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是有使命的,地不長無根之草,天不生無用之人。
使命是根據你個人的能力和本事匹配相對應的擔當,它不會把一個你扛不起的磨難“強加于你”,因為這是違背“因果守恒定律”,你是什么生命狀態,就會投影出什么樣的個人世界,你是源頭,世界只是現象。
有一些人活著,是給自己看;有一些人活著,卻是給別人看。前者,活得隨心所欲,活得舒服自在;后者,活得拘謹壓抑,活得疲憊不堪。
愛默生說過:“家庭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
父親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當然從來不是子女最后一任老師。最后的老師,唯有子女自己。
當你失去父親的時候,就像天塌了一樣,需要你撐起一片天。沒有人給你做主,沒有人可以商量,遇事自己決斷,做事親力親為。
當你失去慈母的時候,就像插在花瓶里的花,雖然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這就需要扎下根基強大自己。
首先,你要學習知識。自古以來一直就讓人們從小就要念書學習,因為你不學習就不懂好多道理,就會到處碰壁且被人哄騙欺負。
其次,你要學習一兩門技術,掌握生存本領。第一保障養家糊口;第二發家致富。
再次,能力和財力足夠創業時盡量自主創業,小本生意或養殖種植都比打工仰人鼻息被人歧視強。
通過學習開發了智力,增強了能力以后,就要考慮使命的事了。
低層次的人考慮的是生存、生活,傳宗接代;中層次的人考慮的是維護家族尊嚴,為家族和村集體謀福利;高層次的人考慮的是民族大業、國家的興旺并造福人類。前兩者屬于物質層面,后者屬于精神層面。
有人年少成名,有人中年成功,也有人大器晚成,人生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不用羨慕他人,也不要與人比較。更不要合群尋求別人的幫助。一個人若想要聰明愉快地活著,就沒必要太合群。你的想法和活法容易被他人左右,智商會嚴重降低。只有你內在的能量圓滿,才是讓你脫胎換骨的修行。沒有人會無條件對你好,那都是一時各自使命,甚至當你背后失去光芒時,影子都會離你而去。
我們一時不得志,可能并不是我們的能力不行,而是時機未到。
我們不要放棄希望,不要自暴自棄,別忘了孔子曾經像喪家犬一樣流亡齊國,依然可以成為圣人,姜子牙雖然曾渭水垂釣,但依然成為了“百家宗師”。
我們大多數人必定都是凡人,能力有限,能做的就是再學習一些中醫偏方、針灸以及鎮妖除魔、退神斬鬼的符咒,利用這些技藝拯救疑難雜癥的患者和無妄之災中的人。幫人其實是在幫自己,人總的有所作為,不能自私自利的活著。努力發自己的光,增強社會的光亮度,不枉此生來這個世界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