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7年,秦國繼續擴張,秦國大將王紇率領大軍進攻魏國上黨郡各城,把那片土地和城池全部攻占,并且設置了太原郡。
與此同時,秦國大將蒙驁率領大軍進攻魏國,并且占領了高都城和汲城。魏軍屢次失敗,魏國再這樣下去恐怕就要滅亡了,魏安厘王為十分憂慮,實在沒有辦法,就派人到趙國去請信陵君魏無忌回國幫忙。
信陵君曾經做過竊符救趙的事,偷了魏王的兵符,雖然說最后救了趙國,對魏王來說卻是欺君之罪。所以他害怕回到魏國后被魏王治罪,一直躲在邯鄲不愿意返回。
信陵君魏無忌還并告誡他的門客們說:有誰膽敢給魏國使者通報消息的,立刻杖斃,所以門客們都不敢規勸他。
毛公、薛公是信陵君在邯鄲的時候新結交的朋友,他倆聽說魏王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不讓通報,于是過來對信陵君說:您受到各國的敬重,是因為強大的魏國還存在。現在魏國的情勢危急,而您卻毫不顧惜,這樣下去,一旦秦人攻陷了國都大梁,將先王的宗廟鏟為平地,您當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
他們二人的話還沒有說完,信陵君的臉色已經變得十分焦急,立刻下令備車,回魏國。
魏王見到信陵君后,握著他的手淚流滿面,互相擁抱,哭了好一會。哭完后,魏王立刻任命信陵君魏無忌為上將軍,信陵君派人向各諸侯國求援,各國聽說信陵君擔任魏國的大將,都紛紛派兵援救魏國。
信陵君率領五國聯軍在黃河以西擊敗蒙驁的軍隊,蒙驁帶殘部逃走。信陵君督師追擊到函谷關,將秦軍壓制在關內后才領兵還魏。
參考《資治通鑒秦紀1》
評論
秦國不斷的擴張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蒙驁那么能打的人,也有吃敗仗的時候,打敗蒙驁的信陵君魏無忌,卻是個一生不得志的人!
信陵君雖說有門客三千,能力才華都是超一流,但是他一生,卻漂泊在外,不敢回魏國,大部分的時間躲在趙國。一來是為了躲避和魏王見面的尷尬,二是可以逍遙自在的過日子,在沒有戰事的日子里,躲在邯鄲不受管束是很自在的。
這樣的幸福生活,信陵君并不能長久的享受,秦國進攻魏國,魏王無法應對,只能找有能力有威望的信陵君,因為信陵君可以做到,振臂一呼,諸侯響應!
所以信陵君發出號召,諸侯就來呼應,五國聯軍把秦國最猛的大將蒙驁打回了函谷關,再也不敢出來。
這么有能力的人為什么躲在邯鄲不回國,反而讓薛公,毛公的三句話說動了?根本原因就在薛公,毛公的話,讓他明白他的利益受到的損害。
就像薛公,毛公說的,人們之所以看中你,是因為你是魏國的公子,如果魏國沒有,你就不是公子了,沒有貴族你光環罩著,誰會跟隨一個平民百姓呢!
薛公毛公讓信陵君覺得,救援魏國就是救援他自己,只有這樣,信陵君才會爆發出巨大的積極性,去完成救魏的任務。
我們在生活中想要讓別人給自己幫忙,一定要說清楚,做這件事對別人有什么好處,不做有什么壞處,只有這樣,別人才愿意幫你做事!
對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