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如我慧
今天,席間,與朋友聊起了修行和信仰。在國內,佛教的根基比較厚,民間大部分人對于佛教所秉承的理念理解比較深厚吧。所以每當談起佛經的內容,朋友的理解總會激起我的一些抵觸,也許我這個人抵觸太多了,其實,只不過是小討論而已。
在討論期間,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是斷言某些事情,試圖把自己的理解上升到一個層次,讓別人認同她的理解。但這樣做,往往適得其反。也許我讀的書太多了,朋友就認為很多書的能量是不對的。這個我也是時刻覺察的。有些書,的確不是帶有很好的能量,或者好的方向,但沒有那么夸張。越是恐懼越是比較危險才對吧。
談起一些宗教信徒,我還是比較欽佩的。單單他們的信心,就是普通人做不到的。而信心這件事非常奇妙,有了它,你會內心里踏實和安穩。尤其對于我這樣一個懷疑主義者來說,懷疑只會帶來更多的疑惑和迷茫。
而世間大部分成功者卻恰恰與懷疑者相反,他們會篤信一些事情,對于自己篤定的事情會堅定不移的實踐,結果往往會在意料之中。與不信者相比,這些精英人士會更靠譜,取得更多成就,并造福更多人。
懷疑者以懷疑為樂,永遠處于自己設定的謎中無法自拔,最后會走向迷茫。記得當初,我在學習圣經之前,我有那么多的疑問和懷疑。信徒們都為我耐心講解,最后你會被一些經文說服。最重要的是,她們的行動如此虔誠和充滿信心,堅定的不移的傳講經文。
對于我這樣淺薄的人來說,這些經文只會讓我更迷惑,但是一旦你按照經文里的指引去行動和實踐時,你才會發現其中的精妙和療效。所謂知行合一。知道的多,不一定做得夠好,只有在明白一些道理以后,身體力行,這些道理才會變成內心里的知識。
朋友會說,很多信徒在團體里表現的很棒,在那個氣場里表現的很好,一旦脫離那個場景,在生活里和工作上表現的都不好。對于他們講的這件事,我沒有親自實證,也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我只知道輕易斷言一個人的 品行,也是一種欠妥的行為。
信仰,應該是自己的事情。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內心修好,這是我們的追求。我們不能因為存在一些奉行經文做事,而沒有做到完美的人,就把經文說得一無是處。充滿智者的話語,永遠是難以完全被普通人理解透徹,并實踐的很完美的。
所有的信心和修行都在自己的心里,不在別人那里,更不在懷疑那里。如果你想好,卻只看到壞,那事情怎么變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