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弢:校園生活——供給制

?校園生活——供給制

金弢?

一九七七級是恢復高考后首屆大學生,其中98%是歷屆生,他們有過社會工作經歷,經濟上獨立過。然考入大學沒有了收入,他們何以為生?四年大學如何度過?

那時的大學全國實行全免制:學生不交學費,學生宿舍、書本及勤雜費一律免繳。父母家人均收入三十元以下者,均享受國家助學金。當時多有家庭,母親為家庭婦女,父親的工資四、五十幾元。七十年代人均水平不到八元才算困難戶,才能在單位或街道申請補助。

申請助學金的同學須向系里提交由父母單位出具的家長工資收入及家庭成員證明。條件低下者才能享受助學金。那時大學老師的工資也就在50至60元之間,普通工人二級工收入按地區一般在38元至40元不等,加之是多子女家庭的年代,五、六個孩子不算多,正趕上“抗美援朝",提倡多生多育,誰家十個孩子就是“光榮之家”,可享受額外肉票、糖票、雞蛋票。所以學生家里人均收入都在三十元以下。

我們兩個慢班只有兩個同學沒資格享受助學金。對此情況我之所以了如指掌,因去財務科為同學領發餐券是班干部的事。

助學金二十元,其中十八元作伙食費,學校實行供給制。伙食費由財務科直接劃賬,這錢我們學生是見不著的,是名義錢,剩下的兩元是整個月的零花開銷。拿助學金的學生不允許把伙食費取走,不允許實行伙食自理,必須在校食堂用餐,就是不拿助學金的,也強制繳納18元伙食費,跟大家同吃“供給制”。那時要求“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

77級實行“供給制”的食堂有兩個,對著圖書館的屬英語系和我們東歐語系,編內含德語作為專業。剩下的系在大禮堂下的那個。拐個彎兒是教工食堂,我們學生跟它無緣。

大學實行“供給制”,特殊年代的一段特殊經歷。所謂“供給制”,是學生用餐不用飯菜票,而是餐券,上面印好年月日、早中晚。就餐時,把那頓票子一給,得到一份伙食。吃什么,飯帶什么菜,由食堂決定。學生給什么吃什么。

歷屆生是說不從學校到學校的考生。象自己,考前做過小工,當過三年知青,經濟上獨立過,習慣了自食其力。即使到大學沒了收入,但已不好意思再回頭向家里伸手要錢了。

那時家庭普遍很困難。然而這批大學生是從貧困中過來的一代,在苦難中長大,已習慣吃苦。?除去伙食費,剩下2元錢是全月的開支,按月發到每人手里。所以對我們學生來說,這2元零花錢至關重要,因除了吃飯,日常開銷就指望這錢了。時常為省五分錢,同學們難得坐車進城。一次我去遠郊探望帶隊干部楊伯伯家屬楊媽媽與孩子,來回路費花去了五毛錢,把人心疼的!但知青時楊伯伯對我的好不能忘,得知恩圖報!

系里管我們生活的老師姓崔,大家稱她小崔老師,因為她的個子剛過一米五十,生活上把我們管得很細,很讓我們感動。

我們外地學生來北京,我是夜里十一點的火車到的,“北外”在火車站廣場設了一個新生接待站,學校的一輛大轎車等著我們。到學校都半夜一點了,因為校車要等齊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學才能發車,碰上有誰的火車晚點就會等,不能讓任何一個同學掉隊。

去學校時校車走的是長安街,靜靜而寬闊的長安街上幾乎沒有行人。我們外地學生都是第一次來到北京,當校車開到天安門城樓時,好多同學不由得哭了,都流下了激動的熱淚,“這是偉大祖國的心臟、這就是我們心中向往已久的首都!”

校園盡管很黑,但看得出來收拾得很干凈。車首先停在了靠近學校大門的4號樓前,是男生宿舍樓,讓男同學先下車。下車前我從窗玻璃看到宿舍樓的墻角掃得干干凈凈,沒有一點雜草的痕跡。雖然半夜三更,但系里的生活老師一直等著。一個宿舍住四個學生,兩位東北同學已經到達,我跟一個福州同學剛到。聽說我們來至南方,生活老師馬上檢查我們的棉被和大衣,說都太薄,得絮棉加厚。我們說沒事的,我們都是這么過得冬。老師說北京的氣候不像南方,冬天到了夜里會零下20多度,我們聞之大驚失色。第二天,院后勤組老師把棉被和大衣都拿去加了厚。

每到月初發錢,同學們都會很興奮,大家有一種小時候過年拿壓歲錢的開心。發完零花錢,大家頓間覺得一下子變得富有。所以發錢時的激動可想而知了。班里除了不拿助學金的同學,其他人月初都期待“發工資”。

國家雖剛經歷文革,經濟非常困難,但許多福利依在。學生讀書費眼,近視程度加深得快,系里每年免費給配一副眼鏡,我讀本科時的近視眼就是每年增加100度,四年配了三副眼鏡;那時盡管發錢不多,但系里對學生的生活照顧是無微不至。尤其是從南方來北京的學生,入冬可以申請冬衣補貼。

除了法定的眼鏡費,每到換季,經濟有困難的可以申請衣服費,南方學生入冬加冬衣,補貼成了例行公事,但很少有同學提出申請,大家都已習慣了艱苦奮斗的生活作風,衣服破了補一補繼續穿,我就穿過打補丁的球鞋。到了寒暑假沒錢買火車票,外地學生就留校自學,在學校我度過多個寒暑假。實在有困難,或已很久沒回家過年,可申請車票補貼。物質雖匱乏,但誰都拿自己的過去比,感覺生活得很好。我們知青生,有過下鄉連飯都吃不飽的經歷,青黃不接吃野菜,進了大學,雖沒大魚大肉,但起碼能吃飽。更重要的是有了學習的機會,這是無比的精神享受!

我們的伙食在第一年實行供給制后,第二年改成了配給制。由于文革結束,生產上去了,經濟有所好轉,在伙食的配備上多了一點細糧。菜券不變,每頓還是每人一張,食堂給什么就吃什么,但飯票分成了粗細糧。米票和面票屬細糧,糧票屬粗糧。米票什么糧食都可買,可買面食或粗糧窩窩頭,但面票只能買面食和粗糧而不能買米飯;粗糧票除了粗糧不能買細糧。對我們來自南方的同學,一般糧票都用不完,吃棒子面還是很難習慣,我們一輩子從來吃米飯,別說窩窩頭,就是面食中除了餃子和面條,連包子和饅頭都吃不慣。我往往是吃饅頭才二兩,吃打鹵面,八兩。

上午有四節課。平常上完課大家慢悠悠地走去食堂,然而到吃餃子那天,有同學會跑得飛快,我們不明白有什么好掙的,后來聽說北方人吃面講究“頭鍋餃子二鍋面”,讓我們長了見識。也有個同學聰明過人,那還是第一年,趕上吃餃子,一頓的量嫌吃不夠,拿第二天的餐券去冒混,拿回第二盆大家頗覺奇怪,他天機泄露。同桌的大家覺得這種不義之財應該共產,瞬間搶得一空。那同學這作弊事也沒有第二回。

那時普通居民每月糧票24斤,中學生28斤,我們大學生34斤,其中米票10斤,面票和粗糧票各12斤。女生胃口小吃不了。現在回想起,那時男女同學搞對象互塞紙條,尤其是女生,其實大可不必。女生向男生塞米票面票就行了,這種效果會超越紙條,讓男生更感到溫馨。如果女生對男生有好感,以關心生活為由,資助點糧票也是名正言順,碰上男生對女生也有意,那就皆大歡喜。萬一不然,無傷大雅,同學間互相幫助是理所應當。

用不完的的粗糧票不會浪費,男生很快有人發現了它的用途,可以到校門口的農民地攤換瓜子兒,每到學校操場放電影,換他五斤八斤糧票的葵花籽,邊嗑邊看電影,那是一級享受,是物質生活改善。那個缺油水的年代,我們又多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女生臉皮薄不好意思做這種交易。有女生給男生塞糧票,作為回報男生可以送女生葵花籽,逐漸這種交換蔚然成風。我們覺得女生雖不好意思去換,但愛嗑瓜子卻情有獨鐘。一來二往的,男女生多了交友契機?那時借書也不失為好辦法,一則冠冕堂皇,是好學向上;?加之還書時可把要說的話留進書里。

我們是伴隨饑餓長大的一代!從六十年代初有記憶起就是不夠吃。缺油水見不到肉,穿衣單薄,天一變冷,日日饑寒交迫!趕上國家困難期,胡蘿卜丁煮米充數當飯吃,打開鍋蓋胡蘿卜的寡淡味,聞得讓人惡心。

本科時吃窩窩頭,菜里帶點肉末就算葷菜。直到讀研,生活有所改善,每月發48元補貼,因研究生已允許結婚;而大學時除助學金沒有其他收入,也沒勤工儉學一說,本科生不允許結婚,甚至不準談戀愛。當年國情就是如此。

但國家政策考慮得還極周到。讀研不僅發“工資”,每人每月還發半斤油票。讀研生跟本科生仍同住一個樓道,宿舍里煮掛面放上一點菜籽油,滿樓道的同學都從宿舍里出來高聲喊:“做什么好吃的?這么香!”?物資匱缺的年代,同學們對一點菜籽油都那么敏感,還是國家一流的高等學府!

年輕時經歷過的生活顛連,在往下的人生中會變成一種資本,一種取之不竭的精神泉源,是日后勵志奮斗的動力;年輕時吃苦不算苦,反倒有好處,人生該是先苦后甜;常言道:“少年苦,不算苦;老來苦,才是苦”,倒過來就不應該。

什么叫幸福?幸福是滿足,是知足常樂;幸福要有參照,基于比較。沒有曾經的困苦,就沒有后來的幸福。

人若在糖水里泡大一輩子,沒有比較,永遠不會知道什么叫甜!


作者簡歷及部分作品

金弢,字有根,1974年杭州外國語學校高中畢業,插隊落戶浙江桐廬儒橋村,1977級考入北外德語系,1981級北外德語讀研。1985年 1月進文化部, 1985年 3月進中國作家協會,任職作協外聯部。曾歷次參與組團王蒙、張潔、莫言、路遙、魯彥周、高曉聲、從維熙、張抗抗、公劉、鄒荻帆、王安憶、北島、舒婷等等作家并隨團出訪德國及歐洲諸國。八十年代末獲德國外交部、德國巴伐利亞州文化部及歐洲翻譯中心訪問學者獎學金,赴慕尼黑大學讀博。現居慕尼黑;

主要文字及譯作有: 長篇小說 《狂人辯詞》、《香水》、《地獄婚姻》、2013年編輯出版德文版中國當代中短篇小說集 《空的窗》,由德國 Spielberg出版社出版,并于德國、奧地利、瑞士三國同時發行。全書篇幅達三十五萬字,共 504頁,寬版,被收入的十二位作家及作品為: 陳染 《空的窗》、陳建功 《找樂》、東西 《沒有語言的生活》等。2021年 7月于該同一德國出版社翻譯出版東西的長篇小說 《后悔錄》;

八十年代發表翻譯及作品 :《世界文學》、《外國文學》、《詩刊》、《長江文藝》、《鐘山》、《百花洲》、《文藝報》、《中國婦女報》等等,已發表 20多位德語作家作品的譯文;

來德三十二年,在德創業二十二年,文學創作及翻譯輟筆三十年。三年前,金盆洗手,回歸文學,寫就新作及翻譯九十余萬字。至今一直努力筆耕;

幾年來文字散見歐洲等各大華文報刊; 《歐洲新報》、《歐華導報》、《德國華商報》、《洛城小說報》等。


近年紙媒發表:

01· 《圣力姑娘》(小說)(廣西文學,2019年第7期);

02· 《保羅?策蘭杏仁詩譯及后記》(南方文學,2019年11月刊);

03· 《痛憶路遙》(三峽文學,2019年12月刊);

04· 《走向世界的漫漫長路》———德文版《空的窗》走過漫長曲折(南方文學,2020年第1期);

05· 《香水緣和我們的八十年代》(南方文學,2020年第5期);

06· 《街坊陸游》 (人民日報海外版、天津文學,2020年第11期);

07· 《莫言往事》(北京文學,2020年第12期);

08· 《記憶里的王元化》(中國新聞周刊,2020年12月期);

09· 《話說莫言———時空跨越三十年》(中國新聞周刊,2020年12月期);

10· 《兩位同胞》(中國法治周末 2021年1月刊);

11· 《冬日里的長尾》(小說)(向度文學,人間故事,2021年1月期);

12· 《我和庫恩》(中國新聞周刊2021年2月期);

13· 《格拉斯和他最后的詩》(中國法治周末2021年2月刊);

14· 《老黃》(小說,賀州文藝,2021年第一期);

15· 《二叔分瓜》(小說,賀州文藝,2021年第一期);

16· 《漢學家庫恩誕辰137周年,憶與其遺著的一段緣》 (中國法治周末2021年3月刊);

17. 《春風十里薺菜鮮》(散文,戀愛、婚姻、家庭)2021年第4期;

18. 《德意志思考》(中國新聞周刊,2021年四月刊);

19. 《回憶施瓦茨》(中國新聞周刊,2021年五月刊);

20. 《我陰差陽錯進作協》(南方文學,2021年第三期,雙月刊);

21. 《歲月》中篇小說 (四川文學,2021年第七期);

22. 《我的香水緣》 散文(西部文學,2021年10月第6期雙月刊);

23. 《小個子男人》 翻譯小說,德國: 馮·席拉赫(西部文學,2021年10月第6期雙月刊);

24. 《朋友》 翻譯小說,德國: 馮·席拉赫(西部文學,2021年10月第6期雙月刊);

25. 《歲月深處的莫言》——對話讀者 (四川文學,2022年第2期)等。

2022年03月08日 德國慕尼黑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401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11評論 3 41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263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43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23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74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68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095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05評論 1 331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1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20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2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61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58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2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30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90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