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斯多葛主義作為古希臘四大哲學流派之一,提出了眾多在西方政治文明史上具有開創性意義的理論,其思想影響了一代一代的人,自然也會對文學作品造成巨大的影響。
從古羅馬時代當時的悲喜劇作家,到伊麗莎白時代包括莎士比亞在內的諸多詩人與戲劇家的創作,到現代海明威等作家,從他們演繹中都可以看見斯多葛哲學的內容,成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
文學對于德性并不重要。無論是馬可·奧勒留、塞涅卡,或者是愛比克泰德,都將文學視為非重要因素。
馬可·奧勒留在《沉思錄》說:
“當我有一種對哲學的愛好的時候,我沒有落入任何詭辯家之手,沒有在歷史作品上,或者在三段論上浪費時間,也沒有專注于探究天國的現象,而上面的所有這些事情都需要有神靈和命運的幫助。”
斯多葛哲人所追求擺脫激情和欲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他們恬淡、自足,一方面堅持自己的勞作,另一方面又退隱心靈,不會對文學作品的藝術性刻意追求。
哲學家瑪莎·納斯鮑姆,這位2003年《新政治家》雜志列出的“我們時代十二位偉大思想家”,她的《善的脆弱性:古希臘悲劇和哲學中的運氣與倫理》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當古希臘哲學家自覺地把哲學推薦給他們自己的文化,把他們自己的文化推薦給哲學,并用它們來取代由花言巧語、占星術、詩歌和未經審視的自我利益所促進的各種社會互動模式時,現今的哲學家卻把那些古代哲學家視為他們的那種廢除理論的事業的同盟軍,這種做法確實顯得很古怪。
古希臘哲學家確實不會喜歡這個思想:我們的生活需要由情感和習慣來引導;他們甚至也不會喜歡這個思想:我們的生活需要由優雅的文學作品來引導。他們想要批判性的論證,他們想要對興旺發達的人類生活提出一個系統的論述。”
她說的古希臘哲學家包括斯多葛哲學家。
文學的發展,關注時代中優秀東西,這是它的責任,也是它的目標。如何展現這些,是創作者最為關心的東西,創作中必然會存在形式和內容的沖突。
即便如此,我們也能夠感受到斯多葛哲學對文學巨大的吸引力。
伊麗莎白時代的極端悲劇。塞涅卡將前人在政治與倫理方面的思想整合,并把其中的“自然法和宿命論”應用于戲劇創作領域,啟發了伊麗莎白時代的大眾化戲劇,尤其是恐怖因素的注入。
如《李爾王》、《奧賽羅》等等,里面人物矛盾刻畫鮮明,讓人難以忘卻。
在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塞涅卡的道德哲學產生的影響。他們把暴力犯罪搬上舞臺,讓人們體驗精神勝利,戰勝物質與欲望。
如《奧賽羅》展現伊阿古對權力的過分占有欲,扭曲毀滅欲直接導致了善良的苔絲狄夢娜被無辜掐死的悲劇。向苔絲狄夢娜的父親講述兩人愛情時,奧賽羅是這樣描述的: “她為了我所經歷的種種患難而愛我,我為了她對我所抱的同情而愛她”。
崇拜與同情構成愛情基礎,種族、價值觀的差異以及人性的弱點注定始亂終棄。評判是由理性法則統治。苔絲狄夢娜死前依然為奧賽羅解脫罪行,奧賽羅卻在愚蠢的猜忌與輕信里孤獨毀滅。
《李爾王》涉及“父放逐女、女殺死父、兄弟仇殺、姐妹相殘” 的多元悲劇沖突,命運無常、無意義的反抗,以及在癲狂都表現出,在宇宙的權威面前人類的渺小。
塞涅卡把欲望看做悲劇的起源。而《李爾王》里除了展現命運不公、善惡報應不對應的無可奈何的宿命外,還深層次的剖析人類的生存意義與生命價值。
當代現代作家的抗爭主題。
如海明威的作品中,斯多葛哲學思想屢屢出現 ,成為其作品創作中始終如一的主題。
海明威筆下“硬漢子”總括起來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戰爭中遭遇不幸的年青人。后來他們整日酗酒 ,尋歡作樂 追求刺激 ,成為“迷惘的一代。”另一類主人公與前者不同,他們有信念和生活準則 ,在明知失敗的前景面前,以超人的毅力和勇氣與失敗和命運做斗爭。這兩類主人公群體都在不同的層次上折射出斯多葛哲學人生。
1925年 ,海明威的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講述了在巴黎的美國記者,杰克· 巴恩斯的故事。他在殘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受了重傷,失去了性愛能力,他愛上了女主英國人勃雷特· 艾希利,兩人卻無法結合。
在談及到其能力的喪失時 ,巴恩斯說: “我不在乎它究竟意味著什么。我所知道的就是如何與它生存在一起。”對自身空虛世界的挑戰和斗爭,正是斯多葛哲學人生表現形式。
1929年 ,海明威的第二部長篇小說 《永別了 ,武器》主人公抗爭著這個世界的同時,營造著屬于自己和平安寧的世界。面對殘忍龐大的戰爭世界,他們十分弱小,卻沒有失去勇氣和希望。小說中,海明威塑造出一個典型的“ 硬漢子”形象。
享利中尉戰場負傷幸免死亡 ,逃離憲兵遭處決。在失敗與死亡面前他表現冷靜、果敢、直面人生并竭力拯救自己珍視的一切,追求自己的理想 ,維護自己的尊嚴,在較高的層次上再現斯多葛哲學人生。
喬丹是海明威繼《永別了,武器》塑造出的又一個“硬漢子”形象。
他懂得西班牙戰爭的意義,在明知前面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繼續堅決的執行炸橋的任務。身負重傷,坦然自若,掩護他人撤退。“硬漢子”人物不僅具有堅硬的外部形象,并且還有著高尚的內心世界。
最能反映斯多葛哲學思想的作品是《老人與海》。他的主題就是“人不是為被打敗而生 ,他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老人桑提亞哥面對失敗的命運沒有屈服,沒有氣餒 ,而以超人的毅力與其搏斗。
首先,老人一連84天沒有捕到魚 ,他沒有因為失敗而放棄 ,沒有因為沒捕到魚而怨天尤人。他駕船駛入遠海 ,確信定能捕到魚 ,表現出面對失敗那種堅韌不拔的精神。
在第二個層次上,老人與巨大的馬林魚搏斗。看到馬林魚身軀如此之大 , 身姿如此壯觀 ,心里不是充滿了恐懼而是興奮和激動 ,認為它才是值得與之交戰的敵手。他想到了自己可能被毀滅 ,但并不在乎這個結果。
他對馬林魚說: “兄弟,來來來 , 把我干掉吧! 咱們兩個無論誰干掉誰我都不在乎。”面對可能的失敗坦然的心境,積極的態度 ,表現出海明威對斯多葛哲學人生的深刻理解。
在第三個層次上,可在返航途中 ,一群鯊魚尾隨而來。馬林魚肉終被鯊魚吃光。老人失敗了。 但他雄姿不減 ,硬漢子風度尚存 ,鼾睡的夢中仍出現雄獅 。
老人那種敗而不餒的氣節,堅韌不拔的毅力 ,重壓下的勇氣和風度令人肅然起敬。雖然屢敗屢戰,依然意氣風發持續努力。斯多葛人生哲學,在老人的身上得到了升華 。
人在失敗和厄運面前去抗掙 ,去搏斗。 這正是海明威式,知行合一的斯多葛哲學人生。
現代有太多的體現斯多葛精神的作品,如動漫作品《海賊王》。
這部作品開始哥爾·D·羅杰臨刑前留下一段話,令眾多勇士趨之若鶩,奔赴大海——
“我的財寶?想要的話都給你!去找吧!這個世界所有一切都在哪里”。
圍繞著隱藏在偉大航路盡頭的大寶藏,大海賊時代拉開了序幕,少年路飛,因為吃了橡膠果實,變成了橡膠人,他帶領著伙伴們,一面同海軍,海盜等強敵作戰,一面沿著偉大航路勇敢前行。
這部讓世界很多讀者為之癡迷的動漫劇作,有很多斯多葛哲學的火花閃耀。受到不同年齡層喜歡,讀者從少年到老年都均有追捧。
因為其中有關夢想、友誼和成長等認識,以及斯多葛主義的清明冷靜,那些熱血人物的臺詞散發出的人格魅力,面對困境和強大對手的無所畏懼,正是斯多葛精神的精髓。
日本作家方嘇正彰《我是要成為海賊王的男人》中將這種精神分為五個部分:實現夢想、結交朋友、強大內心、克服困難、活出自我。
擁有強大內心的索隆,豪氣陽剛,而且散發出柔情。他定義強大的標準,就是一個人的內心。只要心是自由的,你就會永遠強大。
書中有很多話語,如“如果你悔恨的想要哭,你就變得更強,給世人看看。”
“一被別人說是弱者就按捺不住,這本身就證明了自己是弱者。孰弱孰強,看結果。”
“這種無趣的冒險,我才不干。”
面對生活挑戰,始終是無所畏懼的,認定存在命運,相信自己選擇能力,從容無懼才是戰勝一切關鍵。
斯多葛哲學除了強調思考深度,更強調身體力行。他們厭惡舞臺上夸夸其談,滿足眼睛聽力的表演,缺乏真正踐行行為的做法。
文學要讓位于系統的反思和個人實踐。對于這一點,楊適先生有一段很恰當的說法,在《古希臘哲學探本》最后結束的一段話:
“世界上號稱哲學家和老師的人不算少,當學生的更是無數,誰個能懂得其中的真滋味,按照這些做人的真理去切實實踐?而離開了這種切實的實踐,我們講哲學豈不是為了外物而講給別人的東西,有什么資格自命為學得了哲學?
所以讓我們在結束本書的時候對希臘哲學最要緊之處的闡述時,再次引用愛比克泰德的話,并記住在心頭:憑神靈的名義,讓我看到我所渴望見到的一個斯多葛派的人!這個斯多葛派的人是他用的詞,用不同的語言來說,指的就是一位真正善良的人,一位真正的哲學家,或者一位真正的基督徒或者孔孟仁愛之道的實踐者,讓我們為之努力。”
道德品格才是唯一值得培養的東西,健康、教育甚至是財富都是可取的無關緊要之物,至于文學,你喜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