(jìn)行選擇。他能守得住你的臉紅心跳,或膽怯或自卑,他才是朋友。
二十歲是一個分水嶺,經(jīng)歷和心智的不同,我們被分屬到不同的朋友圈。不管天南海北,回到家,總有這群狐朋狗友出來喝一杯。
這段時間,總是懶語,我不想多說話,變的沉默。自己又不是喜愛逼迫自己的人,那就閉上嘴巴吧。至少還有腦子不停思考。看不慣的人和事,沉默是最有力的鄙視。
看到一個小故事,覺得非常美好。
暫且稱他Z。Z大一時一次晚自習(xí),班里一個女生胃腸感冒嘔吐了,吐在過道里。女生慌忙沖進(jìn)衛(wèi)生間,留下一片嘔吐物。教室里瞬間嘩然,異味更是讓周圍的同學(xué)躲避不及。沒有人來清理。
班長,學(xué)委,紀(jì)委,生活委,課代表,都沒有說話。
和女生一起拉手的朋友,沒有說話。
Z轉(zhuǎn)頭對著同桌說“沒人清理,還等她一個生病的女生自己干啊,咱去幫她吧。”Z的同桌愣了兩秒“艸,干就干!”然后他倆拿著掃把和簸箕,忙活起來。旁邊同學(xué)還一臉嫌棄的說“慢點(diǎn),別碰到我桌子”。還有好多同學(xué)起哄或竊竊私語,說他喜歡她。女生回來,連忙道謝。他倆跑去洗手間清理掃把的時候相視一看,哈哈大笑。 第二天女生送他們一人一塊巧克力,Z和同桌推辭一下,拿著就吃了。
我喜歡這個故事。有三點(diǎn)。
第一,慶幸Z有這么一個心照不宣的同桌,特別的難得。
第二,喜歡Z這么個人。
第三,后來女生和Z的同桌在一起了。哈哈,這是個小插曲。
如果Z當(dāng)時被同桌拒絕并且以鄙夷的口吻“管這閑事干嘛?”那Z還會自己去幫女生嗎,我不知道答案。
當(dāng)然,事實(shí)是他倆都樂意去幫忙,這就徒增了兩份歡樂,和對于女生的一份溫暖。 不然,女生拖著病體,回來自己清理,我想那種尷尬和心寒是讓人顫栗的吧。
十一從家坐長途汽車到火車站,節(jié)假人多擁擠。一片空地用欄桿圍成幾圈來維持隊伍秩序。我拉著行李箱,背著包。開始下雨,不大不小,我沒有帶傘。 這時前面一個高壯的男生“砰”打開他的黑傘,又轉(zhuǎn)頭往后面隊伍看了一眼,我 非常友好又驚喜的朝他笑了,誰知道人家什么也沒說,就轉(zhuǎn)回去了。我騰出一只手來遮擋頭發(fā),收起了笑容,跟著這大傘和人群往前移動。
等我坐上車,拿出手機(jī),對男朋友打下這樣一行字“親愛的,要是在路上碰見女生一個人,能幫就幫幫她們,我不會吃醋的。”他說,“我會幫別人,更希望我不在的地方會有人幫你。”
后來有一次他幫一個女生提行李,人家執(zhí)意幫他刷了公交卡。多好。
這樣的人才能長久的和他在一起。
我和C一起去夫子廟,她在廁所門口等我的空,從包里拿出一根不二家送給一個小孩子。我出來后罵她傻,是因為我怕她受傷害,但其實(shí)我也喜歡在包里裝糖給小孩子吃。
所以從初一到大三,我們一起過了九年的生日,偶爾矯情說聲“愛你” 。
身邊能有這么幾個人,足矣。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言者無二三。就怕狂歡里的孤單,二三也足夠。
也不必為了取悅別人,太在意別人的感受,處處小心呵護(hù)他人的情感。
一個人,
讀書。
寫字。
聽歌。
跑步。
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