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周何帆老師帶大家共讀了《教育的迷思》,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孩子的教育除了受基因影響外,還受到環境影響不過不是家庭環境,而是社會環境(其所在的群體或學習)的影響,家長的教育方式其實對兒童成長的影響并不大。
? ? ? ? 作為家長所能做的就是擺脫眾多教育專家長久以來傳達的錯誤觀點,不要把孩子束縛在父母的拘囿之下,應該盡可能的給孩子創造適合他成長的環境和空間,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 ? ? ? 聯想到自家兒子的教育,小時候還有些我們的影子,但是現在9歲、小學三年級了,有很多術語以及對問題的理解已經不是我們家長能夠接受的了。我反而跟他學了很多知識和專用術語。
? ? ?一、本周知識點梳理
? ? ? ? 1、孩子世界的兩個必須遵循多數裁定原則和啄食次序兩個法則,孩子們有自己的交流方式,他們也有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確立底線思維,讓孩子自己去適應自己的世界,但是要進行適當的引導。
? ? ? ? 2、人在一個情境中學到的技能不一定可以直接應用在另一個情景中。如何與同學相處,需要自己去摸索;人的進化基因決定,孩子會自動把自己未成年人和成人區分為兩個不同的群體,為了顯示自己所在群體的不同,還會無意識挑戰成年人的權威。為了保持自己在孩子群體中的權威,會有意與成人保持距離。孩子們的未來不取決于父母有多愛他們,而是取決于他們與集體中的其他成員能否和諧相處,尤其是和同輩人的相處,因為他們要和同輩人一起生活一輩子。
? ? ? ? 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老師作為學校這個小群體的一個領導者,有著三個方面的作用:一是影響學生的行為規范,比如成員的態度和適當的行為;二是決定學生的界限,也就是我們是誰,他們是誰,強化群體內部的凝聚力,而且通過錨定一個對手,激發群體成員的潛力;三是明確某一個群體的自我印象,即刻板印象,用積極的刻板印象激勵一個群體,通過自我暗示,鼓舞團隊的士氣。
? ? ? ? 4、對父母的忠告:父母要想幫助孩子,就要盡量減少孩子被群體當作負面角色的可能性,要盡可能地讓孩子更合群、看起來更正常,或者更好一些,看起來更有吸引力。孩子不希望自己與眾不同,在群體中與別人不一樣不是一種美德。
? ? 二、本周所學的相關概念
? ? ? ? 1、相關關系和因果關系的區別。A和B之間有相關關系,并不一定意味著A決定了B。
? ? ? ? 2、多數裁定原則:當某人的行為與群體中大多數成員的行為不一致的時候,這個人必須改變自己的行為。
? ? ? ? 3、啄食次序:指的是群居動物通過爭斗取得社群地位的現象。
? ? ? ? 4、組間對照效應:人在不同環境中,會融入不同的群體,每一個小的群體都會試圖強化自己的歸屬感,同時反對其它的群體。這種組間對照效應會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
? ? ? 三、個人的一些育子感受
? ? ? ? 我們的家庭組合有些不太一樣,因為性格的原因,孩子媽媽早些年從學校辭職投入商海中,忙于各種事物;而我本人因在事業單位,工作壓力較小,所以有更多的時間負責教育孩子,有更多的感悟,現就本周主題舉例二三:
? ? ?1、孩子的成長環境
? ? ? ? 何帆老師說:“父母能夠幫助孩子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幫孩子找到適合他們成長的環境,最好還能找到和他們一樣、玩得來的小伙伴們”。就孩子個人來講,他應該有一個適合自己成長的環境,這就需要父母的幫助了,古有“孟母三遷”,并不是讓自己進入所謂的上流社會,而是脫離自己的所處的不適合自己的環境,進入一個適合自己成長的環境。
? ? ? ? 我想到當初兒子上小學的時候,與孩子媽媽猶豫到底要不要托人找關系上一個好一些的小學,后來放棄了,主要是基于兩點考慮:? ? ? ? 一是我們費事給他找一個 好學校,不見得能夠融入到那個環境中去(中關村一小、二小、人大附小);二是選擇就近的原則,可以讓孩子和大人都避免奔波之苦,能夠有盡量多的學習時間和休息時間(因為我們身邊就有孩子在遠距離校校上學的同事,每天路上得比我們多用2個小時)。
? ? ? ?現在孩子上小學三年級了,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自己的孩子能夠很好的融入現在的學校,而且周邊的人群認知都差不多,加上孩子所在小學更加注重素質教育,孩子有很多的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我們覺得當時選擇是正確的。
? ? ?2、如何給孩子指導
? ? ? ? 要給孩子指出明確的不可逾越的界線,又要充分地尊重孩子們的規則。如果成人能夠明了這一點,適當地引導,可能更有助于孩子們解決自己世界里的問題。
? ? ? ? 說到給孩子指導的問題,我一直有個得意的事情,就是孩子沒有陷入《王者榮耀》的游戲當中。記得當時游戲剛剛盛行的時候,我便下載了給孩子看,讓他看了一下,告訴他很多小朋友玩這個上癮,你看看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他簡單玩了一下,覺得好像沒有什么意思,我也適時的讓他停止游戲,說這個游戲主要的目的就是勾引人,利用人的弱點,吸引沒有定力的小朋友(主要感謝每天聽書《上癮》一書,雖然沒有看過原書,但是聽過,基本原理還是了解的),他好像有所悟;然后我還上網找了一些學生因為玩《王者榮耀》而影響學校的例子(當時網上正流行一些孩子作文中有王者角色的文章),告訴他一旦上癮,就會影響學習,思考問題不正常。通過正反兩方面的引導,他對《王者榮耀》就有些排斥了,而且后來他還有時候和我討論為什么有那么多人會上癮,并不以自己沒有玩而自卑。不過,在玩游戲上我還給他放了口子,他可以玩《植物大戰僵尸》和《我的世界》,我覺得著這兩款游戲都屬于策略類,對于孩子智力開發有幫助,不容易上癮。
? ? ? ? 當然,會有現在的成就,還是跟孩子的個人自控力有關,我要感謝自己的兒子,能夠管住自己。
? ? ?3、給孩子培養各種技能
? ? ? ? 關于是否讓孩子上課外輔導班的問題,我也想談談自己的看法:孩子從小喜歡畫畫,所以從三歲開始就跟老師學習畫畫了,到現在三年級,繪畫、書法在班里都是前列的,而且還當上了課代表,所以他在自己的群體里就很有優越感;但是在音樂培養方面,我們卻因為他缺乏興趣,而且我們夫婦兩人音樂基礎都很差,所以就沒有給他報任何音樂的培訓班,導致有一天兒子告訴我們,他在班級里的音樂有點跟不上了,產生了自卑的情緒,為此又專門請了老師給他一對一輔導。由此得到,家長在培養孩子技能方面確實能夠有很大的幫助和指導作用,技能越多,他們在應對外部世界的時候就越會得心應手,所以讓孩子多多學習,掌握各種技能,并不單單是家長焦慮所致,也是大部分家長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越來越深刻所致。
? ? ?四、本周金句:
? ? ? ? 1、成長進步的兩個途徑:一是通過犯錯誤進步;二是通過觀察學習積累經驗進步
? ? ? ? 2、父母不能壟斷孩子的學習,父母的過度干預反而會阻止孩子的成長
? ? ? ? 3、同輩群體中的地位高低對一個人的人格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只有找到了和自己差不多的群體,孩子才能夠找到歸屬感,才能夠培養出自信心。
? ? ? ?4、你可以跟你的配偶學到很多東西。婚姻能夠改變你的想法,改變你的選擇,但是不會改變你的人格,而且,你也不應該奢求去改變配偶的性格。
? ? ? ? 5、去體會那種不去動手改造,只提供鼓勵和支持,不強加壓迫和重負的父母的愛。
? ? ? ? 讓我們借用本周共讀的一句話結束本周的學習:“孩子是父母家里暫住的小客人。總有一天,他們會離開我們。趁著他們還在,讓我們珍惜在一起的時光。你會在睡前給小寶貝講一個童話故事,那只是因為你想要體會這種互相依偎的美妙時光,跟他或她的性格成長、大腦發育,一點關系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