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喜歡豐子愷先生的漫畫。我一直認為豐子愷先生的漫畫好到可以“不要臉”,依然能感受到漫畫中人物的表情和內心。讀了豐子愷先生的散文《漸》,方知豐子愷先生的散文雖寫的是生活的細碎,亦如觀其漫畫一般,能感受到i超于生活的境界和妙處。
《漸》是豐子愷先生《緣緣堂隨筆》的開卷首篇,彰顯了他全部文字的品貌和格調:入漸知微,見微知著。反復閱讀,這一個字里看盡了人生,如英國詩人布萊克所說:“一粒沙里見世界,一朵花里見天國;手掌里盛住無限,一剎那便是永劫。”
“漸”是什么?
百度詞條從五個方面解釋了“漸”字:本義是水名,即今之漸江;二是漸進,逐步發展;三是征兆、跡象、苗頭。四是(疾病)嚴重、加劇;五是疏導。豐子愷先生說:“漸”的本質是時間。斗轉星移,四季輪轉,我們每天都感受到時間的存在,卻又在時間面前無能為力。
“漸”的力量在不知不覺中,“使天真爛漫的孩子漸漸變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俠的青年漸漸變成冷酷的成人;血氣旺盛的成人漸漸變成頑固的老頭子。”
豐子愷先生用“漸”寫出了對人生獨特而細膩的感受。做為女人,更被他那句“歌劇中,舞臺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將來火爐邊的老婆子”擊碎幻想。更想起一日和朋友應約出去吃飯,隨行的男士一口一個“美女”叫著,待席間接一電話,躲到包間外面接,剛好我去洗手間聽到他對電話里的人說:“這不和幾個老娘們吃飯了嘛……”那一刻清晰地認清了男人和自己的真面目!
豐子愷先生還在文中用了一個比喻的故事:某農夫每天朝晨抱了犢而跳過一溝,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過溝回家。每日如此,未嘗間斷。過了一年,犢已漸大,漸重,差不多變成大牛,但農夫全不覺得,仍是抱了它跳溝。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這牛而跳溝了。“漸”就是這樣用每步相差極微極緩的方法蒙蔽了我們的雙眼。
冬正一分一秒地過去,春正一分一秒地到來!我發現小區的玉蘭已冒出毛茸茸的小花苞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愿自己能從豐子愷先生的《漸》中悟得一二,在生活的細碎中體會出人生的社會的意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