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開學校之前,對于研究生教育硬性要求的的朝九晚九,我表示特別無奈,在一個如此僵化呆板的科研環境中,又怎么能夠產生新的思想火花,所有的榮譽與能力評價都要依賴于平臺與權威的認可。
所有的人都告訴你,你要學會協作,一個人你做不了任何事。但是協作的前提是你要“聽話”,這樣才能有有人與你合作,有人愿意分享經驗,然后你才可以按照既定的科研思路,得到早就知道的實驗結果。
曾經我雖然心有不甘,可是也認為真相可能本該如此。
直到我開始工作,在這個有血有肉,也有丑陋與溫暖的世界中,我才發現,一個人,也可以是一支隊伍。
進入職場一個月了,在這一個月中,用“放養”的狀態來形容我一點不為過,理應說剛入職場,應該忙的不亦樂乎,可是我就是這么“閑”。
領導是個很開明的人,他只是跟我講,機會,資源就在你面前,從現在開始,你自己去學習,去觀察,去體驗,沒有朝九晚五,沒有硬性的KPI,你去做就好!
可是仔細想想,突然高興不起來了,按照傳統的模式,應該是師傅引領--自我消化--實踐操練--得到本領。
可是現在的形式是自我引領--自我消化--自我實踐--得到本領。這種一開始的自由讓我有種深深的危機感,打破傳統的成長模式,我能引領自己走到哪一步,最后到底是突破自我,還是浪費時間,我心里完全沒底。
第一步:行業資料收集整理
因為行業專業性太強,雖然也算科班出身,可是商業和學院還是差別巨大,收集的順序:行業報告-行業動態--產品領域--專業詞匯--產品動態
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收集整理資料也是一個考驗人的功夫,去粗取精,得到有效信息。
第二步:與專業人士溝通取經
基于第一步的基礎,也算是跨入行業大門一半,就可以用專業話語與專業人士對話,這個是前提與基礎,不會浪費別人時間,從而透支自己信譽。所以
第三步:發現自己在該領域的價值
在基于行業認識及能力評價后,自己在現有能力挖掘之后能給別人帶來怎樣的價值。比如我覺得自己的演講能力及溝通能力,為了盡快熟悉產品知識,我通過自我學習,然后培訓業務人員,分享反饋的方式,快速熟悉,內化。
這是目前我在做的,我是一個人,但是我像武裝一支隊伍一樣武裝自己,到底能將自己引領向何處,時間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