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經常不明白為什么很多人會塞著耳機穿梭在城市之間,是人情的淡薄?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疏遠?直到自己也成為其中的一員,逐漸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才明白音樂的韻味是有多么別致。
我是一個極其沒有音樂造詣的人,雖然也和朋友們唱KTV,但我覺得遠不如耳機中播放的有韻味。前者只是我們釋放和感情溝通的一種方式,而后者則是帶給你的精神慰藉。在這一年中,我換了好幾個耳機。或許是大學更加自由,每個人也更加獨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也就更大,所以你換了一種尋找安慰的方式。與高中不同,忙碌的生活與整天形影相伴的朋友讓你沒有空暇去顧及其它。在這一年,在一個人行走的路上,我,時常戴著耳機。你會發現在音樂的陪伴下所有的路都變得短了,時間也變得更快了。我發現在當今這個時代那些安靜的閱讀除了圖書館在別的地方很難尋覓,包括一些咖啡廳和主題書店,這些地方也都有適宜的背景音樂。當今的趨勢已經發展成我們不開那些聲音。隨著人們生活情調和欣賞水平的提高,音樂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盧思浩在一本書的每一節自己都添加了背景音樂,他認為不一樣的文章應該在不一樣的氛圍中閱讀,我也很提倡這樣;從更廣的角度來看,這樣更適合融入進去。其實當真正沉入一本書的時候,音樂不會干擾你,只是當做一個輔助工具提供更適宜的氛圍罷了。包括在微信運營方面,現在每次編輯微信我都會嘗試加入背景音樂,有時候效果真的不一樣。
每個人喜歡的音樂風格不同,其實每種音樂都反映了你的心境。我記得高中以前我特別喜歡汪峰的歌,因為我能感覺到力量,感覺到一種氣勢,或許那時的我們正張揚不羈。后來又因為張信哲的一首《信仰》而折服于他。而我哥呢血性方剛,他車里放的歌也是如此。我一般欣賞不了,不過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愛好,這無可厚非。還有我堂哥呢喜歡意境曠遠的,適合在草原聽的那種,有時候這種類型的感覺也不錯。但我覺得每個人的風格不是一成不變的。
相信很多人都記得去年好聲音的冠軍張磊掀起了民謠風,那首《南山南》火爆一時,響徹南北。之后不久呢各大高校都在自己的微信平臺上推出了屬于他們學校的《南山南》,我到現在都記得有兩個版本備受歡迎。一個是中國礦大的女生版,最后的高音加上了美式唱法,讓人印象深刻;還有一個是武大的《南山南》,他們歌詞寫得特別棒,將珞珈美展現得淋漓盡致,并且還拍了專屬珞珈的MV。從那時起我接觸到了民謠,認識了馬頔。后來再深層次的了解民謠是受一個學長的影響。既有俠骨又不乏柔腸的兵哥哥在我們野外燒烤時放著民謠,當時我隨口說了一句:“你不覺得民謠有一種傷感嗎?”兵哥哥說:“大多數民謠的旋律都是比較傷感的。”但是在后來的接觸中發現民謠真的是一種憂郁的美,有故事的美。慢慢地又知道了李志,陳泓宇,陳粒,花粥,謝春花等等。我發現自己癡迷這種音調。我一直在想這些年來為什么會那么喜歡《星光慢搖吧》,后來我想大概是因為它的背景音樂以及營造的那份靜謐的氣氛吧,他們每天選的歌曲都是特別應景的,讓你沉醉其中。和民謠一樣,它憂郁的步調擊中了我。每當伴著民謠行走在路上,尤其是傍晚,夜晚,雨天,雪天,那種韻味是根本無力阻擋的。我還記得去年第一場雪我伴著張磊的《旅行》出發,曠緲的聲音還算一種慰藉。在音樂之韻中,你才會一個人行走不停!
我相信未來的路上我的書包中始終還會放著一副耳機,伴著民謠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正如那句話:希望在你不知所措時有首歌可以給你安慰。那首歌,始終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