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獨省記
小記︳
它是一場記錄,從2014年的2月到2014年的4月。這三個月的時間里每天發生的一些瑣事。任何觸動心思的點滴小事,都被拾錄下來。它更像是一場單獨思省的記錄,記錄我心里關于某方面的狀態與心理路程。沒有什么特別的意義,只是聊以安頓自己。用文字讓自己安靜下來,不再使心里的小女孩六神無主,顛沛流離。
一日︳二月一日
我在燈下書寫。給家里的物件加上一個名字。大門前的燈向著遠方,就叫“遠方”吧。客廳的燈叫“磊落”,客廳的沙發叫“迎客”,廚房充滿人間的味道,就叫“煙火”。書房是我最愛的,就叫“顏如玉”,書房的燈叫“夜未眠”,陪我寫到深夜。墻上的時鐘,據說時針和分針是一對地老天荒的情人,這樣有感情的鐘就叫“地老天荒”吧。陽臺外的風景無限,陽臺就叫“風景這邊獨好”。浴室叫“不能說的秘密”,浴室的燈叫“無言的看客”,浴巾叫“親密接觸”,臥室的床叫“暖玉”,睡房的燈叫“獨醒者”。
當家里的每盞燈和我所接觸的物件都有一個名字,會覺得它們分外美麗,因為它們和我,都不再孤獨。
二日︳水仙
早晨醒來,發現水仙花的一端垂下,整體全無美感。不適合養花的人,怎樣眷戀都是錯。
心里悲傷,不適合在一起的人,怎樣觀望都是錯。
三日︳風景
我在陽臺看風景。遠山如黛。那么像某人的眉毛。是否我的幻覺太過豐盛,所以足以加深我對某人的迷戀?
四日︳疑問
書上說,“我們愛的是在對方身上折射出來的另一個自我。”
那么,我愛的是什么樣的自己?清醒的,固執的,熱烈的,還是無情的自己?
五日︳醒來
某天如果我覺得不再喜歡你,就不會對你心心念念的了。
早上醒來,出現在心里的第一個回憶,不是你的名字,也不是你的臉,而是窗外一掠而過的鳥,在風中飛翔,不知人間憂歡。
于是我便也覺得自己,在那一刻,是靜的。
六日︳作業
在房間角落自置一個讀書角,那些作業,我依舊只挑喜歡的做。有時一整個上午只做閱讀,一整個下午只看報紙,一整個晚上只練聽力。
七日︳氣氛
春節的氣氛,不濃,淡淡的,似熬了多次的骨湯,始終嘗不出幼時的濃郁年味了。
八日︳舊人
看到小學同桌了四年的人。如今已經陌生得不肯開口問句好。我不肯,對方也不肯。只彼此想著,猜著。闊別多年,或許再過兩年回去看,對方已經結婚生子了。他如今未娶,可是在等待?我卻不肯再深入去猜測被等的那個人是誰了。
九日︳電視劇
假期的生活讓人無聊。那些垃圾電視長劇,以及讓人不清醒的食物,它們讓人沒有痛苦,輕易沉溺于安穩。
十日︳獨舞
我在房間里,聽著耳機里的背景音樂,享受一段獨舞探戈,我手心虛扶的空氣,單薄得令人幾近窒息。一如我獨享的孤單感。
窗外是滿天的焰火和煙花。
十一日︳凌晨
也許只有凌晨的時光,才是冷清寂靜的。夜色依舊彌漫,看見遠山在夜色中的輪廓。那一刻,她只覺清冷,想要投入一個溫暖的胸膛,索取一個溫暖的懷抱。
十二日︳歌詞
有靈魂的歌詞,總是那么輕描淡寫,卻又刻骨三分。內心的歡喜,隱約卻又荒蕪,寥寥幾句,拋給聽眾的滿是愁緒與感懷。
打動過你的一首歌,一本書,一部電影,或者一個人,喜歡過就好。因為喜歡其實并不容易,它是這樣挑剔,又這樣熱烈。
或許喜歡的常態是淡薄。
十三日︳談話
她說,有時候自以為是愛情的喜歡,只是一場企圖找到自我存在感的追尋。
那么卑微。
十四日︳生日
出生在元宵與情人節相重的日子,不和許多人鬧哄哄地過生日,因為這一天,是用來靜靜地寵愛自己的。
屋外震耳的鞭炮聲久久不絕響。
十五日︳啟程
啟程到海滄,車上的靡靡音樂幾欲令人睡著。
我一路無言,心中清明無限。
十六日︳未知
心里有焦躁。因為任務未完成。前方還有未知的事等待我。
極其討厭這種因為無法掌控而恐懼的感覺。
十七日︳開學
爸爸載我到學校。車窗外的天光明晃晃。
為何我想要一個寧靜的夜晚?
十八日︳演戲
她大多數時候眼神冷漠,看他的時候有熱烈有殷切,可更多的是幻覺帶來的愛戀。或許她不愛那個人,她只是愛這種方式,來顯示自己也是有愛的。
我是說,或許。
十九日︳未成熟
終于承認自己是不夠成熟的。只因他的一個回頭觀望她便笑得這般明朗天真,仿佛無傷。這么容易就滿足的孩子,怎能接受日后淡景光年。甚至是無愛無望的結局。
二十日︳看不見
有些事情不愿承認,即便猜到了,就當不知道。
親愛的女孩,為何你看不見黑暗中的真相卻兀自沉溺于自己的幻覺中。
二十一日︳情緒
天氣如此憂郁,墻壁潮濕陰冷,像是我快要濡濕的情緒。
二十二日︳軌跡
她在車上靠窗坐,看著車窗上雨珠的軌跡,忽然
覺得一陣虛無。
是否一切都了過無痕,因為會有其他的雨滴滲入,無論如何卻是再也找不到最初的軌跡了?
二十三日︳矛盾
他對她而言,就像是一次猶豫再三的觀望,知道看了不如不看要好,但又不可終日不見——這樣和陌路者有什么區別。
二十四日︳無關
這場被定義為因喜歡而觀望的情感,可能與其他人無關。那畢竟,也可能只是一個人體內荷爾蒙泛濫的正常表現。
二十五日︳沉迷
她的內心忽然有種暖暖的溫情,她看著他漂亮的眼睛,只覺得有失重下墜般的懸險和眩暈感。
由此她沉迷。
二十六日︳過路客
是否我幽染的瞳眸清淺淺映錯了影?
那年長廊下的少年,不曾牽手,不想錯過,不想成為過路客。
二十七日︳回憶
9歲那一年,抓住那只蟬,以為就抓住了那個夏天。
19歲那一年,碰見那個人,以為那就是愛情。
我曾在一瞬間喜歡上一個人,那是多么浪漫的事,足以潤色專屬我青春的回憶。
二十八日︳沉默
二月的末尾,你以緘默陳述你的拒絕,我以沉默對抗一場沉默。這中間是無比巨大的空白。
又一日︳三月一日
周六。逛街。選書。散步。自行車。電影。《秋之白華》。文藝。對白。
又二日︳等車
在車上等車,站牌上到同一個地方的車有好多輛,我卻一直不肯嘗試。因為不喜歡冒險,執意要等到那輛我所熟悉的公交車。然后上車,去往目的地。
又三日︳花癡
晚自習第三節上課鈴聲響,我站在走廊上往下看,果然看到你的背影。看到你回頭,我側身閃到墻壁后面。
不愿讓你看到,我看著你的畫面。被人詬稱“花癡”的畫面。
又四日︳食堂
下午在食堂吃飯,抬頭看到你的側影,瞧見你有回頭的趨勢,忙低頭吃飯。突然覺得飯很好吃,有淡淡的甜。
又五日︳錯覺
是否只是上了直覺的當,這些我一直緊抓不放的錯覺和幻象。
又六日︳跑步
課間。跑步。期待。失落。迎風跑。滿身汗。
冷暖自知。
又七日︳不見
態度有明顯的疏離,借著逃避,想要回到原來的世界里去。
又八日︳醫院
在醫院體檢,心里似有不明確的旨意。
村上春樹的《第109響鐘聲》里寫到:“但那是內心的某種愿望……似乎告訴我……去做吧,我只是聽從內心的愿望罷了。”又說:“只是內心還有這種愿望,就要不停地去追尋,這本身實在是再好不過的事,結果倒在其次。”
于是我又一次原諒了自己對你的觀望。
又九日︳預見
早晨做了夢,夢里的自己四周都是不可預知的危險,我躲在別人家的房子里,不肯露面,不想碰見危險。
又十日︳書寫
那樣的書寫好像只是為了完成某個任務,至于情意是否還在,無從論證。
? ? 只是我這般書寫,字句都要仔細斟酌思量,怕寫
過了惹人討厭,怕寫淡了沒有滋味。最無從得知的是你的想法,這讓我心里沒底。擔心這樣的觀望你會覺得我不矜持,擔心這樣表情抒意的文字你會覺得我太過矯情。
又十一日︳呼吸
這份喜歡,柔柔軟軟,它就在那里,安然地呼吸。
又十二日︳聲音
宿舍的第一首歌很輕緩,柔軟得讓我陷在床里聽了大半首之后才起床。
凌晨的時候夢到你,夢里的你依舊沒有單獨跟我對話,夢見你被老師抽問,夢見聽到你幼稚的聲音,小孩子的聲音。醒來之后還是很驚訝。
而后想了很久,終于確定,我確實沒有清晰地聽過你的聲音。你還沒有跟我說過一句話。
果然人都是貪心的想要更多的啊。
又及︳理由
看到某人時我的情緒還是很舒服的。
我想我又多了一個可以觀望你的理由。
又及︳偶然
結合前些時候的事情,總結出一個道理:
有時抱著想要見到某人的期待,結果往往落空。倒不如偶爾的際遇來得巧來得妙。就這么偶然地知道了你的姓名:就這么偶然地瞧見了你出了學校大門:就這么偶然地看見了那輛白色小車:就這么偶然地知道了你已走讀:就這么偶然地知道了你的生日:就這么偶然地發現……喜歡就在那里,安靜地存在。
又十三日︳影響
現在看到路上有白色小車,會多看一眼,這是一種影響。
看到某人的時候,愉快的感覺還是會有,這是一種影響。
吃飯的時候總忍不住東張西望直到確定某人的位
置在哪兒,這是一種影響。
晚自習第二節下課到第三節上課五分鐘的期間,總喜歡在外面走廊東跑跑西走走,東探探西望望,流連在欄桿旁邊,仿佛那邊有美麗的風景吸引我。這是一種影響。
時時刻刻。斷斷續續。曖曖昧昧。停停頓頓。躲躲閃閃。喜喜戚戚。心心念念。這是一種影響。
可為什么,會有愉悅的感覺?
正在播放的音樂輕輕柔柔,繾繾綣綣,那歌詞唱著:只因為我喜歡你啊……
又十四日︳無意義
所有的文字在紙上顯現的時候就已經終結了意義。而它所附有的任何一切情感只是一場敘述而已。
對于不在乎的人來說,它們只是一對文字的堆砌而已。
如此的,沒有意義。
如同不適宜的,一場觀望。
又及︳找虐
《隨記本》第50頁,“喜歡上一個不喜歡你的人,本就是一種精神自虐。”
又及︳花樹
我喜歡聽風吹樹葉簌簌的聲響,像情人的溫軟耳語。樹上的小繁花在起風時刻搖動,漾起絲絲情意。留住我這個過客一刻鐘的觀望。
這停留讓我覺得歡喜又淡薄。我有我的方向,花樹有花樹的等待,我們,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圈子里。
偶爾我路過一場花樹的美麗,它安靜得讓人心疼。
又十五日︳搬家
拆遷。搬家。勞動。忙碌。晚睡。多夢。
又十六日︳狼狽
有一些些,狼狽。
又十七日︳概況
一開始懵懂幼稚無知,平靜無波。而后有無限的榮寵與榮光,自我感覺良好。而后嘗盡失落,欲挽無力的滋味。而后學會接受。漸漸回歸平靜無波。這是我從小學到高中這12年的學習概況。是否放在一段喜歡當中也同樣適用?
我喜歡凡事善始善終。而我現在漸漸收心。漸漸不再觀望,希望事態以一個平靜無波的狀態結束。所有甘心的不甘心的歡喜的無意的都隨著筆墨記在了本子上。有文字為憑證,記錄那樣一場喜歡的存在,已經足夠。
又及︳夠了吧
想過把第二封長信送給你,把信藏在抱枕里,或者把信夾在書頁里,但左思右想思前想后,還是放棄了。
無論以什么方式送,送什么物件,都覺得突兀尷尬難為情。以為倘若一方不接受,另一方兀自送——不論送什么怎么送,都是徒勞而自取其辱的。
所以還是夠了吧,算了吧,忘了吧,淡了吧,醒
了吧。
又及︳春曉
晚自習第三節臨近下課時,聽到外面有蟲子叫的聲音。季節變換。
興致一來,寫了首《春曉》——
繁花似云錦,草木一春復。
夜蟲私語新,應是心難寢。
作此詩,聊以自娛。
又十八日︳無意間
中午在宿舍,想叫舍友,一出口喊出的竟是你的名字。自己被嚇到了。
又及︳膽小
我為什么要在看到你看著我的時候轉身?
有點無語自己的膽小。
又及︳性格
她有孩子氣的一面,天真無邪任性率真。也會撒嬌也會犯二也會耍寶,有時喜怒會表現在臉上。
她有大人的一面。冷靜清醒隱忍自律。也會市儈也會記恨也會無情。又是手段心計不比謀劃家少。
她有著比別人多一倍的律己、自卑感和羞恥心,所以經常想要加以隱藏,不愿讓他人窺見自己內心真實起伏。
她有自己的主見,不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遇到歡喜的人和事遵循內心指引,抱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信念,順其自然。
……
只是她忽然發現,她對他的性格全無了解,一無所知。
可是,為什幺了解呢?
何必?
又十九日︳鄭重
就像是大課間的最后一圈沖刺跑,明知道被你看
到的可能性很小,但還是努力地奔跑著,是心里又難以言說的期許?還是想要借此激勵自己繼續堅持下去?還是兩者都是?
一如我對《素錦年華,染墨成文》的書寫,那么用力地書寫,那么認真地謄稿,是對文字的尊重?還是對這場喜歡的鄭重?又或者兩者都是?
又及︳深看
? ? “愛情真像一場決斗,讓我們再彼此深看一眼。”
這是《在路上》這部書里,最為動人的一句話。
又及︳多情
書上說,“文人多情。”
對于自己寫的文字,多情與否,我都只覺得歡喜。不會背棄。它們那么多情,仿佛顯示它們的主人也是有情的,而這一點足以讓我歡喜。
至于詩里說的“情到多時情轉薄”,我也可以理解并接受。因為情的常態是淡薄。太濃烈的感情不會長久,所謂情深不壽。所以清淺淺的愛是喜歡,薄薄淡淡。愛太沉重,這個字我還承受不起。
停停看看,左顧右盼。路邊的花樹很美,我會停留些許片刻,但不會停留太久。
所以一任自己多情,縱情,收情,無情。
又及︳朋友or情人
他們說:情人間可以親昵,可以擁抱,可以依靠,朋友間找不到可以擁抱的理由。
他們說:情人間會爭吵,會分開。一段友誼如果認真維持,是可以長久一輩子的。
如果可以,當朋友吧。情人間可能會互生嫌隙,而朋友則可以以一種特殊的身份陪伴左右,知道你一直在那里,就已足夠。
而我在這場喜歡里,只是遠遠觀望你,不肯更靠近。
我覺得任何一次選擇都是一次打賭。
在靠不靠近的選擇里,不喜歡冒險的我不敢賭,也賭不起。所以站在原地。即便我內里心湖早已一石激起千層浪,我表面猶原平靜,不起一絲波瀾,一點漣漪。
我不靠近,是因為我有著比別人多一倍的敏感自律、自卑感及羞恥心,因此常常想要加以隱藏,不喜他人窺見自己內心真實起伏,使得表現出來的行為顯得有些曲折不可測。
而我猶豫不決,思考著要不要把這本文集給你。如果我送了,你又還給我,對我來說那無異于是一種羞恥。但若不給,又不甘心。因為文字是目前除了對視外,我與你交會的唯一介質。
而我問自己,是要讓它成為秘密,不見天日?還是冒著被八卦被非議被退回文集的風險,無論如何都要讓你看到這本文集?
只是高考沖刺這個時間段太敏感太尷尬,任何一點點舉動都有可能會導致蝴蝶效應,掀起一番波瀾。
忽然想起在一個星期六的上午放學時間,公交車恰好停在校門保安室外面正前方,我坐在公交車上從窗壁看向鄰近的一輛白色小車,看見一位年輕女子,她的眼神凌厲,似要看穿一個人。如今想來,仍覺心有戚戚。
那樣一雙眼睛,過濾了比我經歷的事還多的多的世事人心。而我手無寸鐵,那樣的氣質,那樣的氣勢,
彼時彼刻我便難以企及。所以當時的我幾乎要落荒而逃。我撤回視線,無視芒刺在背的感覺,心里有不明確的猜想。
背上濕了一片。
又二十日︳故事
蕭蕭竹木林,有風吹過葉颯颯的響。
婉婉佳人麗,踏進竹林深處聽風吹葉颯颯的響。
灼灼月中華,皎皎明月清灑一片銀輝。
兩兩相見歡,她在那里遇見他,一眼情生染暖心。
隱隱心中喜,整發齊冠正衣領。默默觀望不近不遠處。
簌簌衣襟張,青青的子衿飄飛悠悠了她的心。
款款行游鷺,星星點點被多情的詩人寫進詞里。
暖暖喻成文,送給你——
“我清淺淺的喜歡/繁茂成一株美麗的花樹/搖曳著向你招手/就在你路過的轉角處。”
又二十一日︳書寫
壁上的爬須藤清翠,嫩了春天。
在離高考還有78天的日子里,我在書寫,謄稿。
這些文字,我一直帶在身邊。
又及︳留我
《隨記本》第2頁,“才不要因為你丟失了自己。”
又二十二日︳意境
一段因觀望而喜歡的情感,會隱忍成怎樣的文字。
定格的照片里,突兀的枝椏向著天,獨立成一尊像,背景是黃昏冥的天。
又二十三日︳明月
凌晨2點醒來,窗外明月中天,清冷冷,于是拍了下來。
又二十四日︳猜想
你不肯轉過頭看我,只肯看著食堂可以反像映照的門,然后在那上面看到我確實在看著你,以此來印證你的猜想——我在看著你——是嗎?
又二十五日︳破例
一直以來不喜歡也不曾使用修正液,但為了校正這本文集上的錯字,我打破了這個慣例。
又及︳寒涼
數學課上老師提及錯誤的解題方法,他說;“……這東西浪費感情,沒有結果的。”
想來格外寒涼。風吹脊背,寒颼颼。
又及︳座位
在食堂吃晚飯,隔著3個四人座的桌子,你在那一邊。
近一些,再近一些。
又二十六日︳念想
大課間去小賣部,是為了吃點心?還是心里有隱秘的念頭——想要見到某人?
猶自沉溺于這場游戲,任其發展。
這樣下去,怎么收尾?
還是,不想了吧。
又及︳繁茂
壁上的爬須藤瘋狂地生長,像不像心里的那些愛戀,不斷滋長,漸至繁茂?
又二十七日︳隱疾
情緒反反復復,連同我反反復復的觀望,反反復復的念想,它們像是一場隱疾,不可告人的愛戀。
又二十八日︳出手
書上說,這種荷爾蒙正在失調的年齡該出手時不出手是一種對青春年少的殘忍辜負的行徑。
于是我決定,送出這份禮物。
又二十九日︳我執
時間總會治愈一切,包括一場名叫單向喜歡的隱疾。而這些文字,是我在這場喜歡中我執的表現,它們是一種證據。
又三十日︳表白
《隨記本》第92頁——
“這些文字,時坦陳心志的告白。
我,在,向,你,告,白。”
又三十一日︳花樹之海
《隨記本》第20頁——
“我并沒有覺得你看了這些文字后,那么這份觀望會因此改變性質。
我只是想用文字紀念一場喜歡。證明它確實存在。
連同我在那段期間里所有的情緒的真實存在性。不想讓它了無痕跡。
更是想讓你知道,你是這些文字的除我之外的第一個共享者,想讓你知道,我曾因為一棵美麗的花樹停留,所以,我想讓你同我欣賞月下的景。偶爾有風吹過,樹葉簌簌搖動,想多了的我便以為你在向我招手。我寫類似于情書的信件給花樹,我念多情而隱晦的文字給花樹聽。花樹猶原沉默。
這多像我一個人一個勁地書寫,傾訴。
你是那顆美麗的花樹。 無動于衷。
而當你看了這些文字后,請你暫時忘記,然后繼續前行。而我也漸漸收心。
就讓這份清淺淺的喜歡,沉默成一片美麗的花樹之海吧。”
小記︳
這一章,記錄四月份。
落在紙上的文字,是一段時期里開出的花,花開寧靜,任憑花香肆意追風,滿城流浪。
賞花的人,你,是否在某個陽光明媚的街角,遇見流浪的花香?
再一日︳喜歡
那首藏尾詩里的秘密,不算是秘密了吧。
你早已知曉了,不是嗎?
那么幼稚地把心思寫入詩里,沾沾自喜,以為你會同我一樣歡喜。
又及︳暗黑
我在七樓的黑暗角落,面壁思過,直面我內心的暗黑角落。
再二日︳輕巧
當時的思想斗爭有多激烈,寫在紙上的文字有多輕巧。
三言兩語。
再三日︳順利
我把文字給了你,事情出乎意料地水到渠成。
希望你會喜歡。
再四日︳勇氣
今天見到你的時候,跟你打了聲招呼。
感覺不錯。我很勇敢,對吧?
曾經抄錄的某句英文閃現在腦海:
“Being deeply loved by someone gives you strength , while loving someone deeply gives you courage .”
被愛的人收獲力量;愛人的人獲得勇氣。
再五日︳悠閑
自然醒。午飯。充錢。逛街。鬧市。
再六日︳索抱
晚起。昏沉。傾訴。末尾。索要。擁抱。
又及︳小事
人有時需要借以奚落別人找反差來平衡、安慰自己。
也就那點小事。
再七日︳勿擾
在我送出本子的第四天,我告訴自己,game over . 呵呵,單向的追逐游戲似乎令人意猶未盡,可它的實質不過是——人們對于得不到的人或事趨向于迷戀——僅此而已,寒磣的令人牙酸。
我是不肯太過委屈自己的人,所以,不想,就不想了。你連輕煙都算不上,那么飄渺的物質,煙起碼還觸得到。
而你這么近,那么遠。
吃不到葡萄,可以這么安慰自己:葡萄是酸的,或者草莓其實更好吃。
那個我曾觀望過的男生,再見面時,原諒我不先打招呼了。
再八日︳忘了吧
寫下來,是為了遺忘。
阿暖,你聽,風吹樹葉颯颯的響聲,它說,她已經不喜歡他了。所以,忘了吧。
再九日︳歡喜
歡喜,我對它的定義是,喜歡一個人或事或物,然后覺得愉快,心生歡喜。
它的前提是喜歡。它的感受是愉悅。
所以歡喜。
歡喜同喜歡一樣不容易,它們同樣挑剔,同樣熱烈,同樣是一場盛大的真實的幻覺——我多么歡喜你——
真實得讓人愿意相信,不愿揭穿。
再十日︳暖暖
下午的日光浮搖,它躲在那棵鳳凰木的影子里,暖暖。
再十一日︳不看
跑步的時候不去看他,她跟旁邊的女生說,沒有愛的人眼里有一種蔑視的風情。
她的眼里,不再有他清逸的身影。她不允許,也不樂意——他強盜似的俘掠她的初心。
再十二日︳可制造
在公交車上看到一個高三男生,眼神干凈,衣物潔凈。
原來那種感覺是可以制造的。
再十三日︳香樟
路過轉角時,發現花都開了。
香樟的香味一陣一陣襲來,軟,緩,暖。
還是喜歡叫香樟“花樹”,有種款款的深情。
再十四日︳風景
班級座位一周換一次,每次換到靠窗的位置,都很感激無意中看到的窗外的景色以及從中獲得的愉悅感。但輪到沒有窗戶的位置時,不會跑到窗戶邊去。絕不缺席每一次無意中遇到的風景,拒絕奢望更多的風景以及由這衍生出來的愉悅感。
絕不缺席我高三生活中每一場有你出現的風景觀望,拒絕奢望更多的觀望以及由這衍生出來的更多的愛戀感。
又及︳懷戀
喜歡看宮崎駿的動漫電影,有年代打磨的瀝瀝質感。喜歡那里面的人剛打開門,陽光一線切下,有細小的塵埃在光線中飛揚的畫面。
真實得讓人懷戀。
那些不再回來的童年。
再十五日︳在乎
情緒一陣一陣,間歇發作。
暗自忖度:那個人,我還是在乎。
再十六日︳喊你
大課間跑完步跳了會兒繩,看見你還在操場,我走上前,你在我的右邊距離大約有五米的時候,我朝空中喊了聲韓式的你的名字,而后把頭撇向左前方,不敢看右邊。然后我看向右邊,看不清你的表情。
有些懊悔喊完后沒有立馬看你的表情。
又及︳情蠱
她對女友說,我中了那個人的毒,書上說它的名字叫“含笑飲砒霜”。
女友笑笑,說,誰給你下了愛情的蠱?
再十七日︳口是心非
為了繼續4月份的書寫,我得時不時入戲找感覺,假裝我還喜歡你。
所以才會縱容自己觀望你,念你,問候你,向你招手。
然后看你的時候,我便覺得那種愉悅的感覺還在。
可是為什么,會有失落的感覺,在我臆想你不在意我的時候?
再十八日︳想念
今天在車站和醫院輾轉跑。我在車上,在醫院等候室構思書寫給你的信,一段一段,間斷式的書寫。
今天始終縈繞在腦海里的感覺是想念。很想很想。
我,很,想,你。
再十九日︳早啊
早上我站在走廊上邊喝早安水便看風景。
嗯,感覺神清氣爽。贊。
再二十日︳謄抄
花了一夜又一天的時間,重新謄抄了一遍《素錦年華 染墨成文》,然后把它放入小木盒中。
翻開來看的時候,猜測那個人在看這些文字時,是怎樣的心情。
再二十一日︳編劇
看到一句帶有傷感文風的句子——當初的我們看得到開頭,卻猜不到結局。
我想說,總會有類似的開頭,發展出不同的結尾。
現在我看到一個開頭,猜想了許多結尾,唯獨,相信最無趣最現實的一種——畢業后各奔東西,不復再見——堅定又惆悵。
再二十二日︳低沉
耳機里放著那樣一首歌,單曲循環。
喜歡主唱的聲音,溫柔的嗓音柔軟得每一個嘆息都打到了心房。
再二十三日︳沉寂
如同專心在那道題上,便不再覺得外面的雨繾綣牽纏,不再徒惹情思。
慢慢地,沉寂下來,那一片名為“喜歡”的海洋。
再二十四日︳鎮定劑
如果在預計可以見到你的地點預計可以見到你的時刻沒有見到你,隱約無法安定的心就會失落,繼而陷入慌亂。是的,陷入慌亂。
于是,見不到,就患了心慌的癮癥。
見到你,就安靜下來。
又及︳當下
當下我所心心念念的人是你,我所在意在望在乎在想在念的人是你,我所歡喜的人是你,我所觀望的人是你,所以,心理或喜或戚與你相關時,你就成了我心里失去安定時的鎮靜劑。
這段時間,你是療愈一場隱疾的藥劑。
每天喂食一點,日久它便與罌粟無異,容易讓人上癮。
于是我還在觀望你,在這段時間內每一天的所有可能見到你的地方和時刻。
再二十五日︳周五
消沉。頹靡。
又及︳疏忽
路過爬須藤時,見到它們的葉子有些被酸蝕得面目全非,斑痕累累。是昨日那場暗藏殺機的迷蒙的雨造成的,還是昨日路過時忘了向它們問候的疏忽導致的?
又及︳厭惡
寫數學選擇題,狀態極差。如果青春要有不完美,寧愿數學是我心中的猛犬。
避之不及、厭惡的猛犬。
是否自己也成了別人討厭、避之不及的人?
又及︳用餐
前后桌的距離。
嗯,離你很近。
真好。
這細微的距離,愉悅了我一整日憊懶消沉的心情和狀態。
再二十六日︳借鑒
整理《素錦年華 染墨成文》的文稿,里面有些文字像安妮寶貝的風格。
那段時間喜歡看她的書,寫的東西有些是借鑒她的。
再二十七日︳手工
為小木盒做了一個橙色禮袋。
手指掌染上了橙黃色涂料屑粉。
再二十八日︳薄涼
一轉身,你身影還在,仍覺得空氣溫熱。
再一眨眼,你身影消失在人海中,覺得消失的不只是你的身影,還有我的熱鬧。
因為有你我的心里很熱鬧。
熱鬧過后是無盡的寂寥。如此沉重。
如此的,薄涼。
又及︳咎由自取
有時候覺得自己,不夠干脆。
我已經分不清,到底是我一直想著你所以你才留在我腦海里,還是你在我的腦海里跑來跑去所以我才抑止不住地一直想著你。有時候想得腦袋里一團漿糊,兩碗紅豆。
思念很重,壓得我快喘不過氣了。
因為自作多情,所以咎由自取。
就這樣吧。
再二十九日︳欺騙性
文字具有欺騙性。
有些時候,呈現在紙上的文字是被裝飾過了的事實,有著精致的妝容。它們以事實為素顏,給它按自己喜歡的樣子妝扮。
有些時候,文字如同記憶一樣,人們趨向于專注美好的部分。一件事情通常喜悅伴隨痛苦,平常伴隨寡淡。人們回憶時往往自動過濾掉痛苦,只記得美好的部分。書寫文字時,往往在素常中寫出寧靜的味道,在喜悅中寫出幸福的甜美,在痛苦中寫出病入膏肓的絕望。
事實是一道菜,文字是加了佐料后的正菜。它們那么美味,取悅了廚師的味蕾。也許廚師迷戀的不過是創造美味時的過程。
寫作者在書寫文字的過程即是書寫幻覺的過程,用感覺豐盈文字,在文字中豐盈感覺。
而事實不過是,寫作者每天看他一眼,再看他一眼,再多看一眼,然后在文字中進行一場自我戀愛。它們帶來的幻覺太過豐盛,把寫作者都給欺騙了。
而真相往往更殘酷,她所書寫的不過是求不得、放不下的牢騷。
人們往往離事實最近,離真相最遠。
被表象蒙蔽;被感覺愚弄;被文字欺騙。
僅此而已。
再三十日︳完整
在高三時期最后一個月的時間里,盡量不再觀望。
如此,我便是完整的自己。
不念。
又及︳缺失
我在本子上寫不念,可現在貌似是要繼續想念的節奏。能不能告訴我,我心里缺失的那部分,你是不是同樣缺失一塊?
如果你不喜歡這些文字,不喜歡我對你的觀望,不喜歡我對你的喜歡,請你寫封信告訴我。
這樣,我才有足夠的羞恥感,去尋找缺失的部分,假裝完整。
后記︳
當真到了什么都說不得的地步,我便再也不用寫文字告知你了。
而今我選擇這種方式,誰知道以后呢?
若你愿意,時時念懷。你念起的那一刻,意義便存在了。
時常想念。
? ? ? ? ? ? ? ? ? ? ? ? ? ? ? ? ? ? ? ? ? 歸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