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中國共產黨廣東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廣州召開。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質量發展為牽引,高水平推進現代化建設,守正創新、團結奮斗。會議強調,要肩負起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務,積極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路徑,奮力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
要突出縣域振興,高水平謀劃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這是增強廣東發展協調性、平衡性的必然要求。縣域經濟存在結構性差異,與珠三角地區相比,東西兩翼和北部生態發展區的部分縣域經濟還處于發展中或欠發達水平,需要進一步發展縣域經濟。經濟發展處于發展中或欠發達的縣域,要持續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大力發展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的新型產業,建立主導或支柱產業。發展地方經濟,根據地方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找準地方特色,瞄準市場需求,大力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同時強化政策機制支撐,提高區域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建立更加積極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切實增強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和協調性,在“灣+帶”“雙核+雙副中心”等協作基礎上,研究建立新型幫扶協作機制,提出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縣域經濟為突破點,進一步深化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要突出綠美廣東引領,高水平謀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為新時代推進廣東生態文明建設規劃了清晰的路線圖。廣東各地正通過圍繞品質提升抓綠化、圍繞啃硬骨頭抓治污、圍繞結構優化抓“雙碳”,將持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形成更加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提升廣東的人居環境舒適度,不斷完善自然生態保護體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應以人為本、因地制宜提升生態空間質量,結合廣東本地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等特點,科學規劃當地生態文明建設。比如廣東正在加快推進建設完善、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的南嶺國家公園,南嶺所處的地理環境,使南嶺國家公園內物種多樣性豐富,而南嶺山脈是中國南方最大的山脈和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線。通過南嶺國家公園的建設,廣東積極推進南嶺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及可持續發展,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與修復,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粵港澳大灣區筑起綠水青山的生態屏障。
要突出均衡性可及性,高水平謀劃推進民生工作。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增進民生福祉,促進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一項現實任務,應秉持人民至上的原則,從老百姓的角度出發去想問題、做決策,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抓好高校畢業生、異地務工人員、退役軍人、脫貧人口等重點群體就業,推進創業帶動就業;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大力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構建高水平醫院發展體系,廣東各地正持續加大民生事業投入力度,推進惠民工程實施,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醫療多措并舉,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黨的二十大引領下,把握機遇、不畏挑戰,真抓實干,堅定信心、萬眾一心,以更加緊密的團結、更加頑強的奮斗,扎扎實實辦好廣東的事情,在新時代推動各項事業發展邁出新的堅實步伐努力探索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