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論Ⅱ小山詩話
『都昔時所言為一卷,額之曰小山詩話。』
一
楊雄最四代之書,以為渾渾爾噩噩爾。近來以太極圖參詩道,頗有心得。詩人唯杜韓能當?shù)么怂淖郑渌麣赓|(zhì)各有所偏耳。
二
何謂渾成。即置異質(zhì)物于其中亦增飾其美。甚矣,斯難也。無怪乎杜韓巍巍不可及也。
三
唐詩放不下丑物,宋詩放不下美物,故終不臻渾成之境。其唯杜能免之。
四
由色入空,由空生色,則味道好。六朝是色上添色,宋朝是空中論空。
五
不拙便不能古,一味精致恰失了元氣。白先勇云:昆劇沒落乃因太精致。信哉。
六
格調(diào)高則易失真,高情逸志則難在豐富。
七
余素不喜冰山理論,是教人遮著掩著,直小人行徑也。君子當如泰山,明明白白給人看,而使人嘆為不可及。李杜蘇有之,黃略似小婦人。
八
詩之妙唯在領略古法生新奇。欲領略古法,必以身實證圣人之言。
九
寫時事一類純敘述一類與身世感慨打成一片才佳。今人吃飽穿暖享太平,感慨便不易真心。詠史亦須與個人身世打成一片才妙。其他皆可由智力及之。
十
詩欲佳必要深究道學,唯道學能救賦詩必此詩之弊。
十一
杜云:“通泉百里近梓州。”黃更之云:“舞陽去葉才百里。”會抄會抄。
十二
杜詩云:“野人矜險絕。水竹會平分。”仇云:竹水各一半。竊以為不然。此蓋云作者欲與野人平分水竹,遂隱居之志也。
十三
老杜《遣興五首》其三云:“我今日夜憂,諸弟各異方。不知死與生,何況道路長。避寇一分散,饑寒永相望。豈無柴門歸,欲出畏虎狼。仰看云中雁,禽鳥亦有行。”試改作:“避寇弟昆散,柴門日夜望。不知生死分,何況道涂長。山冷猿呼侶,風高雁作行。關河烽火滿。汝出慎豺狼。”
十四
老杜云:“老夫生平好奇古。”奇古二字正是荊公不能到處。
十五
老杜云:“破甘霜落爪。”則是老人之雞爪。周邦彥云:“纖指破新橙。”則是美人之纖指。
十六
“猿鳥猶疑畏簡書”實出自“飛鳥避轅門”。
十七
賈島云:“移石動云根。”姚合云:“買石帶云饒。”周賀云:“移石澗聲回。”皆有趣味。
十八
唐人送別詩云:“華亭霽色滿今朝,云里檣竿去轉(zhuǎn)遙。莫怪山前深復淺,清淮一日兩回潮。”淮通懷也。此是樂府諧音慣技。
十九
山谷七律虛字太多,雖有氣味,總不甚堅實。“似逢海若談秋水,始覺醯雞守甕天。”對仗雖精,意思終薄。山谷此種甚多,今日頗覺味道稍欠。
二十
山谷七律動蕩感、活潑度亦今所謂張力。今日看來稍覺輕浮。氣息未到道人榮辱不驚之境,猶有媚人之處。
二十一
“真俗相妨久絕弦”較“朱弦已為佳人絕”為佳。山谷畢竟峻了,帶色相頗多。
二十二
“青嶂會為身后冢,扁舟聊作畫中人。”放翁為人極瀟灑;“大鵬境界纖塵里,曠劫年光掣電中。”放翁此語得作詩之秘密。
二十三
方紫陽單獨列風懷為一類,可見其道學尚活潑潑。后人譏竹垞宜刪盡風懷,真是不知道學為何物也。
二十四
明王儒卿《寄吳郎》:“舊事巫山一夢中,佳期回首竟成空。郎心亦是浮萍草,莫怪楊花易逐風”。 男不忠則女不須貞,思想能跳出時代局限,甚佳。此類詩亟待挖掘。
二十五
張船山云:“好除常格用齊賢。”已開“不拘一格降人才”之意。然此意古人多矣,龔詩獨擅大名,必有他因。
二十六
張船山弟子崔旭撰《念堂詩話》四卷。選句多如“樹腹十圍楊大肚,山峰一角賈長頭。”“水是魚天地,花為蜂稻粱。”之類。真風雅掃地。
二十七
綿州劉靜玄謂永嘉李兼善之《禹廟》當代五排之冠。客歲,余薦之詩教網(wǎng)。時李子以為獺祭便可輕松作出,真堪一笑。今重讀杜甫《禹廟》,因憶此事。
附李兼善《禹廟四十韻》:
九鼎皇輿建,三靈帝力匡。
要荒圖物急,岳牧貢金忙。
開泰除魑魅,收功作紀綱。
夔皋扶日月,益稷致囷倉。
昨者災頻降,黃熊罪益彰。
旻天號殛羽,金簡覓多方。
原陸龍蛇起,田園稼穡荒。
逆行真泛濫,遷次更倉皇。
木杪為巢住,云端筑窟藏。
每嗟昏墊苦,久怯浪濤狂。
四載乘須早,經(jīng)年室并忘。
新婚唯癸甲,舊績自岐梁。
有子呱呱泣,滔天俋俋防。
履遺無暇顧,衣薄有何妨?
腓胈凋?qū)⒈M,躬胝凍欲僵。
偏枯留跛足,怪石棄馀糧。
洚水中流柱,玄圭庶事康。
蒼生魚已免,亂國項猶強。
逆命苗頑叛,遺弓帝子傷。
蒼梧愁泣舜,桂水咽通湘。
毅魄何人繼?靈旗竟日翔。
修文干羽舞,仗鉞股肱良。
異類終懷德,勞謙始制剛。
戈鋋從廢置,妖孽自銷亡。
力戰(zhàn)非吾事,推誠是所長。
危微心見道,勇猛志垂裳。
開辟回天地,朝宗拱廟堂。
萬邦供鳥獸,九譯獻琳瑯。
鴂舌欣相戴,雕題喜未央。
今來遺廟內(nèi),再拜故陵傍。
窆石穿雖斷,梅梁撫尚香。
湖光圍越絕,鳥影度秦望。
偃蹇經(jīng)霜柏,檀欒映雪篁。
嵐漪交錯碧,屐笠探尋涼。
伏臘舟車集,馨香俎豆嘗。
冕旒紛颯沓,旌旆下焜煌。
咫尺天威近,千年寶歷昌。
華勛高北極,圣德起西羌。
操耜開先代,留謨與后王。
還將岣嶁碣,長立越人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