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長安的荔枝》的第一章。
故事從一個叫“李善德”的九品下小官展開。
李善德在長安居住了十八年了,直到這天才借貸買了宅子。想想自己以后就可以和妻子孩子在長安城有一落腳之地,李善德內(nèi)心就一陣歡喜,然而就在這時,鼓聲傳來,他需要趕回衙署應(yīng)卯了。
到達(dá)上林署之后,平時對李善德愛搭不理的同僚和上峰,此時居然好酒好菜地招呼,更為驚奇的是,他們居然還給了李善德一個肥差。
這個肥差叫荔枝使,具體工作就是去嶺南采制十斤荔枝煎。
關(guān)于荔枝使,大概是這樣的:
天寶年間,唐玄宗喜歡派發(fā)各種臨時差遣,嫌冬日冷了,就臨時派一個木炭使,想吃糖蟹了,就隨手指了一個糖蟹轉(zhuǎn)運使。
這些臨時差遣,不入正式的官序,直接給皇帝辦事(不受其他部門制約),是以油水非常之豐富 。
可這么好的肥差,上次和同僚為什么給李善德了呢?
這里面定有蹊蹺。
可此時的李善德已然被美酒和美言催醉了,并沒有覺出什么不妥。
文中有一句話非常有意思:“周圍同僚全無妒色,紛紛恭賀起來。這些祝賀比酒水還容易醉人,讓李善德頭暈?zāi)垦#d奮不已。”
直到一個巧合之下,李善德看出了這份敕令的貓膩,原來圣人叫采辦的是荔枝鮮,而且是嶺南的荔枝鮮。
嶺南距離長安5000里,荔枝的特性是: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
無論如何李善德都是做不成這趟差事的。
李善德此時明白了,自己被同僚和上司騙了。
文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良元兄可玩過羯鼓傳花?你就是鼓聲住時手里握花的那個人。
簡單的說就是,唐玄宗要荔枝,而且必須還是從嶺南而來的新鮮荔枝,下官們知道這很難做到,可畏于天威不敢反駁,于是啊,就踢皮球,最后踢到了這個九品下小官李善德這里。
李善德明白了自己被坑了之后,心灰意冷,現(xiàn)在的他無異于一個死囚。
人到了這種境地的時候,往往最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至親,李善德也是如此。
“他現(xiàn)在不想去揣測這些蠅營狗茍的心思,只想回家跟家人在一起。”
可就在李善德回家的路上,他遇見了韓十四和杜甫。(對,就是那個杜甫)
此時的老杜被授官兵曹參軍,韓十四在比部,就是這兩個人給李善德的命運制造了轉(zhuǎn)機。
韓十四是理性之人,也是深暗做官之道之人,他一眼就看出了圣人為什么非要在六月一日之前得到鮮荔枝,因為六月一日恰恰是楊貴妃的生辰。而荔枝使,前面也說過,這是一個直接由圣人命委派且不受任何部門制約的肥差。
韓十四說到這里,李善德明白了。
也就是說,在六月一日之前,他可以隨意貪污,可以揮霍無度,要盡可能的把房貸還完,給妻子和孩子留下財產(chǎn)。那么六月一日之后呢?他就會和妻子合離,妻子和孩子得到錢財和房產(chǎn),自己呢,死路一條。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這確實是一個獲利最大的道路了。
然而,杜甫卻不這樣認(rèn)為。
杜甫是個感性之人。他向李善德講述了自己以及自己見聞的故事,鼓勵李善德既然是死路一條,那不如拼一把試試。
那么,李善德會選擇什么呢?命運是什么呢?
未能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