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接上節(連載)《石猿記》第十六章(62)
話說玉皇大帝初搖杏黃小旗,頓時燈火皆滅,陰風四起。
玉帝以為事成,便向那先者笑看了一眼,只見先者若無其事。
玉帝又將小旗第二次搖了一搖,陣陣陰風,即向城樓之上襲來。
“來了,請看”。
先者也站起,并來到城樓邊,手扶玉欄,將頭探出城樓,向下看去,見那些陰風尚未登上城樓,卻向地面跌將下去,護城河水,如沸水般,嘩啦啦響個不停。
玉帝大急,第三次再搖黃旗。
先者雙臂微張,雙手抓住圍欄,支撐玉欄,注視下方,
卻見那些陰風,遠遠逃了去,并走的無影無蹤。
先者見后,哈哈大笑,大步而去。
玉皇大帝,看著先者遠去之背影,倍感疑惑,影約可見那先者周身紅光燦燦。
等到先者下得城樓,去的遠了,玉帝再搖黃旗。
陰風再起,并從四面八方涌了來,只見無數個千奇百怪的鬼魅精怪,降在丁城樓之上,皆向玉帝行參君之大禮。
玉帝怒道:“沒有臉的東西,剛才為何不來應招”?
群鬼中,有那膽大者言道:“剛才那人洪福太盛,我等依旨,向這城樓之上,沖了三沖,也未能沖得上來,反爾被他那洪福,沖的跌將下去。有那慢的一慢者,盡被他那洪福吹的散了,鬼魄從此消失,再也不能超渡”。
玉帝看后,知是實情。雖然丟了面子,卻也無可奈何。
于是頒旨三界:從此,仙,神,精,怪,鬼,魔,不可再到人世間襲擾人眾。
至那日起,人間便再難見到仙,神,精,怪,鬼,魔。
但卻并未禁止佛,僧,尼,道,往來人間。故此,人世間,并不少見僧,道,乃致活佛。
悟潭中,觀世音眼見得玉帝駕云回天,而悟潭之水恢復靜然。
觀音心想,那先者,乃燃燈古佛轉世。而燃燈古佛,乃萬佛之佛,所轉之人,洪福齊天,那玉皇大帝,哪里能夠及得上一二。其屬下,就更是望塵莫及了。
于是,觀音再悟先機,來至衡山韶峰,結緣呂洞賓,吩咐其籌資,并將其送于南洋龍族之陳氐,以便將來古佛所轉之人,修橋鋪路,施為善用。
如今,這呂洞賓,按照觀音授意,來到揚子江畔。
起初,先是看見有一位黑塔巨人,以雙腿搭橋渡人,后又見眾世人,在那橋頭做詩賦詞,猜測謎語,再后來,就是那投銀招夫之事了。
這游俠劍仙呂洞賓,先見這母女倆,不象是那惡人,并未加在意。
后來見那花籃有異,就留了心。
時日久了,只見那如此一個小小花籃,投了那許多金銀,卻始終不能滿,就起了疑心。認定這母女,是貪圖財寶之人,不知在哪里,得了一個寶貝,就依此寶貝行騙。
為了示警,劍仙就將銀兩,盡數取了。
不料,第二日,這母女,變本加利,并且毫無退去之意。
于是,呂洞賓便跟至江北,探得宿處,又將那銀兩取了去,并且送往那石觀音指點之地。
今日一大早,返回江邊,原本認為,那招夫之女,應該知難而退,卻不曾想,又在江邊遇上,看她們并沒有思改之意,仍然在舊戲重演。
呂洞賓認定她們是為了騙財,倍增了許多怒意。
為了將這行騙之人震懾,便先行通報自己是呂洞賓,使其畏懼,再彎腰隨手由江邊抓起一把黃沙,將沙變成金銀,投入花籃之中,黃金白銀隨即溢滿花籃。
正施機對其懲戒,不料這一對母女,竟然駕云而去,象是要逃之夭夭。
呂洞賓本就是好動游仙,如此無果之事,怎能做罷?
于是也駕起云頭,追向江心。在江中,雖然看不出那招夫之女子本象,因見那小女童,實在是天真純清,一身靈氣,而且又有些面熟,這是如何也裝不出來的。
所以,劍仙呂洞賓斷定,這一對母女,并非什么十惡不赦之惡人。
于是,并無施武之念,只是用言語將其數落一番,弄明白她們之根本,然后再視情而斷。
卻未所料,王母娘娘為擺脫尷尬,先自出手,亂了呂洞賓之視線,攜上玉靈兒,駕起云頭,向那揚子江北岸,急急飛去。
一來,王母娘娘,并未想傷呂洞賓;二來,這種雕蟲小技,又如何難得了呂仙。只見他,將那左手中之浮塵,向上揚得一揚,面前飛舞之塵砂,盡數消失的無影無蹤。
雖然未傷皮毛,只是已走遠了那王母娘娘和玉靈兒。
呂洞賓知道上當后,并未停頓,也駕祥云,緊緊追將來。
此一追,正合了天機大因果,成就冰玉相融之大緣。
這里有詩為證。
詩曰:
巧遇明公點太玄,
萍逢隱者示乾元;
游山濟道結因果,
玩水施仁立善緣。
有意觀光成異景,
隨心覽圣訪奇賢;
身臨東海追疑殆,
冰玉融合未負天。
畢竟不知呂洞賓,如何追得了王母等眾,請看第十七章:老馬慈愛代兒罪,小龍敬孝報母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