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時說話直接用嘴,用不上大腦,一天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大人們都喜歡。
讀書時直接用大腦,生怕嘴巴跟不上,高談闊論喋喋不休沒完沒了,還要提高嗓門,生怕別人聽不明了。
等到畢業工作后,突然不說話了,是這個世界沉默了,還是我們集體閉嘴了?
一: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小時候窮真的會傷自尊,會自卑自負,也會慢慢習慣低頭。貧窮的觀念是通過父母和孩子每日一點一滴的交流相處,傳遞到孩子的心中,畢竟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
小時候羨慕別人擁有自己沒有又很渴望擁有的衣服、玩具,跟長大了不一樣,長大了事情看的透徹了,不會在意這一點點小事,可小的時候這樣會讓自己自卑,內心真的很難受,不要說什么這是獨一無二的,那么小哪里懂這些,別人有的自己沒有,心里肯定是難受的。
農村的孩子大多自卑卻又有強烈的自尊心,有著拘束的狹隘心態。
對于每一代人都會有不一樣的時代印記,這也許就是時代印記。我們這一代人放學回家就要砍柴,放牛,干農活,放牛的時候在家偷米油到坡上煮飯吃,回家被打得屁股開花,摘人家的李子,扒地瓜,小時候逮過青蛙,捉過蝙蝠,捕蟬,捉螞蚱,捉魚,撿貝殼,下河,爬堤壩。早上上學遠的天沒亮就起床炒飯吃后上學,還全是小路。
但是畢竟大家都窮得差不多,即使有幾個小伙伴家富裕一點,也沒有另外的娛樂項目。孩童時候的心態是自然的,簡單的,甚至質樸純真的,說話直接用嘴,大笑、大哭、大鬧,艱辛也美好。
二:憤怒與理想,時常陷入無法表達的沮喪
隨著年齡增長,進入學校,學會了察言觀色,懂得了識人辨事,學會了講禮貌、不遲到,也懂得了夢想與遠方。
每一個窮過的孩子,都曾對這個世界抱有各種美好的好奇和夢想。
遠方,夢想,前行,上路,拼搏奮斗等詞語,不僅出現在作文里面,也印在腦海中。最后有些真的就出現在了實際生活工作中。
能不能實現根本不重要,這些夢想本身就使我們幸福,使我們體內充滿能量,甚至做出改變。
有時候回首竟然真的有收獲的時刻,人生真的不可思議得奇妙與巧合。
有時候,念念不忘,真的必有回響。
青春時,我們大都經歷了極度的物質匱乏和生活的動蕩不安,知識分子詩人搖滾樂歌手眼中浪漫狂熱的青春,對于我們來說,不過是搖搖晃晃的人間。但是這并不能降低我們對于詩人、搖滾樂和武俠的狂熱迷戀。
現在很多歌曲會成為我們這一兩代人生命的暗號,隨時接頭都有可能會喚醒沉睡的青春時光,同時她們也注入了憂慮與質疑的基因。
那時候心態是狂熱的,時常爭論得急赤白臉,說話咬文嚼字,偶爾還賣弄吹噓,甚至裝腔作勢一翻。自然也很難避免沖動,避免極端,避免剛愎自用,常常出爾反爾,經常無所事事,長期精神空虛,大部分大學時光都消極悲觀,同時也暴跳如雷和怨天尤人。
那時候直接用大腦對話,嘴巴根本跟不上大腦的轉速,三兩老友侃天侃地能一宿不眠,遇到志同道合的女朋友,一起相約走二十里山路,只是為了去看一場日出。
突然想起了這首詩——北島《波蘭來客》
那時我們有夢,關于文學,關于愛情,關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三:被命運碾壓過,才知道時間的慈悲
我們的青春都結束了,結束在詩人門出走之后很多年。
北島出走了,帶著中文這唯一的行李,流浪世界,海子走得更徹底,再也沒有回來,顧城也自殺了。剩下的朦朧詩人們,再也沒有寫詩,歲月把詩拉長,現在變成了散文。
終于熬到畢業工作,突然發現每天都是流動酒會,集體調情,自我放逐,正當做生活的逃兵,而自命為成熟穩重。
覺得被丟棄在了物欲橫流泛濫成災時代,現實比想象中還要冷酷,而人際關系又是那么無情無義,想好好聽一堂課,卻發現已經沒有了老師。
四顧茫茫,杳無蹤跡,上下求索,左右碰壁,奔突疲憊,幾近絕望。這二十四個字,道盡了多少心酸的開始。
有時候自欺欺人不說,還睜著眼睛說瞎話,不是裝腔作勢,就是吹牛冒泡,不是糾合起哄,就是拉幫結伙,還不能表現得太過于奴顏婢膝、奉承討好、媚俗媚雅。
所以諦聽一個蠢貨怎么樣自以為的胡說八道,橫行霸道還滔滔不絕,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氣,而且,他還要撅腚伸脖、咬牙切齒、東倒西歪、丑態畢露。關鍵是,他不是你的同事,就是你的上司。
很多人出生是原創,活著活著,就成了盜版。這個世界,果然是被聰明人精心設計過的。
別高高在上假裝清高說前面這些話,這些只不過是你年輕氣盛精力旺盛而已,很快的時間,你就會融入這個環境集體中,左右逢源,混得如魚得水。
又被木心說對了——很多人的失落,是違背了自己少年時的立志。自認為成熟、自認為練達、自認為精明,從前多幼稚,總算看透了、想穿了。于是,我們就此變成自己年少時最憎惡的那種人。
你也開始做事不露痕跡,做人不擺花架子,凡事不強求、不咋呼,生活不鬧騰,說話熱炒推銷、不連蒙帶唬,處事更不以勢壓人,嘩眾取寵。
四:終于到了該和自己和解的年齡
很多人說中年人的生活,從人生第一杯菊花茶開始,其實找到和自己和解的方式是從孩子的出生開始,從孩子叫的第一聲爸爸開始,也從不遲到,不敢曠工,不能晚睡開始。
我們都走過不哭不鬧不炫耀自己的歲月,過慣了沉悶枯燥乏味的日子。為人父母的,似乎不想讓我們浪費生命的歷程,被狗吃了的青春,再從孩子身上篩一遍。
為人子女的,特別是下一代,也不想他陷入父輩祖輩們世代相傳的生命輪回人生定數。
所以理所當然就有“你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的錯覺。
更多的是身上的責任,似乎長大了,年齡大了,就會不自覺中忘記自己是如何長大的。朋友同事之間越來越有禮貌,說話也越來越少,在夢想與現實之間苦苦掙扎,歷經歲月的洗禮,嘗盡生活的百般滋味。最后才發現,說話應當言有盡而意無窮,心態應當是看路邊的野狗,都覺得她是在向自己微笑。
年輕時絕不肯當個平凡人。這種理念和觀點也不知道是誰灌輸給我的,可能為了怕人生白活白走白瞎忙一趟,所以要拼命地經營人生、追求人生、充實人生,連自己都覺得自己好像是個充滿理想抱負的青年,然后沾沾自喜:我覺得很值得,我沒有浪費我自己的人生。
大多數人的命運終歸平凡,也終將平淡。很奇怪,本該是這么明顯的事實,但我為此花了好多年、琢磨了很多年,經歷了好多事才慢慢察覺——我只是個普通人。非常普通的人,很有可能一事無成,在俗世中載浮載沉過一生的那種普通人。一個這么簡單的事實,終于在這個年齡階段,找到與這個世界和解的方式。
一來是因為自己年歲漸長,內心越發地脆弱起來,二是這句話因為太貼近生活,所以平庸親切而值得回味。
它似乎包含了一段歲月中的許許多多,像童年,像陪伴,也像自己。家的溫暖就在于此,總有一些人或者某一個人在念著你,等著你,永遠會為你留一盞柔和長亮的燈。
每次出差回來,看到這座城市夜晚亮燈的窗子,都想每一扇都推開,給他們道一聲晚安;每次出走又回家,就能聽到有個死小孩屁顛屁顛跑過來,好久沒有這樣的小愉悅。
人到中年,卻終于在淡茶甚至白水中品出味道,有一絲苦有一點甜,這個時候,才真的在可口的同時可樂一下。
五:大自然的花,都不是為誰而開
當痛苦磨難成為不可避免的家常便飯,我們為什么不能用幽默搞笑來化解這種痛苦?或者用除阿Q外的精神勝利法來激勵自己呢?
我能融入那種天天打麻將、說話跟吵架一樣、一下雨就滿腳泥濘、一進村充滿各種肥料氣息的生活。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最后的贏家才是真正的贏家,所以我健身、跑步、控制體重,少吃多餐、少抽煙、少喝酒、早睡早起,爭取活得比我的仇人們更久,這樣,也算別樣的勝利。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我也怕,我怕我早走,我的老婆睡在了別人的床上,我的小孩叫了別人爹。
出門在外,我總是怕誤了車船航班,特別愛惜糧食,寧可吃壞了腸胃也不愿意拋棄剩飯剩菜。那些質疑的人,認為自己無法做到,也會認為別人無法做到,還懷疑別人的善良。
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能功成名就, 我們中有些人,注定要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尋找生命的意義。
和小孩交流,要求簡單要求純真,你沒有天使般的心,那么孩子心中天使般的單純,就容易被你弄巧成拙。為此花去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是值得的、甜蜜的與健康的,至少是正當正常正派的,他能讓你明白這個世界最初的模樣。
孩子會讓你相信心中的善念,重拾生命最初的感動。
和老人交流,你要不哭,不笑,能理解就好,不要求感同身受,在煙火氣息中體會他們的一種灑脫、一種風格、一種拈花而笑的姿態。
老人會讓你覺得,所謂的偶然,很多時候都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他能讓你感受到這個世界最后的模樣。
所以,尋一個老年人作知己,找一個小孩子當老師。
真實的原因,在于這中間過度年齡的情緒與深藏其中的不安,老人小孩能準確地擊中了當時正處于生命中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境地的自己。
不用到處去苦苦找尋,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組合就是一個完整的家庭。
在人間流浪,只為了找尋一次感動,文字若有溫度,就會讓我們飽含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