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解壓方式之一是看狗血小說,越狗血越過癮,多巴胺飆升,解壓于無形,看完就忘--反正也沒啥值得記住的。
但是有一部狗血梗的集大成者卻深深打動了我,甚至影響了我對男人的看法,那就是水千丞寫的《娘娘腔》。
小說的主人公李程秀是個卑微軟弱的小男人,從小就被人嘲笑是娘娘腔,他因此受盡委屈,沒有朋友、失去了親人、聽力和上大學的機會。但就是這個曾在最無助時自己抽了自己一耳光哭著說“娘娘腔,真沒用!”的男人,在十幾歲時一邊在飯館打工養活自己和酗酒癱瘓的母親,一邊拿到最優秀的學習成績;在母親重病時挨門向全村的親戚磕頭借錢;母親去世后獨自去深圳打工做廚師一點一點還上所有欠款;在有權有錢的人喜歡自己時從未試圖占過對方一分錢的便宜;他的確軟弱愛哭,但他哭過之后從未放棄過努力;他也許看起來窩囊,但他始終自尊自強……曾經看不起的人在了解他的經歷之后說:“李程秀你可不是娘娘腔,你比爺們兒還爺們兒!”
這本書是我好幾年前看的,自那之后,我從未嘲笑過任何一個男人“娘娘腔”。
我在那部小說改編的廣播劇評論區里說:如果能回到從前,我一定要向班里曾經被我嘲笑過娘娘腔的男生道歉。過去兩年了,那條評論仍會時常收到點贊。想來和我一樣心懷愧疚的人還有很多吧。
你有什么權利去定義你不了解的人,給人打上一個你想當然的標簽然后嘲笑他呢?
退一步說,即便有一個男生他的確比較女性化,那也只是他的性格和生活方式而已,只要不曾妨害他人,旁人有什么資格去指指點點呢?
我們所贊揚的誠實、勇敢、善良這樣的品質,與性別有關嗎?與他留了長發有關嗎?與他喜歡穿什么衣服有關嗎?
我見過一身肌肉的花臂壯男在危急時刻縮頭裝死,也見過平時一說話就臉紅的溫柔男生在陌生女孩子被欺負時挺身而出。我還見過一個常被毛毛蟲嚇哭的男生,一個人連加了四天班為公司挽回了上百萬的損失。
每個人的生活和解壓方式都不一樣,你可以咬牙堅持,他也可以是大哭一場,或是穿條漂亮的小裙子,你有看不慣的權利,但沒有嘲笑和批判的資格。他只是和你不一樣,并沒有對錯之分。
一個正常健康的社會應該是多樣性的,在普世價值之下,各種個性和生活態度都有容身之處,個體得到充份尊重,這樣多樣性的社會才有美感,讓更多的人覺得人間值得。
人生漫長而又短促,希望每個人都能不被世俗定義,追隨本心而活著;也希望每個人都多把目光放在自身,不要隨意去定義別人,在沒有充份了解之前,不要輕易去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