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994年4月,美國西雅圖的天空仿佛彌漫著一層揮之不去的黑暗,剩下的只有因為那一聲槍響而使人不能再平靜面對的心情。
? ? ? ? 1994年4月5日,美國著名的NIRVANA樂隊主唱、另類搖滾文化的英雄Kurt Cobain在西雅圖家中開槍自殺,年僅二十七歲。三天后,他的尸體被發現俯臥在家中車庫二層的房間里。Cobain的死向那些曾經懷疑過他的人證明:音樂不單是一種裝腔作勢的產品,而是他生命和靈魂的寫真。
? ? ? ? NIRVANA的中文被譯作涅磐,是來自印度的佛教術語,它一方面是對“鳳凰”這種傳說中的不死鳥之所以不死而每隔千年后浴火重生的描述,另一方面也是禪宗里“頓悟”的意思。傳說佛祖為人時離開家在荒原冥思百天而得道成佛,故被稱作“涅磐”。
? ? ? ? 或許正因為這個名字里有太多的死亡含義,使得以此為名的NIRVANA樂隊靈魂人物—主唱兼吉他手Kurt Cobain,有了這樣一個飲彈自盡的悲慘結局。他在遺書中說:“與其茍延殘喘,不如從容燃燒”,并在遺書結尾表達了對妻子、女兒深切的愛戀。從某個角度上講,我們可以認為Cobain 是半個世紀流行文化史上又一尊涅磐的佛。
? ? ? ? 在涅磐樂隊獲得成功之前,另類音樂對大唱片公司而言只是一個奇怪的概念和一件不能帶來利潤的東西。但是當1991年NIRVANA樂隊的專輯《Never? Mind》(別介意) 上市之后,竟然將流行音樂天王MichaelJackson的專輯《Dangerous》(危險)從專輯榜首拉下馬來。一時間, 另類搖滾的狂潮立刻淹沒了其他一切音樂。同時KurtCobain也進入了主流搖滾音樂圈,開始了對于他自己而言的一次生命的危險之旅。
? ? ? ? Kurt Cobain出生于美國華盛頓州距西雅圖100英里遠的阿伯丁小鎮上。他的童年是在父母離異的陰影下度過的。在父母離婚后,Cobain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這一時期他開始對“The Beatles”樂隊和重金屬音樂發生興趣,但最終美國的硬核朋克音樂征服了他。
? ? ? ? 他的音樂理念深深扎根于地下搖滾的土壤中,在他的音樂里,你會感覺到多種奇妙聲響的組合。由Cobain發起組織的NIRVANA是一支奇怪的樂隊,盡管他們堅定地下搖滾的信條,但他們也偏愛使用流行的旋律。在喧鬧的音樂里,我們卻聽到了如此好聽的白色噪音,這一切都來自Kurt Cobain 。
? ? ? ? NIRVANA樂隊的成功給音樂界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同時,突如其來的成就也令他們自己不知所措。尤其是Kurt Cobain—這個憤懣、厭世、極度焦慮情緒的混合體,從他那張陰冷、壓抑、迷亂的臉上,就可以看出他行將崩潰的前兆。
? ? ? ? Kurt? Cobain喜歡獨自住在華盛頓州奧林匹亞的一座小住宅中,他經常制作一些藝術品,比如油畫、雕塑和一些晦澀難懂的拼貼畫。他更喜歡一個人呆著,顧影靜思。孤獨給了他更多靈感,那些沉思的片斷堆砌成了NIRVANA作品思想的基底,但是他創作音樂的根源終究還是來自他那顆永不肯媚俗的心。
? ? ? ? “涅磐”是地下搖滾文化的代名詞,他們將另類音樂帶進了美國的主流文化,在他們之前這是從未有過的事。然而KurtCobain并沒有從意外的好運中找到滿足,迅速成名和公眾對他天賦的瘋狂推崇與他的自尊做了一場可怕的交換。伴隨著成功而來的長期各地巡回演出讓Cobain疲憊不堪。他有時候是那么地想成為一名搖滾樂明星,有時候他又的確討厭這件事。他把自己說過的話徹底推翻,又啞然失笑。他仿佛一直弄不清自己究竟要怎樣。
? ? ? ? Kurt Cobain鄙視所謂的主流音樂,因為那是由某些人的意念來定義的。當主流音樂向他靠近時,他為此感到恥辱。在毒品和胃病頑疾的雙重打擊下,Cobain選擇了一個令他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結束了這一切痛苦的根源。
? ? ? ? 如果你一定要說Kurt Cobain是一個英雄,那么英雄的含義也早已不是神話時代的核心。他是反英雄主義的,用虛無對抗文化的人,或者說Cobain僅僅是代表了這個時代唯一的個人主義斗爭。這斗爭的光環是燦爛的,卻也綻放出了深刻的悲哀。Cobain的死證明了這樣的事實:心靈獨立的斗爭最終只能以獨立心靈的方式進行。后來者的集體悼念也難免誤會和埋藏了死者的那顆不朽的靈魂。我理解中的Cobain是一個無視生命但珍惜痛苦的人,它比其他人更懂得尊嚴與自由的不可能,因而才可能在音樂或生活中更加徹底毀滅和熱愛。Cobain憤怒的勇氣是無所求的,他的愛情是本能 ,他的死亡是自私,他的偉大是對偉大的反抗。從一次自由選擇的死亡出發,我們的紀念更應該是向神話告別,袒露真相,繼續生活的意義。
? ? ? ? Kurt Cobain并不是真正的搖滾殉道者,但“涅磐”倒的確是一個時代的代表。Cobain的死、NIRVANA樂隊的解散歸根到底是對另類文化,甚至是搖滾文化宿命的寫照。人們更愿意相信一個英雄化的Cobain和被神話了的“涅磐”。但Cobain畢竟不是搖滾樂的救世主,他的死并非是禪義上的解脫,相反倒成為了唱片商炒作的熱點。
? ? ? ? 1998年的夏天,當我作為一名普通的樂迷聆聽NIRVANA的音樂和KurtCobain的聲音時,我才真正感受到了純粹的音樂原來可以讓人落淚,而我聽到的正是NIRVANA樂隊在紐約的不插電專輯《Unplugged in New York》。專輯中的最后一首《Where didyou sleep last night》是Cobain唱給這個世界的最后一首歌。這也是一首絕望的、漆黑色的情歌。離開了狂躁的和弦、鼓點與撕心裂肺的嘶吼,Cobain抱著一把木箱琴,羞澀地坐在花團錦簇的舞臺中央,所有平時聽來狂暴的歌曲瞬間變成了清晰動人的旋律。在歌曲的末尾,Cobain的嗓音是嬰兒般無助的悲哀,在曖昧、彷徨和懷疑之后,我們終于等到了爆發,那一聲聲強烈質問的唱腔告訴了我們一個可以預測而永遠無法防范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