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我不是一個輕易放棄的人。但是日更這件事,我在堅持了十三天后,沒能堅持下去。究其原因,我把責任推在工作忙上。
可仔細想想,這簡直就是在找借口。
回想過往,我的創作旺盛和下筆滔滔不絕,與工作忙有點關系,但根本不是決定性因素。最主要的,還是看自己的心和意志。
自己很想寫的東西時候,說句夸張的,在過海關的等候時間里,我在寫;飛機上睡不著的時間里,我也在寫;夜深人靜很困的時候在寫;早早弄了鬧鐘起床,我還在寫。
但是一旦疲怠或者沒有靈感時,即使有大把大把時間,我都在追劇,睡覺和做別的,電腦,連碰都不碰。
所以說,忙,就是借口。
看到很多以寫作為生的專職作家,都說堅持和不斷的寫,是能寫好的關鍵。我非常贊同。
2018年對我來說,在寫作方面,自我感覺有長足的進步。為什么?因為我報名了更“無用”的寫作課,認認真真地聽,聽了也反復想,希望可以自己消化吸收。
很大的進步在于:
1。不畏懼寫長篇小說。
之前覺得寫十萬字簡直是天方夜談。現在手頭的習作,已經寫到五萬字,居然故事還沒認真發展主線。我也是佩服自己跑題的本領。
2。不再想什么寫什么。
以前寫作是隨意寫。因為喜歡,想到哪寫到哪,根本沒有章法沒有結構。這完全是在賣弄小聰明,即使有人喜歡,只是偶然和碰運氣。
即使現在也還是不打草稿地寫作,但是,寫之前,會在腦海里稍微構思一下,考慮整篇內容的開始,承轉和結束。上下文之間的邏輯關系很重要,如何展開自己的觀點很重要,遣詞造句也很重要。每一次寫東西,都是思考后的行為,不再海闊天空,隨意寫寫。
3。每一次寫東西都從讀者的角度考慮
以前寫東西都是任性行為,看心情。現在寫東西,還會多想一點,從讀者的角度去想,這樣寫會不會太枯燥?這樣寫會不會草草結尾?讀完我寫的東西,會不會有所思考?讀者會不會有所啟發?
某種程度來說,本著對讀者負責的態度,用心寫好每一篇文章。
好像最重要的變化在于,看到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優秀的作家,優秀在哪里?只有這樣,才能督促自己不斷進步。
感謝簡書,讓我有機會學東西,寫更多,在文學的海洋里徜徉成長!
好吧,廢話少說,日更開始第一天。
好期待這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