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江南的空氣是新鮮的,雨是帶點土腥味的。四月天的落英芳菲,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猶記得幾年前去江南的一游,初次到南方的人許是不適應的,坐大巴車到賓館,分配房間,潮濕的空氣彌漫在一眾北方人的身體里。床鋪是潮濕的,空氣是潮濕的,就連水也是“潮濕”的。稍休息片刻,跟朋友三五結群,去蘇州的小巷走走,雖不及煙雨樓臺,亭臺舞榭般詩意,但小巷里刻意營造的詩意尤在,仿佛未經修繕過的青石板小路,霧蒙蒙般的淅瀝小雨。卻也別有一番韻味,記得停泊在蘇州虎丘的那晚,市里正好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一切都被街道上彌漫的霧氣所籠罩,索性我們都手持相機,得以記錄下這美好的畫面,沿著景區門口外沿行走了百余步,便進了巷子,窄窄的巷子里,兩旁頗具古樸味道的路燈,成為了這情詩畫意般景色最和諧的點綴。小橋流水,石板巷陌,微醺的歲月,醉人的晚風,江南的古鎮似乎天生就帶著一絲憂郁,這一切都讓人感到舒適,愜意,經不起一絲繁華和爭吵的摧折,處處彰顯著縹緲婉約的意韻。就像是看到一個撐著油紙傘的姑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她靜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飄過,像夢一般的,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
才出巷口,一座拱形青石板橋坐落在河道上,這本不是一件值得驚訝的事情。而當我們看到橋上的一位賣豆腐花的老奶奶時,一種只有在山水墨畫中才能見到的場景感油然而生,小雨,薄霧,青石橋,賣豆腐花的老奶奶,這一切都在老奶奶給我們盛了一碗豆腐花后感覺到真真切切。手上的皺紋和細膩的豆腐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感深深沖擊了我們藝術生尤其是攝影學學生的內心。拍照在此時已經顯得毫無意義。只有真真切切的吃一碗這咸淡不知的豆腐花心情才能沉淀下來。
? ? 江南的景,向來不缺筆墨的渲染,也不缺艷麗華美的詞藻來修飾,堆砌,這廊橋酒肆,低檐矮屋,朦朧而迷人,就像遠方一個沉睡的少女,卻不知這美的讓人窒息的秀色古巷中,又承載了多少數不盡的人間煙火,春去秋來,時光蔥影,往往在不經意間藏在了尋常巷陌,花街柳巷之中,殊不知青玉樓臺石板上的,又是前人幾番徘徊悵惋之地。江南有江南的味道,亦有它的故事,想來想去,極少再有比江南小鎮更足以成為一種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象征的了。中國古代文人,大多“深居隱世”又或者結廬幽境。但終歸還是心系天下,脫不開金銀銅臭,生活瑣碎。而更進于隱士者,莫過于“不隱”,所謂不隱,便是我們常說的“大隱隱于市”,“大隱隱于世”相比于隱于山林幽境的孤傲,憤世,江南之隱更顯清凈與方便。前者枯藤老樹昏鴉,后者小橋流水人家。這江南是隱士的江南,又何嘗不是尋常百姓的江南呢?
? ? 江南的雨在我們北方人看來是有味道的,禁不住讓人用杯子接來一些,品嘗一番,酸甜苦辣咸,唯獨辣不是味道,剩余的四種味道,也唯獨甜是好味道,可就味道而言,江南人的味道在我們北方人看來是偏淡的,在蘇州呆的不多日里,嘗了不少蘇州的吃食,大多量小精致,就北方人而言太過細致,也不容易飽。究其原因,我想不僅僅是氣候差異造成的,還在于江南的雨,小雨淅淅瀝,江南的雨如同江南的人,溫和柔和,不似北方凜冽的暴雨,像是一盆水在一瞬間便傾倒下來,來得急去的也急,少有溫和淅淅瀝的雨,但江南的雨卻是不一樣的,更像是年輕的少女在洗輕紗,搓搓洗洗,揉揉打打,反反復復,總是不著急的樣子,像是一場慢節奏的古典樂。
春天的雨多得惱人,但若是沒有雨,春天就缺了一些情緒,而江南若是沒有雨,更像是缺了靈魂,漫步在江南的雨中,你將會遇見更一個天堂這里如夢如幻的景,會讓你如癡如醉。小雨微微點在屋檐上。抬頭一看,烏黑的瓦頂流露出最亮麗的一面,承載于天地精華,滑下歲月的點點滴滴。江南的老屋,簡樸而寧靜,悠久而親切,古老而柔美。歲月斑斕的白墻上刻畫的是年邁的裂痕,被雨濕潤后更是滑膩至極。屋前皆有一扇深重的大木門,我不由自主地叩響了門上那光滑的銅環,欲要敲響沉睡的江南,一排排老屋并排于小巷兩旁,幽靜古老的氣氛使人仿佛置身于幾百年前的古代中,飲一壺香茶,笑談琴棋書畫。這雨似乎也不想離開江南,既溫柔又舒暢。久了,便成了這里的常客,來了,便住下,呆三兩天,像極了一個結著愁怨的姑娘,這雨太細膩,總會讓人想起夢里,仿佛煙雨樓臺,青衫衣袖,紙傘青舟。幾番找尋,便只得憶起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江南詞。
? ? ? ? ? ? ? ? ?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 ? ? ? ?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 ? ? ? ? ? ? ? ? ?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 ? ? ? ?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 ? ? ? ? ? ? ? ? ?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
? ? ? ? ? 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
? ? 北宋的王安石,年少時曾謫居江南。江南便如同他的第二故鄉。很難想象這樣一個推行維新變法,力據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癡心政治的人漢子竟然也會寫出"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詩句,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雖然官拜丞相,但仍然心寄情江南,也許在某個夜晚,王安石看著孤寂的明月,會想起年少時江南的記憶,只身在外,身處高位,便也沒人理解自己,也許想過放棄,寂寥只身,望月憶鄉。可回過神來,又呆呆站在原處,窗外聲聲幔,月落霜寒。只聽見那一聲鐘聲,便又想起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夜深了,人寂了,無奈的鐘聲嘆息著江南“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無論是閨怨,還是鄉思;無論是悲命途多舛,還是嘆家國破碎。都是打江南夜上走過的愁。
月懸落銀,閃耀著淡淡暈光。河面上那艘烏蓬里,少年一襲白衣,握著一支長簫,月落下記憶,云寫著詩行。一曲流水枕著入夢、悠悠劃過。還是這條小河,靜靜的流淌著。孤帆烏蓬載著一顆有點孤獨的心、在昏暗的漁火里。前面沒有一點光亮,烏蓬船一直停在那里,周圍沒有一點聲響,只有一河思考著人生的流水。拱橋、小巷的石板路、石橋柱子上的獅子、橋下鏡子樣的河水。烏蓬里的真情和深愛都裝進了心里……
仿佛間我聽到了來自千百年前的召喚。那是南宋皇帝的縱情沉淪,紙醉金迷,南宋建于江南,也滅于江南。一個百年王朝的浮華虛夢,倒影在江南的潺潺流水中,隨波東去。恍然間,眼前出現了一隊金戈鐵馬的絕塵鐵騎,滔滔奔襲而來。便不得不與這江南做一聲最后的訣別。江南有江南的水,江南有江南的路,江南亦有她的滄桑與悲情。夢里,曾多少次漫步在江南的街頭巷尾,魂牽夢繞的是江南的一縷縷記憶。就像是歌詞中的那句“風到了這里就是黏,黏住過客的思念,雨到了這里纏成線,纏著我們留戀人世間。”江南的濕氣是一場溫情的告白,就像是溫柔的少女對你的挽留。聽著風吟,品著古韻,那典雅的氣息伴隨著悠揚的調子飄進了一條條巷子,令人回味悠長。惹人陶醉其中。
沒有了喧囂,沒有了苦惱,一座城,一個人,置身其中,如癡如醉。這就是江南之韻。當你感覺生活累了,倦了,就來著江南小憩幾日,乘一葉小舟,溫一壺清酒,暢一夜夢游,臨江懷舊,哼著小曲,便什么也不想,靜靜感受,又何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