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頻
不再逼自己成為更美好的人,不再強迫自己成為別人。出淤泥的蓮華已經(jīng)綻開,它生來就是一朵完美的蓮華,不必與玫瑰比較,也不必努力成為一朵更好的蓮花,現(xiàn)在就是最美好的時刻。
01
最近在看《延禧攻略》,很多人都覺得富察皇后太寵女主魏瓔珞了,不管瓔珞犯什么錯,她都護著。
直到惹怒乾隆,富察皇后才向乾隆道出緣由:“因為魏瓔珞在做她自己,魏瓔珞就是魏瓔珞,她是鮮活的,她是任性的,她在極力抗?fàn)帲幌衿渌耍试缸鲆粋€任人擺布的木偶。我要保護瓔珞,就像在保護曾經(jīng)的自己。”
富察皇后說,她先是一個皇后,其次才是一個女人。鏡頭回放,她拉著乾隆的手走在紫禁城,只因身邊嬤嬤提醒注意規(guī)矩,她放開了牽著的手,做回了那個高高在上的皇后。
可是,想起往事的她,兩行清淚在臉頰滴落。
故事是一個巨大的縮影。人生卻是每天都上演著的劇場。
好像這就是大部分人的人生,無論你愿意與否,你都會陷入這樣的循環(huán)里。
每個看似光鮮亮麗的背后,都可能有著一個機械和疲憊的人生。曾經(jīng)的激情在時間的沖刷和現(xiàn)實的洗禮中,變得奄奄一息。
你努力做別人眼中那個更好的自己,你也漸漸忘了自己。
你也曾在早年時,很認真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別人說你太幼稚,需要成長。你漸漸收起了鋒芒,也收起了幾分的真。漸漸的,你說的話你也不明白是否是自己真實所想,好像所有人都在這樣做。
你說服自己,為了更好的發(fā)展,這樣是對的。
你安慰自己,你在成為更好的自己,內(nèi)心收到一點點平衡。
02
新媒體泛濫的時代,雞湯多的人應(yīng)接不暇。
打開手機,朋友圈充斥在“好女人都應(yīng)該懂得的道理”、“好男人都具備的特點”、“30歲前應(yīng)該明白的道理”等一片汪洋里。
但是要數(shù)頻率最高的,應(yīng)該還是那句“成為更好的自己”。
成為更好的自己,成了這個時代最濃稠最火爆的雞湯。
你不停地一條條和那些標(biāo)準(zhǔn)對照,生怕自己遺漏了哪條。硬生生把自己的人生鑲嵌進別人標(biāo)配的人生里。
焦慮和沖突接踵而來。
有人幸福的活著,有人失眠了,有人自殺了。
因為有的人的人生被套上了枷鎖,你努力變成的,不是你想要的自己,而是別人期待的你,久而久之,內(nèi)心的天平會越來越失衡,越來越找不到支點。
在音樂短劇《獨木橋》里,演員黃曉明有一段面對鏡子與自己的對話。
黃曉明問:你是誰?
鏡子回:除了你沒有人知道我是誰。
黃:你為什么把我?guī)У竭@個地方來?
鏡子:是你自己來的。
黃:我為什么看不清楚你的臉?
鏡子:因為我不想讓人看得太清楚。你不也一樣嗎?
黃:你跟我怎么可能一樣呢?大家都知道,我每天都努力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一個更好的兒子,一個更好的丈夫。現(xiàn)在,也會是一個更好的爸爸。我挺成功的。
鏡子:這就是你所謂的成功嗎?
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嗎?
你每天都在做一個老好人,
你每天都在強裝堅強,
你每天都活在別人的感受里,
你不累嗎?
黃:累。
鏡子:那你為什么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呢?你為什么不敢承認你的懦弱你的不自信你的失敗?你知道你把我丟掉,我有多疼。
黃:對不起。我知道了。
你就是我,
懦弱是我,
堅強是我,
不自信也是我。
這些好的壞的加起來,
就是這個世界上,
獨一無二的我。
在黃曉明與自己的對話中,我們看到了嘆息、沉默,悲傷.....
他的老好人式的微笑、他一路走來的小心翼翼,此刻,卻像一個放大鏡一樣,讓他自己反思自己:我究竟想成為什么樣的自己?
很多人都說,像竇唯、王菲、李健這樣的人,都不夠社會化,他們堅守自我,甚至有點我行我素,他們不懼流言,不會把自己放在公眾的天平上,任人衡量。
但是社會化足夠的人,必然要讓渡一部分個體化。
03
在漫長的一生中,如何讓社會化和個體化兩者平衡,并不是一件易事。
而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接受自己,接受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
其次,要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這是一個信息高度透明的時代,社交媒體的興起加速了人們的焦慮。一夜爆紅的例子變得司空見慣。
跟著風(fēng)向跑,或許能獲得一時的紅利,但是也極易丟失自己堅守的初心。
周立波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不怕在自己的夢想里跌倒,只怕在別人的奇跡中迷路。只做自己夢想的主人,不做別人奇跡的聽眾。
你不必去刻意成為誰,你只需在心中種下一顆屬于自己的種子,然后讓他放肆生長。
著名心理學(xué)家武志紅曾說過:每個生命,都應(yīng)該更好的成為自己,而不是成為更好的自己。因為你自己本身,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