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的誕生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科學家開始構建計算機網絡,因特網走入千家萬戶,讓尋常百姓能夠欣賞的關鍵技術發明是服務層技術標準的建立(也即與WWW相關的協議),伯納斯-李把他所創造的互聯網技術免費開放給全世界自由使用。而中國互聯網的前傳里曾活躍著高能物理學家的身影。
- 上世紀90年代之前,中美兩國高能物理科學家的正式合作討論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北京譜儀、北京同步輻射裝置的建造等工作。現在科學家們也仍然在繼續這項合作。然而,這幾十年科學合作所帶來的多項高技術副產品卻鮮為人知,“互聯網進入中國”正是其中一項偉大的技術“副產品”。
- 李政道先生是互聯網發展史上的一個關鍵節點和一臺連接中國和美國的“路由器”,許榕生博士是李先生構建并發送回祖國的一個核心“軟件包”。
- 在1991年中美高能合作聯合會議上,美國科學家們提出基于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實驗的合作來建設一條中美之間的國際計算機聯網專線,以解決實驗數據傳輸與通訊等方面的問題。
- 在80年代下半段,中國也有一些學校和科研所零零星星地通過電話撥號方式接入國外大學或研究所的聯網服務器,進行Email通訊。據中科院辦公廳原副主任柳懷祖先生記述:1986年8月25日,高能所參與歐洲核子中心項目ALEPH的負責人吳為民先生通過一條輾轉的遠程撥號線在北京701所給歐洲核子中心的斯坦伯格教授發出了一封Email,這是從中國通向世界的第一封Email。但早期上網速度很慢、費用很高,因此只是個別人才能偶爾使用的“奢侈品”。
-從北京高能所到美國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計算機的64Kbps TCP/IP專線最終于1993年3月2日全程聯通( 許榕生小組)。從技術上來說,這是中國的第一條國際互聯網專線,TCP/IP專線接通后,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下,全國千余名科教課題負責人很快在高能所的網絡上設立了賬戶,率先使用電子郵件等互聯網服務與全球通訊。從此,中美之間不但可以傳送電子郵件、文章,而且實現了實驗數據的實時傳輸,過去把數據磁帶和書籍跨國背來背去的時代宣告結束! - 早期互聯網上沖浪的用戶都是中國科技教育界的權威泰斗。1994年3月,中國正式簽約加入國際互聯網,之后更多國際通道開通了。同年,高能所率先建立了中國第一個WWW網站。接下來的兩年,許榕生等科學家像互聯網“傳教士”一樣在中國各地巡回報告、科普互聯網技術和應用,美國留學生們也紛紛海歸創業。互聯網就這樣在中國閃亮登場了。
- 在美國大學學習的CUSPEA(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同學們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開始活躍于計算機網絡上,后來很多人成為計算機軟硬件領域的專家和學者,著書立說、教書育人、創新立業。
- CUSPEA(81)學者于剛創建了電子商務公司“一號店”,在短短七年中就成為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之一,于2015年被沃爾瑪公司并購。他還曾于1995年在美國創建了科萊科技公司,2002年被艾森哲并購。現在,他又開始了新的創業征途,正在做的崗嶺集團是互聯網醫藥健康領域的獨角獸。
- CUSPEA(81)學者劉肇懷是英飛拓公司創始人。創立于2000年的英飛拓提供視頻安防和智能家居產品和服務,于2010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最近幾年,英飛拓收購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相關企業,2016年又收購了從事互聯網和移動營銷的北京普菲特公司。目前,英飛拓已經成為安防行業全球最大的公司之一。
- CUSPEA(85)學者張朝陽是搜狐創始人。作為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的物理學家,張朝陽對美國早期互聯網的發展趨勢非常了解,早在1996年就回國開始互聯網方面的創業,1998年搜狐公司正式成立,該公司很快成為一家著名互聯網門戶公司,于2000年在美國NASDAQ上市。目前,搜狐仍然是中國互聯網信息和娛樂方面最有影響力的公司之一。
- CUSPEA(88)學者宓群現任光速中國創業投資創始合伙人,投資過百度、大眾點評、趕集、聯絡互動、融360等行業領先公司。他被福布斯評為2015年50位中國最佳創資人之一。從2003年開始擔任Google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和亞洲產品負責人和投資負責人。曾在Intel總部工作,他共同發明的閃存多比特存儲技術,發展成為了Intel數十億美元的閃存業務。他擁有涉及閃存、通信、互聯網安全及商務方面的14項美國專利。
- CUSPEA(88)學者楊勃于2005年創立豆瓣網(douban.com)。這是一個互聯網內容和交流平臺,以書評、電影和音樂評論為核心內容,有幾百萬注冊用戶。2015年,該公司又推出了移動互聯網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