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還是更致力于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抽象思維能力以及構建屬于自己的產品方法論,再加上我更愿意自己從產品設計到開發完成整個流程,不太習慣于協同工作,同時也發現自己多少受了葫蘆的一些影響,更重創意以及玩法,而不是太注重開發上的落地、管理和推進,所以想要做的更好還是要補足還不夠的部分。
因為關于項目的書也沒太關注過,我的方向更偏向于技術和玩法向,這里只是為了整理出自己的一些思路出來做個存檔。
1、對人的了解
我喜歡處理事情大家以溝通商量的態度去做,但放到項目里其實很容易就成眾矢之的,如果你是處于完全管理的情況下還好,當你并不處于這么一個位置的情況下,人際關系復雜,有的人性格強硬不好溝通,有的人不愿意承擔,希望別人把事情做的更全面,有的人把所有事情都推到某一個人身上,這時候就需要有足夠的耐心,要嗎讓每個人對自己的項目都具有主動性,讓每個人在項目中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而不僅僅只是完成一份工作,要嗎自己做到最細,深入到每一步都掌控住,但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只是單一項目還好,如果手上有很多線,那么很容易就會遺漏掉一些東西。
2、對時間的了解
單個項目時你只需要串性處理就可以了,但面對多線時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時間規劃,不要被某個單線所左右,找到主要的線索跟。
3、對技能的了解
一個產品涉及到不同的崗位,每個崗位之間有一定技術壁壘,就像我自己雖然有開發基礎,但是聽起JAVA的那一套還是有聽睡著的感覺,所以一定要對開發或者設計等等都有一定程序的理解,至少某些名詞或者邏輯要搞清楚,比如我本行做設計,那么設計的掌控我就可以做到完全不用擔心。
4、對流程的了解
其實這是我最看重要熟悉的一點,這也是我之所以要寫這個思路存檔的原因。
對于項目我整理出來了最重要的三問:
1、給出問題,有什么問題需要解決?
2、給出解決方案,怎么解決?是否需要其它人員的參與?
3、給出期限,什么時候可以解決?
這是我認為的在產品開發中比較好的流程:
1、需求討論
主要角色:產品、主程、其它人員
產品講解功能需求,主程去判斷需要什么人員,然后由主程召集對應人員參與討論,看看對于功能上有什么異議,這個時期可能因為對功能的實現方式的不確定會不斷的增加關聯人員進來,所以暫時還是不要進行排期工作。
2、排期討論
主要角色:所有人員
當所有相關人員都已經了解了產品需求后,再開始進行排期討論,每個人列出自己手上的項目,如果這些項目不重要,那么可不可以暫緩,如果手上事情重要,那么給出日期,這里的基本步驟線性圖是這樣的:
“整理每人手上的工作—某些工作能不能交給別人解決-現有工作什么時候完成-什么時候開始進行新工作-給出時間-為什么需要這么長時間”
當然可能出現中間插入的事情,所以要為每個人的排期多預留一部分時間
3、立項
主要角色:所有人員
準備好相關的資料,主要是以下幾點
1、為什么要做
2、產品功能講解
3、排期
4、人員和資源需求
4、開發階段
主要角色:產品、開發
這個階段基本就是重復三問就可以
5、測試
主要角色:產品、測試、開發
由開發人員提交需求給測試人員,并給出測試用例,測試人員根據測試用例完成測試報告,出現問題交給開發人員進行解決,沒有問題提交項目管理人員進行上線。
6、上線并回測
主要角色:產品、測試、開發、運維
項目管理人員把產品提交上線后還要進行回測,這里是為了避免生產環境和測試環境不一致有可能導致產品出現問題。
5、對角色的了解
因為某些公司對于角色劃分做不到很清晰,也就導致哪些事情該什么人做并沒有清晰的界限,所以能忙的過來就盡量多做些事情吧。
6、對業務的理解
產品一定要對自己原型的業務了解透徹,哪怕在一開始你只知道自己想要實現一個什么功能,當然如果你有一些開發經驗的話最好能有一套自己認為的實現邏輯,然后在跟開發溝通的過程中再深入了解到整個業務的實現邏輯,慢慢把自己需要的功能是怎么實現的形成一個清晰的思路。
7、對前景的了解
很多項目走著走著就容易轉牛角尖,逐漸意識不到自己未來作出的這個東西有沒有價值,這其中包括對項目的前景、個人的前景、市場方向的前景,不要做沒有價值的事情。
8、對成本的了解
公司需要考慮成本和收益,如果做一個不夠優秀的功能卻需要大量的開發資源投入,或者說基于現有的資源只能做到這個樣子,不是最優解但受限于資源只能做到如此那么就要考慮一下應不應該做了。
因為最終我的興趣點還是專注于產品的玩法,所以這些只是讓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一些,具體流程還是看各自的公司,但當你的產品思路與整個公司的流程規范有沖突的話要看個人選擇。
每個公司都應該配備“一個”好的項目管理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