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變化的定義我們可能一直沒有弄得非常清晰準確,那么既然是要圍繞這個專題來講,我們還是先看一下官方的定義是什么?
百度百科:變化,事物被另外的事物取代, 初漸謂之變,變時新舊兩體俱有;變盡舊體而有新體,謂之化。語出《易·乾》:“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換模型講:變化是事物性質的體現。
在時間的長河里,人類在進步,國家在發展,科技在更新,個人在成長。無論我們是積極的接受變化,與時代的步伐同步;還是躲進小樓成一統,不問世事,不思進取。我們每天睜開雙眼,都會看到各種變化。
比如馬龍作為隊長參加2018年乒乓球團體世界杯決賽實現七連冠,中共十九大之后召開三中全會深化機構改革了,以及微信等神級產品升級了等等。
2月26日凌晨結束的2018年乒乓球團體世界杯決賽,中國男隊以總比分3:0完勝日本隊,實現世界杯團體賽七連冠,作為隊長的馬龍拿下關鍵兩場,為中國隊鎖定勝局。六年前馬龍還是個年輕運動員,六年后成為隊長,受到大家更多的關注,還是很感慨。
三中全會的主旨是要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這對于很多體制內的朋友而言,意味著很快紅頭文件下發之后,你可能不再是原來單位的人員了,你的職責身份就要發生很大的變化。
同時也意味著你原來一個辦公室的同事朋友可能就成了其他單位的朋友了,你原來積累的人脈、資歷和功勞可能就要歸零,到了新的環境,又要重頭再來。
所有的這些似乎毫不相關的信息,其實都能夠體現出變化無處不在。人們喜歡用日新月異、一日千里之類的的說法來描繪和比喻這些變化。在這一點上我最喜歡的說法還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畢竟時間才是變化的基礎。
面對變化,我們的選擇是什么,就會決定我們將來進化成什么。
李笑來在專欄中就提到叢林法則中的進化規則,如何從一只歡樂的兔子進化成一只勵志的,不停鼓勵別人跟自己的兔子。并且要篤信自己在未來一定可以進化的更加強大,不僅僅是一只兔子。
羅胖也在跨年演講中開出了叢林的腦洞,就是提示我們要注意感知周圍的變化,環境的變化,市場的變化和規則的變化。
傅盛也在《認知三部曲》和后來的《開放比勤奮更重要》中,給我們演示了他自己的人生進化之路和獵豹移動的進化之路。
不過前兩天,聽幾個大姐聊天,其中一位提到支付寶的使用。大家都說現在的移動支付真是太方便了,支付寶、微信幾乎天下無敵。可是大姐說,我就不愿意學這東西,我覺得有點費腦子。一學就頭疼,太麻煩,太費事了。
無論是叢林還是社會,都是復雜多樣的。有的物種要不斷進化,讓自己可以更加強壯。也有的物種在不斷的退化,最后成為恐龍一樣的傳說。這中間有自己的選擇,也有大自然的偉力在起作用。
到底如何面對新的時代,新的變化。
有的人選擇隨波逐流,走一步看一步,或者不斷抱怨社會的不公,怨天尤人,最后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
有的人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踐行自己的想法,進而不斷的調整、完善自己的努力方向。在時間的作用下,不斷積累,不斷成長,很快的越過了那個拐點,實現了人生價值。
大家的選擇都有道理,也都不會孤單。隨波逐流可能更加輕松愜意,而選擇不斷踐行磨練自己的技能或許要艱辛一些。
可是作為愿意不斷進化物種,我們的選擇也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是艱難一些,痛苦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