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晨讀的15篇文章,對我來說,閱讀的過程也是我自己與15位高人探討人生的過程。一個人要如何才能過好自己的一生?我們不妨從四個方面進了一次探討。
1, 找到我們衡量人生的標準。
要找到我們衡量人生的標準我們要先思考:你的人生目標是什么,你實現你人生目標的方法是什么,你為你的人生目標制定了什么樣的計劃,你打算如何應對人生計劃中的變化?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給了我們一些建議,設定你人生目標的關鍵點,制定計劃的時候要給自己留有余地去應對變化,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不要輕易放棄你的計劃和原則。
當我們有了具體的人生目標和實現路徑后,不妨從具體的角度來思考一下我們在執行這些過程中的具體方法。
1.1 角度一,認清自己,減輕負擔,不要負重前行。
有川真由美用《極簡生活》告訴我們,少即是多,過極簡生活,才能幫我們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事情上來。
喬布斯每次出場幾乎都是相同的T恤衫,甚至顏色都一樣。據說,喬布斯為了減少花在衣服選擇上的時間,同樣的T恤衫買了上百件。想想您每天花在服裝選擇上的時間,這是不是也是種極簡生活呢。
當然最重要的是極簡你的身心。這是我們提倡極簡生活的最高境界。整理自己的身心我是從減少學習開始的。
曾經有段時間,看到 朋友圈中朋友們精彩的生活,我很焦慮。然后就是奮起學習,但實際上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學什么,于是就跟風??吹接腥藭癫寤ǎ约壕蛨竺麑W個插花吧;看到有人曬西點,自己就報名學個西點吧;看有人每天曬讀書,我也加入個讀書群讀書吧?看到別人都在寫文章,我也注冊個簡書開始寫作吧......于是我很忙,但是仍然很焦慮。
冷靜下來后,我從簡化學習門類開始。在簡化之前,我列了個2017年的夢想清單,然后一個一個劃去,保留了8件事,然后又按照愿望強烈程度分為三類,給自己做了個夢想9宮格。看著這夢想9宮格,要做的認證,要讀的書,要去上的課,以及要練習的技能都清清楚楚。
想要過極簡生活,就必須記得少就是多,要經受住誘惑。
1.2 角度二,關注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從細節著手可以幫助我們更快的實現目標。
我記得很久以前我看過一個香港的電視劇,一位女律師在醫院調查一件事情,值班護士是個重要的證人,但是這個護士一直不肯配合。有一次,這位女律師又一次來到醫院的時候,看到這個護士的絲襪破掉了,女律師立即從口袋里拿出一雙新的絲襪送給這位護士,護士換好絲襪出來就把自己看到的告訴了這位律師。
細節有些時候可以看到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有些時候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有些時候可以看到一個人的真實面貌。細節往往是最打動人的,也是成事最容易的突破口。
關注細節,關鍵時候細節能夠幫你更快的實現目標。
1.3 角度三,多角度看問題。
《離經叛道》給了我們換個角度想問題的方法。反向思維是我從中學到的一個重要的看問題的方法。我們做事情的時候,通常會有固有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反向思維可以幫助我們打破這些固有的模式。
我工作中曾經遇到這樣一件事,有一次了解到一個客戶正在打算購買一套操作系統,經過了解發現,競爭對手已經多次派遣銷售人員和技術人員去客戶公司給中上層講方案,給一線人員培訓使用方法并指導他們試用操作。
跟技術部門和領導商量后,我和我們的技術人員拜訪了這家客戶。在一開始,我們先講了他們正在試用的這套系統的所有的優點;然后我們講解了我們的方案以及我們的系統的所有的優點,當然這些優點是針對對方的缺陷來設計的,并且講述了我們方案的局限性以及這些局限性出現時的狀況,應對方案等。最后,我們以高出30%的價格拿到了這個訂單。
其實這個事情的關鍵就是反向思維和換位思考。我們沒有去攻擊競爭對手的缺點,也沒有強調我們的方案有多完美??陀^而事實求是的把競爭對手和我們自己的優點擺在了桌面上,而且把我們自己的局限性也告訴了對方。
2 ,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在想清楚自己的目標之后,我們需要學習一些方法和技能。而在學習之開始前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會讓我們事半功倍。我們不妨也從三個方面來看看我們有哪些學習方法可以借鑒。
2.1 《關鍵20小時,快速學會任何技能》的四個秘訣。
我覺得這四個秘訣適合任何技能,我用草地故事會的例子來說明如何利用這四個秘訣去學會組織一項活動。
第一步,選擇目標,做足準備。
目標:為3-12歲的孩子做一場草地故事會。
流程準備:確定場地,擬定活動流程,書寫招募文案,發布招募文案
物料準備:帳篷,防潮墊,繪本,手偶,水彩筆一套,A4白紙10張
第二步,掃清障礙,騰出時間。
時間:4月16日上午9:30-12:00
第三步,拆解目標,及時反饋。
4月10日,確定場地,擬定活動流程 (已完成),書寫并發布招募文案
4月12日-13日,準備物料,跟報名參加的家庭確認
4月15日,檢查一遍所有事項
第四步,間隔復習,創建流程。
在第一次結束后進行總結復盤,對整個活動進行回顧,然后可以創建流程組織一場草地故事會的流程如下:1)確定場地,擬定活動流程;? 2)書寫并發布招募文案;3)準備物料;4)跟報名參加的家庭確認;5)檢查一遍所有事項
2.2,做真正有意義的事情,放棄不太重要的事情。
這個世界繁華而喧囂,很多人會陷入忙亂和焦慮中,因為可以選擇的太多,可以做的事情太多?!毒髁x者》告訴我們,要做真正有意義的事情,放棄不太重要的事情。
那什么是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什么是不太重要的事情?作為一個職業講師我會經常被問到:過程重要還是結果重要?規劃重要還是機會重要?工作重要還是親朋好友重要?如果你說都重要,肯定有人會接著問:“哪個更重要?”
我來講個故事。
我和閨蜜大學畢業后一起到上海打拼,多年后兩個人都在上海成家立業。孩子上小學之后,同時面臨著平衡孩子家庭和工作的挑戰,我考慮再三選擇回歸家庭,陪伴孩子順便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例如在孩子去上學后學習心理學,學習家庭教育,寫寫文章。兩年過去了,孩子在媽媽的陪伴下自信陽光,各方面發展很好。先生因為我在家里后顧無憂而工作高效,周末時間開心享受家庭時間和親子時光,而我也成了一名親子講師。我覺得家庭更重要,我選擇優先陪伴家人照顧家庭,我很快樂。
閨蜜繼續深耕她的工作,請了保姆做飯照顧孩子,孩子放學后送到晚托班,周日她和先生全情陪伴孩子,孩子也成績優異全面發展,更牛的是,她在二胎開放后馬上響應政策,生了老二?,F在她依然在工作和孩子之間奔波,偶爾會聽她抱怨幾句好累,大部分時間依然快樂。她覺得工作對她來說更重要她選擇繼續工作,日子也過的有滋有味。
所以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更重要的?沒有標準答案。如果你覺得家庭重要,多放些時間在家庭上,如果你覺得工作重要,就多放些時間在工作上。選擇自己想要的就好了,只是別貪心到什么都要,結果什么都沒做好。
2.3 規律、限制、行動是《不安的時候,坐下來寫》告訴我們的完成具體事情的有效方法。
規律:對你選擇的事情,規律地做;不管想不想做,都去做。
今天一位朋友電話我要我家兒子的書單要作為參考,希望培養他們家孩子喜歡閱讀。喜歡這件事,其實很值得思考。孩子看到一個有趣的故事,或許他會想看一本書,我們會以為他喜歡閱讀,可是當你買回來第二本書的時候,你發現他一點也不愿意讀,然后你就說他不喜歡閱讀,這其實都不太對。任何一件事情,規律的去做,一旦養成習慣,很可能也就成了興趣。如果您每天抽出20分鐘陪孩子閱讀,或許最初孩子很不情愿,或者偶爾會想要偷懶,如果能夠堅持一年,我相信孩子自己會愛上閱讀,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他慢慢會感受到閱讀帶來的快樂或者知識帶來的能力感,快樂和能力感會讓孩子繼續做這件事,這也就是我們眼中的喜歡了。
限制:真正的自由,需要設定界限,而不是完全放任;真正的堅持,也需要設定界限,否則你還真是堅持不下去。
這段時間,寫作似乎是件很流行的事情,一夜之間,好多人開始動筆寫,微信朋友圈因為寫作也熱鬧了許多。可是過了不久,就開始看到有人要停止寫作,有人質疑寫作到底為什么,也有人抱怨寫作占用了自己太多時間,總之是繼續不下去了。真實的情況是,很多人一開始都沒有想清楚自己為什么要寫作,至于自己寫作頻率,練習方法,寫作需要付出什么都沒有想,就急急忙忙的隨大流開始寫了,寫不下去也正常。
行動:行動的前面加上“立刻”兩個字。行動的前提是你想要做某事。
行動的前提條件是你想要做這件事,有很多人想做一件事的時候會假設很多問題,瞻前顧后,自己給自己設立很多限制,思來想去的就是無法開始。所以如果你想到了要做某事,就別管那么多,先去做,完成比完美重要。
3, 處理好自己與別人,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系。
我們不是獨自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完成自己目標的過程也就是跟別人溝通合作的過程。
3.1 學會表達和傾聽,和別人進行有效的鏈接。
《非暴力溝通》,給了我們溝通的三個法則,這三個法則真的是很神奇。這三個法則用一個句式表示就是:
我感到________,因為我注意到_________, 我希望_________
“我感到+ 感受” 表達感受,我有必要在這里解釋一下什么是感受,感受是一種情緒的外化,通常是用形容詞來表示。例如:我感到難過,我感到生氣,我感到沮喪......千萬不要用“我覺得____”,用了“我覺得”,后面很容易就跟著你的評判了。
“因為我注意到+事實”表達觀察,在《非暴力溝通》這本書里,作者用了“當我看到(當我聽到)___”來表達觀察,其實也很好用,但是我在練習的時候結合前后句會覺得有點別扭,所以我把正面管教上的工具結合了進來。“因為”后面如果不加“我注意到”會變成自己的看法、解釋,如果加上“我注意到”很容易就把看到或者聽到的事實表述出來了。
“我希望+解決方案” 表達請求。我們在說“我希望”的時候,通常會希望別人做什么或者怎么做,這里要提醒一點,你可以提出自己的希望,但是不要期望別人按照你的期望給你回應。我在做練習的時候,我希望后面我用積極暫停、邀請合作、啟發式提問等方法。這樣可以更多的關注問題的解決。
用實例來說明可能更直觀一些。
我感到很難過,因為我注意到我跟你講話的時候你沒理我,我希望我跟您講話的時候你可以給我一些回應。
最后一個部分是練習傾聽,傾聽完了怎么表達給對方,其實最簡單的一個方法就是把對方的話復述一遍,當然要把ta句子中的“我”全部替換成“你”,把“你”全"部替換成”我“,如果句子中有“我們”不變。不妨試試看上面的句子。
你感到很難過,因為你注意到你跟我講話的時候我沒理你,你希望你跟我講話的時候我可以給你一些回應。
你感到很生氣,因為你注意到我這周遲到了3次,你希望我們可以一起想想如何幫助我按時上學。
最后告訴你一個小訣竅:在家里面,尤其是夫妻之間,如果對方不能理解你,你不妨先寫下自己的觀察、感受、希望,然后把這句話變成傾聽后的回應,拿給對方念出來。悄悄告訴你,即使這樣,你也會有被理解的感覺。不信你試試。
3.2《少有人走過的路》教會我們愛自己,愛別人,正確處理沖突。
《習慣力》則讓我們懂得要做好事情需要說服關鍵人員,獲得客戶反饋,同時要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承認你做不了所有的事情。
3.3 ?贏得別人的支持,才能贏得我們想要的結果。
如何贏得別人的支持,《贏》給了我們一些建議,在人力資源方面,選擇合適的支持你的人,確保和正確的人共事;在溝通方面,選擇適合對方的解釋,也就是我們通常說開玩笑說的,學會說人話,說別人聽的懂的話;在面對你的日常工作的時候選擇合適的態度。
4,我們要學習一些技能,讓我們自己變得更值錢。
中國有老話叫做“技不壓身”,我們需要盡可能多的學會一些不壓身的技能,讓自己變得更值錢。
4.1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取得了成功的第一步。
我是一個親子教育講師,經常會有家長告訴我,其實我知道要尊重孩子,面對孩子要有耐心,可是我脾氣一上來的時候,我就控制不住自己了。沒錯,人在情緒中,是無法處理好事情的。
《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幫我們了解過分煩躁、過分生氣、過分抑郁和過分內疚這四種壞情緒。
進而用心理學上的“ABC模型“帶你看到人產生壞情緒的過程,告訴我們壞情緒的來源在于你看待事情的觀點。簡單來說,A是指發生的事件;B是指背后的信念,通俗點講就是人們對這件事情的解釋,C是指我們的情緒。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在排隊買早餐,這時候有人插隊,如果你的信念是插隊損害了你的利益,你就會非常生氣;如果你的信念是插隊是有情可原,你就會比較平靜。
最后告訴我們用警惕絕對化、警惕概念化、警惕糟糕化的方式來管理情緒。其實還是告訴我們,碰到事情要多角度看問題,不要非黑即白,非對即錯,不要把事情災難化,讓自己陷入恐懼當中。
4.2 養成好的習慣,讓好習慣幫你做對的事情。
好習慣當然也不是那么容易養成的,《微習慣》提供了養成好習慣的方法。
但凡一個名詞,前面加個“微”字,這件事就變得簡單多了,變得沒有門檻, 似乎任何人伸手都可以拿到。微習慣亦如此。我們知道,養成一個習慣很難,但是如果把這個習慣簡化到最簡單的,做起來就比較容易了,就如斯蒂芬蓋斯在《微習慣》里實踐的每天做一個俯臥撐。
每天做一個俯臥撐,我相信你第一眼看上去的時候會認為這樣做毫無意義,我家先生看到我每天走路半個小時時曾對我說過,要么走路超過一個小時,要么跑步半個小時以上,否則無效,正如您看到每天做一個俯臥撐一樣。
真的有用嗎?雖然我很想用滴水穿石來反駁,我還是底氣不足,事實也證明斯蒂芬蓋斯最后之所以有效,他在文中說道,你一旦開始了,就不止一個俯臥撐而已了。即使你告訴自己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只做一個而就夠了,實際上你在做的時候也會做十幾個甚至幾十個。
這也就是說“微”習慣只是為了減少你因為做不到的內疚,讓你輕松前行,更容易開始,更容易堅持而已。
4.3 學一點演講的技巧,讓自己的溝通變得更輕松。
當我把《TED演講的秘密——18分鐘改變世界》推薦給朋友的時候,他問我,我只是普通人,我又沒機會去演講,我學這些干什么。其實,寫作和演講也都只是溝通方式而已,學一點演講的技巧,可以讓自己的溝通變得更輕松。
比如,主題唯一,一次只說清楚一件事情,這個原則不僅可以應用在演講上,應用在寫作上的時候,就會讓整篇文章清晰明了;應用在人與人的溝通中,一次只說一件事,也比較能夠更夠清晰的讓別人明白你在講什么。
再比如,故事為王,這個讓整個演講氣氛非常活躍的方法,用到寫作上,增加 閱讀趣味;用在講座或者課堂上,則會讓受眾更容易理解你要傳達的主題。
當然成為演講高手的最大的秘密是:做,就對了。
4.4 高效管理你的精力,讓自己充滿能量。
我們探討了如何尋找衡量自己的人生方法、如何學習正確的學習方法、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你的精力是不是快不夠用了?沒關系,《你充滿電了嗎》告訴我們超好用的精力管理方法,給你充充電。
在公司上班那會兒,老板總是批評我工作沒有激情,不夠努力。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按時上下班,偶爾還會加班,我對客戶熱情周到,對我該做的工作一絲不茍,我的也業績也不錯,幾乎年年評優秀員工,咋就不夠努力,沒有工作激情了呢?
后來做家庭主婦,沒有業務指標,沒有什么也沒有誰要求我一定要做什么,我在陪伴孩子之余,系統的學習了心理學,考取了心理咨詢師三級證書。進而開始學習家庭教育,完成了正面管教講師認證,取得家庭教育指導師資格,除了讀書會,不但開了家長系統課,還開了鼓勵成長學習小組。
除了陪伴孩子,我每天學習,備課,上課,寫公眾號,還時不時約朋友喝下午茶,日子忙碌而充實。有朋友終于忍不住問我,你哪來那么多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么多事情,工作時也沒見你這么積極主動,你累不累?
講真,還真沒覺得累,也真沒意識到自己現在這么積極主動的努力。在《你充滿電了嗎》里作者告訴我們:能量滿格是因為我主動為我做的事情創造了意義。
當然這是心理上的,從生理上來講,規律的生活,是我們存儲能量必不可缺的,例如吃好,積極運動,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秘密。
當我們探討到這里的時候,相信有朋友會說,這些方法都很好,最關鍵的是什么?最關鍵的當然是實踐,立刻踐行是所有事情的關鍵,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