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一干朋友吃了頓家宴,整一桌菜不在話下,也許因為在家里吧,酒過三巡聊的話題和往日不同,除了憶一段過往的相識相知,就都是大家年邁父母的那些事兒了。
我家86歲的老爺子最近腰疼乏力,嬌滴滴地干啥都得哄著,可朋友們都說這算好得很的狀態了。
細聊才知道,有兩家家的媽媽都是疾病纏身,且伴隨老年癡呆癥狀,行為不可預料,也無有效遏制的方式。
韋媽媽打電話找兒子媳婦,要求二人馬上回家,倆人剛上班不久走不開,且知曉媽媽身體并無異樣,就說等會兒回,隔不多久接到120電話,原來媽媽電話打給120要求救命,120來后才發現是烏龍,這兩口子無奈還是被迫回了家忙不迭地給120醫護人員賠不是。
王媽媽十幾年前換過肝臟,如今腦子不甚清晰,老伴住院她認為老伴已過世,逢看到樓下車水馬龍,就要求兒子跑下去送爸爸遺體一程,脾氣越來越大,最后只能扭送醫院,送院時兩個五大三粗的孩子都差點無法把她弄上車,到醫院藥物干預后總算愿意配合,否則老太太拒絕服用肝臟移植的抗排異藥物,會直接有生命危險。
這兩個老太太都不愿意接受請人照看,這其實最讓子女頭疼,都是挺孝順的,卻被逼到需要吐槽才能緩解壓力。
看看我家老爺子,雖是對我們也諸多要求,可畢竟身無頑疾且腦子清楚,眼前的事情是記不清,可是麻將象棋還是一流。事記不清就不記仇,偶爾覺得被怠慢了罵罵咧咧,可是過一會兒又忘記了,所以這也未嘗不是好事。在請家政的問題上,他倒是樂意得很,張家大小姐們也不該辛苦,是老爺子一貫的思路。就是家政費得打個折告訴他,不讓他覺得自己聰明且劃算,有違那個年代生人節儉的習慣。
說了一晚上老人家的問題,我問了一句,“咱們光顧著吐槽解壓了,咱們自己老的時候會不會做出更糟糕的事情啊?哪個敢確定?”大家瞬間也不知怎么回答我的靈魂拷問,每個人的僥幸心理又蹭蹭上漲了,“我們應該不會這樣吧”,“要不咱們就抱團養老吧”,“神經哦,誰要和你抱團啊,你兩口子自己玩兒吧”……
說到兩口子,話題又轉到幾個離異且尚未重組家庭的人身上,聊到后來,其實大家心照了,父母不能安好,如何去談個兩情相悅的愛情。
一場家宴,一次70后家庭現狀大展示,到了自己不能把控思維時,到底是該怎樣存在為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