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問題
1.來自薛兆豐:很多人會說我不是不贊成收擁堵費,關鍵是收了以后這些錢用在什么地方?
2.來自吳軍:你是否愿意花三倍價錢購買完全放心的有機食品?
——第一個問題,我們這邊從A到B有三條路,縣級公路,收過路費10塊,一來回20。村級公路兩條,一條繞遠2公里,收費一來回5元。一條繞遠3.4公里,不收費。很多時候,大家都選擇不收費的那條。偶爾走收5塊的,實在著急了,走收20的那個。不過三條路從來沒有堵過車,關鍵還是路長車少。
我贊同這個觀點。
這個問題很多同學不贊同的一個原因是:這是倆問題,后面和前面沒有因果關系。沒有因果關系這個對,但是有沒有相關性呢?“商家掙了錢,你不會去管他花在哪里”那你憑什么管收的擁堵費花在哪里?這個思路也有問題。商家是私人的,而道路是一種特殊的資源,國家修一條路的時候,征地補償一系列動作,都不是個人之力能搞定的。在這里,有相關性的問題,就得考慮。路是肯定會被磨損的,收了錢不用在路上,那遲早也變泥坑路。專款專用,不用國家補貼就是很好了。比如那個收來回5塊錢的那條路,收的錢除了修補路面,還夠三個人的辛苦錢,還有多的,就上交了村里了。如果收的錢不給上面交,那大家當初就不會修這條路了。
下面好多同學都把第二個問題變成了:我不是不愿意花三倍價錢購買有機食品,關鍵是有機食品是否真的有機?吳軍老師已經描述了“完全放心的”這個定語了。所以,你就說買不買就行。
我的答案:不買。
我就是那種“吃轉基因不眨眼”的人。在我看來,基因表達出來的物質和以前是一樣的,只是生產它的載體變了而已,不影響健康。所以有機無公害對我來說,沒有大的吸引力,嚴格的有機標準,土地類型等都要考慮。就說一點:植物光合作用的時候從氣孔進去的二氧化碳,干凈嗎?霧霾到處漂,您那種地的土當真沒污染?首先,營養就算是高一點,但是還跟個人的吸收能力有關系。其次,我覺得“完全放心”的食物,在我們這里實現不了。
今日得到
1.來自劉潤
靈感是一個不喜歡拜訪懶漢的客人
——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
創新可以復制,靈感可以生產。
系統創新思維五大策略之一——減法策略。
第一步 列出產品的組成部分。
第二步 刪除其中的一種成分,最好是基礎成分。
第三步 ?想象這樣做的結果。
第四步 ?明確這種產品的優勢和市場定位。(大家努力不讓“不可能”三個字脫口而出。)
減法策略舉例:
舉例一 沒有表面活性劑的洗衣液——衣物柔順劑
舉例二 沒有錄音功能的錄音機——隨身聽
舉例三 沒有強大照相功能的照相機——手機攝像頭
舉例四 沒有耳機線的耳機——無線藍牙耳機。
舉例五 ?把手機鍵盤去掉——蘋果手機。
舉例六 住宿不給床——愛比迎。
舉例七 不讓老師講課的課堂——翻轉式學習。
埃隆馬斯克的做事風格可以引申出第一性原理,也可以引申出任務分解。任務分解是創新,任務分解后再減少也是創新。
2.來自吳軍
全食超市的經營理念是顧全六個利益相關者,即顧客、雇員、供應商、投資者、社區和生態環境。以顧客為中心的企業,顧客滿意本身就是利潤的來源,而顧客的滿意來自于優良的環境,包括社區環境,而優良的社區環境又來自于大環境。
亞馬遜最終會將線上和線下服務連接起來,商業的本質是為了讓顧客多花錢,而不是為顧客省錢。商業上有農村包圍城市的做法,但是也有些獲取高端用戶樹立榜樣再利用榜樣的力量往下滲透的做法。商業和生活的結合將是未來商業的特點。
——吳伯凡老師說要想著窮人的剛需,李笑來老師在教導:要想著消費者認為的剛需。定位要準。今天同學分享了三個詞:幸存者,挑戰者,領路者。我覺得這三個詞順序可以變一下:挑戰者(創新就是一種挑戰,在現有的基礎上的挑戰)——領路者(當你發現了一種新模式的時候,壁壘又不高的時候,大家就會一窩蜂地涌進來,你就被當做了領路者,但是要跑得快一點,否則就會被踩踏致死)——幸存者(這個時候,也算是小有所成了,繼續進入下一個死循環)。
今日雜感
“每當一本書看到快結束,就舍不得翻完……”
“這就是你拖延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