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在看這本書。那么,我們是可以一起玩耍的嗎?
2016年即將結束,我共閱讀了三十六本書。其中,小說雜文類共12本,與大家分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選擇封面真是件糾結的事情~
一、散文,隨筆類故事集:
1、馮唐:《活著活著就老了》
個人讀后感: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為之前看到馮唐新翻譯泰戈爾的詩集,用詞大膽淫蕩,不由得對此人產生興趣。意欲評價,必先了解,所以買了這本雜文。文中最多的關鍵詞是“腫脹”,不知道在稍早一些的年月里,青少年男人的成長是不是必須靠著生殖器才能顯得深刻。文字充滿個性且囂張,非我的菜。
推薦指數:不推薦
2、張嘉佳《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個人讀后感:因我在南京生活8年,因此對書中多處南京地名深感親切。張確實是個才子,能夠將青春里那些嬉笑與痛苦寫得感動又搞笑,讀來有雞湯和麻辣燙同吃快感。但是其中故事看完在記憶中留存很淺,唯獨記得特別好笑的語音導航,又被一條叫劉大黑的狗感動到哭崩。我想青春就是這樣吧,無論怎么度過都會遺憾。近兩年有太多的青春影視劇,有點審美疲勞。
推薦指數:推薦擁有少女心的的女生閱讀
3、蔡崇達《皮囊》
個人讀后感:與前兩本相比,我更喜歡這本。或許是寫親身經歷才能筆觸更動人吧,關于故鄉,關于親人,讓在外的我不再無措。我想,脫下這身皮囊,我們究竟能給他人帶來怎樣的能量呢?作者從小漁村一路跌跌撞撞成長到大城市立足,一路不易,但飛上枝頭的鳳凰其實是沒有對當年其他小伙伴的人生(或許他認為是平凡而不堪)做太多評斷的。
推薦指數:漂泊在外的孩子還是要讀一下
4、大冰《阿彌陀佛么么噠》和《乖 摸摸頭》
個人讀后感:之所以買這兩本書,是因為這兩本書實在是太火了,每個書店甚至網站都擺在暢銷書的位置,似乎不看都不行。兩本書內容,風格幾乎一樣,唯一不同的是第二本在每篇文章的后面加了可以聽歌的二維碼,真是個聰明的營銷技巧。生命不僅只有酒吧,流浪,吉他和自由,沉迷在詩和遠方的虛幻中,年輕人更要記得腳踏實地活在當下啊!結論:不要被騙了~就醬~
推薦指數:不推薦
二、長篇小說類:
1、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
個人讀后感:也是沖著東野圭吾的大名及暢銷書的原因去讀的,第一章剛好是在夜里讀,嚇得一身汗還以為是恐怖小說。越深入越感動,到最后發現是個暖心的故事。匆匆步履,我們都太寂寞太脆弱,有時候我們并非缺少答案只是缺乏勇氣。茫茫人海中,我們或許擦肩而過,但并非素不相識。
推薦指數:推薦記憶力好的朋友看~
2、王小波《黃金時代》
個人讀后感:沖著80年代的文壇代表人物的大名奔去看的,王二是個特立獨行的插隊青年,在不夠自由的時代里,他是最自由最開放的,敢于追愛,在一次次的際遇中釋放自己,也成就了他的黃金時代。雖然如今更開放自由,而我們卻越成長越怕犯錯了。
推薦指數:對歷史有興趣且有耐心的朋友可以看看
3、陳忠實《白鹿原》
個人讀后感:這是一部史詩般的渭河平原的鄉村大戲,是色彩斑斕的歷史畫卷。文中以白嘉軒為主線,串起了解放前后近百年的命運起落。故事厚重深刻,就像是扎根于黃土地的根脈。人物中田小娥最讓我印象深刻,她過早解放自己成了異類,悲慘結束了一生。而主人公的命運雖然曲折多舛,但卻是最能經受磨難的,就像是在苦難中走來的中國。
推薦指數:所有人都應該讀一讀
4、東野圭吾《白夜行》
個人讀后感:與其說是推理小說,我更覺得這是一部有關罪惡救贖的劇情小說。文中的伏筆過于明顯,一開始就用亮司陰暗的眼神預告了答案。當遇到黑暗時,我們應該做什么?是努力奔跑尋找光明還是在黑暗中藏匿起來?我覺得他倆之間并不是什么愛情,而是同病相憐的依存。
推薦指數:過于單純的朋友可以挑戰一下(同名電視劇也值得一看)
5、馬克 李維《偷影子的人》
個人讀后感:本以為是和《追風箏的人》相似,其實大相徑庭。大多評論說是溫情,治愈,浪漫,而我卻覺得這個懦弱的小男孩一直隱藏著自己又傷害著他人。還記得曾經海邊邂逅的聾啞小女孩嗎?為什么不能勇敢一點?曾經傾心歡喜的克蕾兒,泄去光芒立刻粉轉路……
推薦指數:相信魔法的少女們可以看看
6、劉震云《我不是潘金蓮》
個人讀后感:我是先看完電影再去看小說的,馮小剛對原著真心是神還原啊,臺詞幾乎一字未改。較大的不同是原著中,李雪蓮是有一兒一女的,她的上訪動機說服力不強,但確實執著而悲情。小城鎮的小老百姓想要過得舒坦并不是上流(上層)人群想得那么簡單。
推薦指數:看過電影的就無需再看原著了
7、莫言《豐乳肥臀》
個人讀后感:和《白鹿原》在同一時代的,但是風格迥異的鄉土長篇。充滿魔幻,荒誕和暴力,文章對女性的命運描寫是悲慘的,但卻也是尊重的。女人們悲慘地趟過命運之河,男人要么暴力張狂,要么墮落懦弱。
推薦指數:口味稍重的朋友建議讀讀
——————————————————————————————————————
以上!這幾本小說,你有閱讀過嗎?你有相似或者相反的感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