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1. 為什么職場中不需要友情?
在職場的人際關系理論中,實際上最適用的就是“社會交換理論”
社會交換理論還有個名字叫做“霍曼斯交換理論”。它是由美國著名社會學家霍曼斯所提出的。這個理論脫胎于古典政治經濟學和馬克思的經濟思想,由經濟層面上升到了人與人交互的社會關系中。
社會交換理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實質上是酬勞和報償之間的交換。換句話說,人與人之間的任何交往都是有目的的,是為了將來能從對方身上獲取你想要的回報。當然,這種回報可以是精神層面的,也可以是物質層面的。
2. 為什么職場中需要交情?
? 在這里,我們又要引入一個概念,叫做“150定律”。150定律,就是著名的“鄧巴數字”。這個定律是由英國牛津大學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提出的。
該定律認為,人的大腦新皮層大小有限,以人類的智能而言,只能允許擁有穩定的社交網絡的人數上限是148人,四舍五入得出150人的數字。對于超出這個范圍的朋友,人們頂多只能記住一些人的相貌和名字,但是對對方的了解卻極為有限,也沒有辦法通過自身的努力來促進雙方的關系。
一個男性平均擁有4到5個密友,而一個女性則擁有5到6個密友。一旦你擁有了另一半,那么你的一個關系相對密切的朋友就會有很大概率離開你的核心朋友圈。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課程小助手可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竟然會有150個關系密切的社會關系呢。那么各位小伙伴們,你們的社交網絡,達到150的上限了么?
?當你的150社交網絡構建完成,我們就要引入另一個概念,就是“弱聯系理論”。我們同樣通過一個小片來了解一下。
在人際交往中,存在著兩種關系,強聯系和弱聯系。所謂的強聯系就是你的親人、戀人、摯友等。你和這部分人的溝通互動非常頻繁。而弱聯系理論與強聯系相對,是由美國社會學家馬克。格蘭諾維特所提出。
弱聯系理論是指人們由交流、接觸產生的聯系較弱的人際交往紐帶。其具體表現是,互動次數少,感情聯系弱,親密程度低,互惠交換窄。這種弱聯系看似疏離,但在社會結構中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為在一個人的社交網絡中,弱聯系人所占比重超過了80%。而你的弱聯系關系網,主要由同學、朋友、普通同事所構成。這些人與你的聯系可能并不是太緊密,但往往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為了證明這個理論,馬克格蘭諾維特做過一次調查,調查中發現在找工作的人群當中,通過強聯系關系網找到工作的只占樣本總數的16.7%。而通過弱聯系關系網找到工作的占了83.3%。所以說,經營弱聯系社交網,也是你不可或缺的社交需求哦!
3. 交情到底該怎么建立?
?首先,別談幫忙,只說交換。
?其次,請強調對方可獲得的利益。
?第三,讓大家都欠你一點點。
?最后,學會甄別真正的交情。
除了以上四點,在建立交情的過程中請保持不卑不亢,不管兩人身份相差多少,只要他愿意跟你交往,那么你身上就一定有他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