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試題
1, 使用NSDisplayLink、NSTimer有什么注意的地方?
2, 介紹下內存的幾大區域?
3, 你對iOS內存管理是怎樣理解的?
4, ARC都幫我們做了什么?
5, weakSelf的原理是怎樣的?
6, autorelease對象會在什么時機調用release?
7, 方法里有局部變量, 會在方法執行完之后馬上釋放嗎?
2, timer的探究
我們先從NSTimer開始講起
2.1 NSTimer
使用NSTimer最常見的問題有兩個: 一個在后面說, 另一個就是循環引用, 引起循環引用的原因是: NSTimer中有一個強引用的target屬性, 持有VC本身, 所以會形成指針環. 解決的方案有:
1,調用帶block的方法且配合weakSelf來達到弱引用的效果;
2, 使用一個第三方的中間體來達到弱引用的效果(proxy).
接下來我們先簡單說一下方法1, 然后重點說方法2.
調用帶block的方法且配合weakSelf來達到弱引用的效果
使用一個第三方的中間體來達到弱引用的效果(proxy)
這個方法的原理是這樣的: 創建一個中間體來弱引用持有viewController, 從而達到破壞循環引用的目的
這個中間體我們一般稱為proxy, 實現的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繼承自NSObject, 另一種方法是繼承自NSProxy. 下面直接po出這兩種方法的實現, 然后比對效果.
新建一個工程, 然后分別封裝兩個proxy類, 并實現調用, 代碼截圖如下
封裝的代碼如下, 注意截圖中的提示
上面的代碼就是實現的全部了, 可能也會有同學有疑問: 為什么不直接在GQProxy00或GQProxy01中實現test方法呢? 因為我們設計這個proxy中間體就是是為了考慮到以后別的類或者taget也會使用這個proxy做中間體, 所以proxy內部不寫最終要調用的方法, 而是返回消息發送者本身.
接下來我們說一下繼承自NSObject和NSProxy這兩種不同方案的區別:
1, 繼承自NSObject的中間體使用的是消息發送的整套機制, 也就是會遍歷本身和父類的消息列表, 最終找到方法本身來進行調用;
2, 繼承自NSProxy的中間體則直接使用消息轉發機制, 也就是消息發送機制的最后一步, 直接將消息轉發出去, 這樣效率更高.
上面的第二點就是NSProxy類的最大用處. 關于NSProxy可能我們了解的很少, 下面展開說一下:
NSProxy是啥
NSProxy是一個跟NSObject同級的類, 遵守<NSProxy>協議但不繼承自NSObject; 其本身并沒有init方法; 當使用NSProxy的對象進行方法調用時, 并不會去遍歷父類的方法列表, 而是只遍歷本身的方法列表, 如果沒找到方法實現, 則會直接將消息轉發; 是一個專門設計用來進行消息轉發的類, 相比于一般繼承自NSObject的類, 其轉發消息非常的高效.
剛剛沒說的關于NStimer的一個問題就是: NStimer定時器并不能保證時間精準. 因為NStimer的底層是基于runloop來實現的. 實現的過程是這樣的: 假如設置了NStimer時間間隔為1.0秒, runloop底層有一段計算時間的代碼, 當runloop每進行一次循環都會判斷累計的時間, 如果累計時間>=1.0s, 就會調用NStimer的方法. 但其實runloop每次循環的時間都是根據任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 這就是導致不能保證每次累計的時間間隔都能精確的控制在1.0s. 所以如果需要精準的時間間隔, 應該使用GCD, 因為GCD是不依賴runloop來實現的時間間隔, 而是依賴內核來實現的.
2.2 NSDisplayLink
相比于NStimer, NSDisplayLink也可以實現定時器功能, 但其可以精準的實現60fps幀率的水平, 也就是屏幕刷的幀率. 但其跟NSTimer一樣, 也會對taget形成強引用, 引起循環引用, 而解決的方法跟NStimer一樣, 所以這里就不展開說了.
接下來我們講內存管理的另一塊知識點: 內存布局.
3. 內存布局
4, tagged pointer
4.1 簡介
看下面的介紹在使用tagged pointer之前, 對象的存儲是通過指針來指向的, 而在tagged pointer之后, 直接把對象存儲在指針中, 示意圖如下
下面我們來看一個面試題.
4.2面試題
下面我們直接說結果吧:
第一個for循環會直接報錯崩潰, 而且是地址錯誤. 為什么呢? 主要原因有兩個:
1,第一個跟tagged pointer相關. 在這里, 由于字符串比較長, 所以第一個name會被runtime設置成非tagged pointer, 開啟多線程頻繁訪問name的時候, 在底層不停的[_name release]和_name=[name copy]的時候, 由于沒有加鎖, 所以可能會導致不同線程間銷毀原對象導致野指針錯誤;
1, 第二個跟線程相關, 就是上面提到的多線程讀寫操作.
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 就需要我們在name屬性前加atomic修飾, 而不是nonatomic. 或者對dispatch_queue進行信號量限制為1.
第二個for循環不會報錯, 因為第二個name的字符串很短, runtime會將其設置成tagged pointer, 就不會存在上面的問題, 讀寫值都非常高效.
5, 對象的內存管理
5.1MRC
5.2 copy
一般調用copy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一個副本對象, 當修改副本對象或者修改原對象的時候, 相互之間不影響. copy可分為深拷貝和淺拷貝, 深拷貝是產生了新的對象并分配了新的內存地址, 淺拷貝則只是拷貝了指針指向原對象地址, 原對象和地址都沒有改變. 下面表格是拷貝的總結:其規律就是對象和拷貝返回的對象不一致時候, 就需要深拷貝另外需要注意的兩點是:
1, 用copy修飾的屬性, 編譯器編譯后會在底層的setter方法內部調用copy方法, 所以一般NSMutabelArray、NSDictionary等可變對象都不建議使用copy來修飾, 否則很容易在后續代碼中修改值的時候引起崩潰, 而且xcode也沒有提示警告;
2, 自定義的類如果想要調用copy方法, 則必須遵守<NSCopy>協議并且實現initWithZone:方法, 并且在方法中寫明需要copy的對象屬性等.
5.3weak指針的原理
直接總結如下:
1,當一個對象被weak指針指向的時候, runtime會以這個對象的地址值作為key保存到sideTable類中的weak_table散列表中對應的weak指針數組里;
2, 當對象調用dealloc方法時候, 就會以對象地址作為key, 從sideTable的weak_table散列表中的weak數組遍歷逐個把weak設置為n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