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健《單方應用大全》單方一味氣死名醫
20. 蟯蟲病
王某某,男,12歲。1985年3月5日初診。患兒夜間肛門奇癢,煩躁不寧,已歷1年余,伴食欲不振,漸消瘦。在本地醫院實驗室檢查診為蟯蟲病。選服中藥驅蟲,乏效,而來我院求治。遂取大蒜10克去皮搗汁,加溫開水50毫升,直腸灌注。每晚1次,連灌3次,諸癥若失。迄今1年余,未見復發,〔中醫百花園:138.〕
【按語】繞蟲病是由饒蟲寄生于人體所致的一種常見寄生蟲病,臨床以會陰及肛門附近的瘙癢為特征,有輕度消化道癥狀,易在集體兒童機構(如幼兒園)中流行。西醫用噻嘧啶,撲蟯靈等治療效果良好,中藥可用使君子粉(1.2-2.5克/次/歲,3次/天)內服。用大蒜汁稀釋后灌腸治療該病,須注意稀釋后濃度不易太高,否則會出現肛門灼痛等副作用。
21. 小兒傷食
余之子,7歲,平時嗜面食,今年2月份家父70大壽之際,小兒因多食油膩,即則貪食面食。當晚7時許,腹痛陣作。腹大如臌,欲吐不得吐,欲便不得便,汗出淋漓,面色蒼白,四肢欠溫,舌淡苔薄,脈細滑,脈癥合參,癥屬傷食欲厥之證,家父立即書保和丸加減1劑,急去醫院取藥。其中有親戚一老者,拿出大蒜數瓣,搗爛用開水沖服,頻頻灌服,服下約10分鐘則嘔吐未消化食物數口,繼則腹中雷鳴,矢氣頻,大便1次,先硬后溏,臭如敗卵,痛止脹消,汗收,四肢轉溫,精神清爽,其痛如失。〔王紹坤.江西中醫.1985;(1):52.〕
【按語】傷食之病,小兒多見。本案以大蒜搗汁溫水灌服取吐法,有出奇制勝之效。催吐方法很多,可單用大黃粉,瓜蒂,參蘆,常山等,也可直接用竹筷壓按患者舌根部取吐。大蒜氣味峻烈,溫水沖服,必然致吐致瀉,是又一捷效之催吐法,值得借鑒。
22. 小兒久瀉不愈
杜某某,女,4歲。腹瀉1月余,經中西藥治療未愈。后用下法一次即愈。
治療方法:將大蒜瓣放入文火中燒烤至黃色,味即又辛變甜。患兒1歲者,每次服2瓣;2歲者,每次服4瓣,以此類推,日服2-3次。〔劉長天.廣西中醫藥.1980;(2):8.〕
【按語】大蒜雖可暖脾胃止瀉,然生用氣味峻烈,小兒難以接受,將生大蒜烤熟,由辛味變甜味,且溫補之力又增,這樣,小兒易服用,效果更佳,真良法也。
23. 小兒百日咳
李X,男,5歲,1965年2月3日就診。其母代訴,陣發性痙攣性咳嗽,連續月余,每每一連咳幾十聲,日發多次,嘔吐痰涎,面目浮腫,結膜充血,食欲不振,精神欠佳。乃依本方服1劑,病情大有好轉,再服2劑,諸癥悉除。
治療方法:大蒜2枚,白糖30克,將大蒜去皮搗爛,沖開水1杯,調和好白糖,備用。1天分4-5次服完,繼服3-4劑。〔胡志枚.廣西中醫雜志.1965;(3):33.〕
【按語】百日咳是由鮑特菌屬的百日咳桿菌所引起的小兒呼吸道出染病,其臨床表現為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咳后伴有雞鳴樣吸氣吼聲,病程遷延可達2-3個月之久,故稱“百日咳”,大蒜治療百日咳療效比較肯定,除用上法治療外,還可將生大蒜汁放入干燥瓶內,囑病孩把嘴唇貼附于瓶口,每分鐘經嘴作15-20次深呼氣,15分鐘/次,2次/天,療程5天,效果也佳。
24. 發汗
有名醫將入蜀,見負薪者猛汗,于河中浴,醫者曰:“此人必死。”隨而救之。其人入店中,取大蒜細切,熱而澆之,食之汗出如雨。醫曰“貧下人且知藥,況富貴乎。”遂不入蜀。〔歷代無名醫家驗案:118.〕
25. 水腫
昔滁州公侯使酒庫攢司陳通,病水氣浮脹垂死,醫者已不下藥。遇一婦人,云是道人所授,服之病自小便而下,幾數桶,遂愈。方用大蒜一個爛研,蛤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歷代無名醫家驗案: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