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文娟
-1-
那年冬日,北風勁吹,天將大雪。
金國京都,繁華如斯,熱鬧非凡。
大街上人頭攢動,一場“比武招親”的好戲正在上演。
穆念慈身著一襲紅衣,與前來比武之人過招,那面白底紅花的錦旗朔風飄揚,遮得她臉上忽明忽暗。
金庸心思巧妙,關于她的容貌,用了郭靖的視覺。
“郭靖看那少女時,見她十七八歲年紀,玉立亭亭,雖然臉有風塵之色,但明眸皓齒,容顏娟好。”
那時,郭靖剛從大漠回歸中原,乍一見到穆念慈這樣的江南女子,見她身手不錯,亦有美貌之態,但前來比武招親之人,不是中年大漢,就是好色和尚,心中不免暗自惋惜。
同樣黯然神傷還有穆念慈自己,她生于臨安府內,自幼家境貧寒,又趕上一場瘟疫,父母親人接連死亡。后來有幸被化名為“穆易”的楊鐵心收養,從此父女二人闖蕩江湖,漂泊不定。
這場明面上的“比武招親”已經有大半年之久,父女二人輾轉各地,但所遇之人,大多是酒囊飯袋,絲毫入不了她的法眼。
她有江湖女子的豪情,亦有妙齡少女的憧憬。她在等待著一個男子,期待他像蓋世英雄一般,不僅能在武藝上勝過她,更希望能在品貌上也令她欽慕。
沒想到就是在這樣一個快要下雪的冬日,她等待已久的人終于閃亮登場。
只聽得一陣鸞鈴響動,在數十名仆人的簇擁之下,一位少年公子馳馬而來。他向穆念慈打量了幾眼,詢問了比武招親的規矩,想要上臺一試。
楊鐵心是一個埋藏著秘密的老江湖,一眼便看出此人來歷不凡,為避免禍端,百般推讓,委婉拒絕。
郭靖那傻小子可不懂這其中的緣由,只覺得“這公子容貌俊美,約莫十八九歲年紀,一身錦袍,服飾極是華貴”,在他看來“這公子跟這姑娘倒是一對兒”。
老爺子再一次借郭靖,道出了兩人初相遇的情形。而這個鮮衣怒馬的少年公子,就是楊康。
都說“一見楊過誤終身”,可早在幾十年前,楊過他娘就已經對他爹“一見誤終身”了。
楊康初登場的陣仗那么大,又伶牙俐齒一通扯皮,再加上圍觀群眾不斷起哄,楊鐵心哪里阻攔的了?
而穆念慈呢?雖然嘴上說著“比武過招,勝負自須公平”,但其實早在被楊康打量的那會兒已是羞紅了臉,恐怕內心也是多少帶著點期待的。
兩人之間的這場比試煞是好看,一個手法凌厲,一個身形靈動,一攻一守,有來有往。在最后關頭,楊康還不忘調戲一把,將穆念慈的繡花鞋脫下塞進了懷里。
楊康那樣一個紈绔子弟,原本就愛湊熱鬧,看到穆念慈長得又嬌美,怎會放過這樣一個機會?只是,玩鬧總歸玩鬧,即便贏了比試,他也匆忙而去,哪里會真的娶回家。
可穆念慈不同,大半年的心灰意冷之外,好不容易遇上一個能打動她的男子,在大庭廣眾之下贏了她,卻又不愿娶她。憑著她剛烈的性子,是寧死也不受辱的。
“那少女玉容慘淡,向那公子注目凝視,突然從懷里抽出一把匕首,一劍往自己胸口插去。”
或許,這場足夠驚艷,卻不夠完美的相遇,早就已經為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
只是,明知道愛情就是含笑飲鳩,穆念慈也甘之如飴。
-2-
“比武招親”一事被眾人插手,因為怕惹出事端,楊康將穆念慈父女軟禁在了王府。
他從小在金國王府中長大,見慣了爾虞我詐,也學會了兩面三刀。他表面上安撫楊鐵心,說穆念慈品貌端正,愿意娶之為妻,只不過礙于身份地位,要等風波過去一年半載之后,再來完婚。
轉了個身,卻又對著母親包惜弱說自己身份尊貴要擇一門顯貴的親事,不能娶這種江湖上低三下四的女子。
楊康的狡詐多端與反復無常,穆念慈僅憑數次會面哪里能知道。自從比武之后,她的一顆芳心早已暗自傾注,此番聽到這位氣度不凡的王孫貴胄愿意娶自己為妻,也便更加篤定了內心。
隨著楊康的身世之謎被解開,命運的淬火來得猝不及防。楊鐵心與包惜弱雙雙自盡,穆念慈又一次成為了孤兒,只不過她已經不再懼怕,因為心中已有了希望,那就是——楊康。
如果說剛開始的動心,是因為對楊康的那驚鴻一瞥。那么,親眼目睹他失去雙親,從一個金國小王爺瞬間打回原形,又聯想到他與養父之間的關系,同病相憐,情義更深。
而對于楊康來說,參與比武招親不過是一時興起,就連將穆念慈關在王府那會,雖然幾番輕薄調戲,但心里還是有著一桿稱的,他總覺得自己與她有著云泥之別。
只不過,愛向來如此,情不知所起。
他雖然覺得自己不會娶她,但目光卻始終停留在她身上。
直到那一次,他出使大宋,在太湖之畔被陸冠英捉住,綁在一個小黑屋里受苦。穆念慈得到消息,在黃蓉的指點下,只身一人夜闖歸云莊前去救他。
看到她的那一刻,楊康又驚又喜,前塵往事浮上心頭。豁然明白,原來眼前這個單純樸素卻又剛烈果敢的女子,竟然愛他這么深。
或許,也是在這一刻,他才真正明白自己的內心。
只不過,他們兩人,一個是錦衣玉食的小王爺,一個是流落江湖的小姑娘。一個追求榮華富貴,一個向往現世安穩;一個不惜賣國求榮,一個心懷家國大義。
三觀不同,注定是一場悲劇。
-3-
楊康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為了得到向往的“權貴”,不惜一切代價。
他為了讓穆念慈甘心留在身邊,欺騙她說自己以后不做金國王爺。為了向梅超風學《九陰真經》,又哀求穆念慈去尋找。
他一面對她好,一面卻又在騙。可憐穆念慈這樣一個心思單純的傻姑娘,愛上了,便相信,更付出。
原著里有一個情節,楊鐵心要把穆念慈許配給郭靖,黃蓉心生醋意,將穆念慈綁走并想殺了。穆念慈無意中吐露了自己的心意,在黃蓉領會到她心里那個人就是楊康之時,說了這么一句:
“他是王爺也好,是乞兒也好,我心中總是有了他。他是好人也罷,壞蛋也罷,我總是他的人了”。
聲音很輕柔,語氣卻十分堅決。
在幾十年以后,終于有一個郭襄懂得了她的這番深情,替她說道:
“她是沒有法子啊,她既然歡喜了,便有千般不是,也要喜歡到底”。
倘若穆念慈再愚笨一點,心中的是非觀念再淡一點,或許她就能甘心呆在楊康身邊,無論他是好是壞,都默默守候著。
可終究,她不是尋常女子。她能明辨是非,也有家國情懷;她聰慧過人,亦心存善念。
13歲那年,她就跟義父一起打抱不平,救了丐幫弟子。也因為如此,得到洪七公的賞識,傳授了三天武藝,學會了“逍遙游”這套拳法,并以此行走江湖。
所以,當她被歐陽克擄去,放在棺木之中,親耳聽到楊康對完顏洪卑躬屈膝,聽到他要陷害郭靖。
那一刻,她淚如雨下,也心如死灰。
她沒想到自己所愛之人,竟然如此卑鄙無恥。她曾一次次好言相勸,讓他放棄榮華富貴做個好人。可是他卻一次次欺騙,一次次為自己開脫。
她愛他至深,卻無力改變他。從此,一顆心破碎不堪。
雖然因為那份愛慕,在鐵掌峰上以身相許,但穆念慈心中還是不愿與楊康同流合污,只是無奈她一個弱女子無法扭轉局面,只能黯然離去。
在新修版的結局里,楊康出手打黃蓉,卻中了軟猬甲上的毒,慘死在了嘉興鐵槍廟里。
而穆念慈被郭靖與黃蓉遇見之時,已經生下了兒子,獨自在荒山中撫養。她請郭靖給兒子取了個名字,叫楊過,字改之。
當聽到楊康的死訊之時,舊情涌上心頭,她悲痛垂淚。郭靖同情她的遭遇,勸她回臨安去,她卻說道:
“我母子二人,得先去嘉興鐵槍廟,瞧瞧他爹爹的墳墓”。
十一年后,她積郁成疾,因病而亡。臨終前,囑托楊過,一是放棄報仇,二是將她的骨灰送到鐵槍廟。
或許,生不能同衾,但死能同眠,對她來說,也不枉這一場相愛。
-4-
縱觀穆念慈的一生,跟另一位金庸女子有些類似,那就是紀曉芙。
她們兩人都是容貌秀美之下,有著一股子剛烈氣息。愛上的,又都是不羈的男子,還跟自己身份對立。
紀曉芙為女兒取名“不悔”,穆念慈則希望兒子“改過”。
她們愛上不該愛的人之后,都曾有過短暫的美好,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多的痛楚。
未婚生子,獨自撫養,含辛茹苦,冷暖自知。
只不過,紀曉芙要更通透一些,她知道自己無力去改變與楊逍之間的對立身份,也從未去勸說他改邪歸正,她只是想做好自己。
可穆念慈的悲劇就在于,既放不下對楊康的眷戀,也拋不開家國仇恨。所以,她糾結,痛苦,隱忍,剛烈,卻又不愿同流合污,在亂世之中堅持著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顛沛流離之外苦苦尋覓著屬于自己的那份安穩。
而她一生所愛的那個楊康,作為金國小王爺,從小鮮衣怒馬,習慣錦衣玉食,向往呼風喚雨。他心里一直從未放棄對“權貴”的貪戀,所謂愛江山勝過愛美人。
在三觀不合的矛盾之下,愛情注定會成為犧牲品。
很多人替穆念慈惋惜,倘若她比武招親遇見的是一個正當好的男子,有一身武藝,還能給她一世安穩,或許她漂泊無依的前半生也就能得到一個好歸宿了。
只是人生無常,有些愛,注定在劫難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