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個男人,對自己的女兒發脾氣。大概內容是(老子出去一天連口中午飯都舍不得,你他么看個漫畫幾天就充八十……你他么過個生日買個蛋糕就380……你特么就這樣吧你將來我特么什么也不給你留……)是不是很多男人爸爸都這樣?自顧自的發泄自己的情緒?你們怎么看?”
? ? ? 這是我發在朋友圈里的內容。由于這個問題引申出來的很多自己所思考的東西,所以決定還是寫出來,算是一次總結。
? ? ? ? 成人與未成年人的區別就在于成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說了做了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即使當時顯現不出來,但那些不負責的言語和事情終將植入他自己的生活,并且也是一個成人不成熟和自私的一種表現。也是這個孩子的悲哀。一個家庭的幸福。不光要一個賢良淑德能干的媽媽或是一個能掙很多很多錢的爸爸。錢多錢少日子總要過的。幸福和這個關系并不大。首先我們應該學會尊重。尊重彼此。從尊重的角度去對待孩子和在孩子身上發生的事。因為沒有哪個孩子的成長中不存在問題,出了問題怎么去引導那才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 ? ? 試想一下。一個孩子每天進了家門,面對的都父母的各種指責,如:讓你喝水你怎么就不喝,讓你洗手你就不洗怎么那么不聽話?再比如上面第一段里的爸爸。這些諸如此類的負面情緒的言論,假如是我自己,我想我會被逼瘋想逃離,如果可以我想我不愿意待在這個家。其實這些看似很小的問題正式影響一個孩子一生心里健康的重要因素。有多少父母總是再說這都是為了你好,然后對孩子一通言語批斗甚至拳腳相加?家應該是什么樣子?應該是一個讓自己讓家人感覺舒服放松的地方。而不是第二戰場。可有的父母真的就把家變成了自己的第二戰場,把所有身體的負能量全部宣泄到這里,而吸收這些的正是他們自己的孩子。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將來這些負面情緒的也會變本加厲的返還給他們自己。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 ? ? 不管面對怎樣的小孩,都希望能盡量保持理智清醒的頭腦,不急于發脾氣,因為你發的脾氣不但孩子聽不進去,他根本就不會放心里。不如事后用溝通的方式去引導。告訴她錯在哪了。下不為例。即使發了火,也要在事后找機會溝通。把問題的矛盾點找出來。教育孩子的過程本身也是我們自我成長的過程。放棄自我成長而強制孩子如何生長。這是很多家庭所存在問題。而且大多數不自知。在孩子小時候你植入怎樣的教育方式,等將來孩子大了就會用同樣的回饋給你。
喜歡看這些研究心理學的文。自己看的不少,也學習了不少,也在不斷的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希望自己的努力給孩子的是一個放松舒服的相處關系。
? ? ? 今早孩子跑來問我。媽媽。我都不想學國畫了。聽她這么說我很驚訝,因為之前國畫是她很喜歡學的一門功課。今早突然說不想學了,第一直覺肯定是遇到困難了。果不其然,心里驚訝表面淡定的問她遇到什么問題啦?她接著說:老師選我和沁兒兩個人畫大幅的畫,將來展覽都要用大幅的。可是我們看不見老師的電子屏幕,太小了。我心想這孩子是擔心自己畫不好被刷沒面子?!我并沒挑明這點,而是告訴她,遇到困難首先應該是想辦法解決掉,你可以和老師反應自己的問題,建議老師讓你們往前挪或是老師的屏幕往后來。其實在我們看來這都是小事,但對于孩子來講那可能是憋在心里很久很久的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畢竟。他們還小。
? ? 父母對孩子的傷害,真的不局限在多大的一件事,一件你看似很小的事情可能正是影響孩子一生的大事。
? ? 我的一個親戚,在孩子還的小時候婚內出軌,在他看來,這件事是他自己的事情,自己把孩子撫養長大,結婚。他該盡的義務都盡到了,孩子也應該像他關心自己孩子一樣的去關心他。可是,這也只是他自己的想法,殊不知,他年輕時候所做的事情對孩子的心理影響的巨大,孩子因為父親的種種行為害得自己在村子里被人背后指指點點抬不起頭,因為這件事孩子的媽媽心理上也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也因此會把自己的壓力傳導到子女身上,讓孩子遭受著來自父親母親雙方面的精神壓力。為此這個孩子多次的示威想奪回自己失去的,等等……。其實這些問題不單單是一個爸爸的問題,更是一個家庭不成熟導致的后果。我也多次和這個父親溝通,但因為思想上的差異都沒辦法讓他明白。其實不論是父母還是子女,都有著血濃于水的緊密關系,不論誰痛苦著對方都不會好過。我們沒有選擇的權利去選擇怎樣的父母,但我有選擇自己做一個怎樣的母親的權利。因此我在不斷的努力的去學習,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如何讓孩子和自己相處的融洽輕松。同樣。老天給我們怎樣的父母,我都也應該學會去接納。
? ? ? 我想我現在的思想是過于活躍吧,又寫了這么多。呵呵。自己不斷的思考總結然后寫出來,我覺得總是一件好事。那么就不懼怕的分享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