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作為一名幼兒家長和輔導機構新手的雙重身份來參加這次“家庭教育專場”活動。所以不管對于個人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意識提升還是對于在輔導工作開辦過程中的技能提高,都具有非常非常深刻的收獲,用四個字就是“不虛此行”。
首先,我必須說非常榮幸參與這樣一次活動,謝謝常校。她是這樣一位教育者,愿意建立一個平臺,把自己經驗和資源無償分享給所有的教育同伴,她小小的身體蘊含著巨大無比的能量和熱情。當今的行業發展,除了競爭生存,資源的共享、整合是更高的發展水平,它的推行實施會有助于整個行業的良好發展,也就是能夠讓輔導機構能夠互相學習、改進,取長補短,從而更好為所在區域的教育事業做出更好的貢獻。
1、輔導培訓機構的角色定位
會上,我們了解到了輔導行業扮演著一個非常敏感但不可或缺的角色,即沒有公立學校的官方資源但又必須肩負起公立學校所不能很好實現的功能,比如我們要幫助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提高成績,我們要比公立學校更早更細地研究教學大綱或教育政策。而家庭教育課題,就是輔導機構通過對所接觸到的眾多家長和學生因為學習成績的表象問題而進行深入發掘,繼而發現其原生家庭中中各種根本問題,然后通過科學教育理念對這些問題進行針對性解決的新課題。
2、輔導機構如何建立家庭教育課程體系
而對于輔導機構建立家庭教育課程系統,我雖然在平常的運行中也會考慮到,但自己的意識和對課程的體系性連續性并沒有深入到研究設置,以至于效果平平,僅能作為一項輔導之外的附加福利而已。
這次活動中,各位分享校長以他們的實際案例向我們深入淺出地進行講解,非常有說服力!讓我感覺到家庭教育不是一個空喊的口號,它雖然很大很高,但不管教育機構多大或者多小,都能夠根據各自情況而確立切入點,并由此建立起系統的家庭教育課堂,而具體實施的模式、內容、體系搭建以及操作,兩位孫校長都給了我們完全可以模仿復制的參照案例,以保證我們在自行實施過程中能夠深入持續的開展這一課題。非常受用。
3、家庭教育的認識提升
這次活動的分題涉及到“家庭教育課程體系的搭建”“培養孩子學習力”“家庭教育道法術”“公益課堂開展案例”“多元智能”“常見教育誤區”以及“培訓學校家庭教育體系如何實施”等很多具體內容,讓我對家庭教育有了更為系統、更全面、也更形象的認識,好多成功實例跟我們平常遇到的非常相似,所以說這些分享案例特別真實也都有可取之處,為我們實際操作提供了很便利的執行參照。
換個身份,作為一名4歲幼兒的家長,這次活動也給了我很好的啟發。
1、我會重新認識我和孩子之間的角色、位置和關系,并會將自己的所有教育行為確定為一個長遠的目標,提高到“我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的高度,而不是將目光和關注只放在孩子成長的具體問題,不做補救型父母。
現在我們看到了太多的因為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沖突而導致的自殺悲劇,家長真的好悲哀!我之前會很憤憤,也認為原因在于孩子的承受能力差。但現在不這么認為了,孩子是一顆種子,他長成什么樣子勢必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
2、尊重孩子成長發育中的不同階段特點,而不再一味以我自己的成長經驗和教育目的,強制性地要求孩子必須怎樣。給他空間和自由,不包辦,敢放手,及時認可和幫助他,讓他能夠充分享受自己的成長歷程。
不可否認現在還有很多家長一味地抱怨、對比、不滿、寵溺…都是他們從自己角度出發的行為,根本沒有尊重孩子作為一個塑形過程中的年輕個體,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這些家長以愛之名,卻硬生生把孩子的未來偷偷扼殺在自己手里。
3、身體力行,用自己的行動為孩子做好典范。我之前也存在著誤區,認為及時告訴孩子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就夠了。但事實上絕非如此。孩子需要公平對待,孩子需要爸爸媽媽說到做到,包括及時休息、不看手機、堅持不懈等等等等。
我的輔導機班剛剛創立,運行也并不流暢,好多孩子的作業、學習態度以及我自己的教學安排和長久計劃都還未成形,甚至連機構也算不上。但會上提到的一點:再小的輔導機構,只要用心做,以我們的用心程度和學習能力,并不比公立學校差。對于滿滿教育情懷的我,對于剛剛走在教育路上的我,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鼓舞。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