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之后,我留在了北京。每年差不多都是過春節才回家。每次回去,都感覺家鄉越來越破敗了,很多東西漸漸消失了。
以前,我們村北面有一大片樹林。這片樹林承載了我很多的記憶。記不清是哪一年的六一兒童節了,我們小學組織了一次尋寶活動。當天,幾位老師事先將寫有獎品的紙條藏在那片樹林里。之后,我們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走進樹林。不等班主任講完活動的注意事項,我們就迫不及待地開始尋找那些躲在樹洞、草叢、葉子下面、土坑里的“寶藏”。
我記得我們班的高同學運氣特別好,他很快就在一堆樹葉里面找到了一張紙條。他高興的呼喊著“我找到了”。我們聞聲跑到他身邊,看到紙條上面寫著“筆記本1個”。我們跟在高同學的身后,希望能沾點他的好運氣。很快,又聽見別的地方陸續傳來“我找到了”、“我找到了”的歡呼聲。沒過多久,我也找到了寫著“鉛筆1支”、“筆記本2個”的紙條,別提多高興了。有的同學運氣不好,找了很久還是一無所獲,急得快要哭了。班主任見狀,會“不經意”地給他們一些提示。他們果然也尋到了寶,一下子高興起來。
尋寶活動持續到中午,每個人都有收獲。我至今還記得我得了21個筆記本和幾支鉛筆,令其他小伙伴羨慕不已。我高興了好久。
到了初中,不過六一兒童節了。每年五月的某個下午,學校會組織我們到樹林里捕鼠。捕鼠并不是真的去抓老鼠,只是將老鼠藥放進老鼠洞里,所以其實叫“滅鼠”更合適。我不清楚學校為什么會組織這樣的活動。雖然老鼠的確吃掉了我家雞的雞食,還咬傷了其中一只雞的腿。但這都是它們偷偷摸摸做的,白天它們是不敢明目張膽地現身的。更何況還有貓呢,好像還輪不到我們全校出動合力絞殺。到了山上,面對成片成片的老鼠洞,我才意識到它們的數量之多,可能真的到了“禍害”的地步。于是,我在每個洞口都認真地投下了幾粒老鼠藥。現在想來,恐怕會誤傷兔子、黃鼠狼等動物了吧。
捕鼠的過程可以說很無聊,但總比上課好,況且還可以幾個人湊在一起閑聊。有一次,我們一直走到了樹林中心,記不清是誰首先發現了腐爛的藍色布條,緊接著又發現了露出一角的棺材板。緊接著有人驚呼發現了人骨頭。氣氛瞬間凝重了,此時的樹林好像變成了恐怖的場所。電影中那些恐怖的畫面一個個地出現在了腦海中。班主任老師走到那塊骨頭旁邊,看了一會兒,說道:
“別害怕,這是羊骨頭。”
我們剛松了一口氣,又聽見有人說:
“你們聽。”
我們屏住呼吸,仔細地聽。
“篤—篤。”
好像是有人正在緩緩地推開門。門?推門?棺材板!此時太陽快要落山了,我感到頭皮發麻。好幾個女同學嚇得抱在一起。
“篤—篤。”又好像在敲木頭。那聲音好像不是從地下傳來的,像是從上面傳來的。
“是啄木鳥。”聲音響亮得像爆竹。
這件事還是被大家談論了許久。棺材里面到底是什么人?那藍色的衣服又是誰的?羊骨頭怎么會出現在樹林里?
在這片樹林里發生的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采蘑菇了。
大雨一過,樹林里會長出很多蘑菇。空氣中散發著新鮮泥土的氣息,那是我聞過的最清新的味道。我和其他人一起提著籃子走進有些泥濘的樹林里,去尋找那些又大又白像小傘一樣的蘑菇。然后小心翼翼地將它們采下放好。在交給媽媽做成美味的蘑菇醬之前,我會盡量讓它們保持完好。
采蘑菇的過程中也會出現狀況。比如分辨不好,采到“狗尿苔”(一種有毒的蘑菇)。來我們村里養蜂的浙江人就因為誤食了毒蘑菇中毒了,幸好不嚴重,打了幾瓶點滴就好了。
再比如遇見青蛙或者癩蛤蟆。那只在我看來巨大的、身上竟然閃著金光的土黃色癩蛤蟆就趴在一朵大蘑菇旁邊的土坑里。等我看清楚了,嚇得趕忙后退。雖然我想要那朵蘑菇,但我更害怕那只蛤蟆,那只身上的確閃著點點金光的大蛤蟆。
如今那片樹林已經毀了。大樹被砍光,林子中間種上了莊稼,小樹恐怕也沒什么機會長大了。一到春天,沙塵暴肆虐,一年難有幾場雨雪。到了夏天最需要雨水的時候,種西瓜的人會放防雹炮,把好不容易舉起來的烏云打散。沒人覺得不妥。
我媽總說現在農村人的生活變好了。的確,人們的物質生活變好了,道路變寬了,土路鋪上了磚,安上了路燈,交通也更方便了。但我越來越不想回去了,我也回不去了。
我記憶中的那個村子正漸漸變得面目全非,變得陌生。我的那些記憶會漸漸沒了根,沒處尋。看到她這個樣子我會難過,相見不如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