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分析之宏觀經濟分析
宏觀經濟分析:總量分析法和結構分析法,二者可結合使用。
凱恩斯把預期分為兩類:長期分析,短期分析
GDP(降)計算
生產法(又叫部門法)GDP=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余
收入法(又叫要素支付法、要素成本法)GDP=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也可寫成為:GDP=生產要素的收入+非生產要素的收入
支出法(從產品的使用出發,又稱最終產品法、產品流動法)
GDP=C+I+G+(X—M)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購買,出口,進口
經濟增長率也稱經濟增長速度。
年度經濟增長率計算:后一年的經濟指標(如GDP或人均GDP)減去前一年的經濟指標再除以前一年的經濟指標。
固定資產投資(降)
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經濟活動,即固定資產再生產活動。
分類:按照不同的標準,固定資產投資分為不同的類型:(1)按照經濟類型不同,固定資產投資可分為國有、集體、個體、聯營、股份制、外商、港澳臺商等。(2)按照管理渠道不同,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分為基本建設、更新改造、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其他固定資產投資四個部分。(3)根據資金來源不同,固定資產投資分為國家預算內資金、國內貸款、利用外資、自籌資金和其他資金來源。
(4)按照工作內容和實現方式不同,固定資產投資分為建筑安裝工程,設備、工具、器具購置,其他費用三個部分。(5)按照建設項目的性質不同,固定資產投資一般分為新建、擴建、改建、遷建、恢復
工業增加值(降)
工業增加值是指工業行業在報告期內以貨幣表現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衡量國民經濟的重要統計指標之一。工業增加值有兩種計算方法:(1)生產法,即工業總產出減去工業中間投入。(2)收入法,即從收入的角度出發,根據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應得到的收入份額計算,具體構成項目有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余。這種方法也稱“要素分配法”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指國民經濟各行業通過多種商品流通渠道向城鄉居民和社會集團供應的消費品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研究國內零售市場變動情況、反映經濟景氣程度的重要指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大小和增長速度也反映了城鄉居民與社會集團消費水平的高低、居民消費意愿的強弱。
失業率
16歲以上,我國統計部門公布的失業率為城鎮登記失業率。略。
調查失業率:由國家統計局負責收集編制,數據采集采用分層、多階段、整群比例抽樣,取得90萬人的樣本量,用樣本數據推算總體。由于調查失業率采用國際通用標準統計,不以戶籍為標準,因此更加接近事實,但我國目前尚不對外公布相關數據。略
通貨膨脹率
(1)溫和的通貨膨脹,是指年通貨膨脹率低于10%的通貨膨脹;(2)嚴重的通貨膨脹,是指兩位數的通貨膨脹;(3)惡性通貨膨脹,是指三位數以上的通貨膨脹。常用的衡量指標有零售物價指數、生產者物價指數和國民生產總值物價平減指數。
零售物價指數又稱“消費物價指數”(CPI)或生活費用指數,反映消費者為購買消費品而付出的價格的變動情況;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國民生產總值物價平減指數是按當年不變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與按基年不變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
一般來說,在衡量通貨膨脹時,零售物價指數使用得最多、最普遍。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 戲稱 豬肉價格指數
???
核心CPI
是指將受氣候和季節因素影響較大的產品價格剔除之后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其含義代表消費價格長期趨勢。核心CPI被認為是衡量通貨膨脹的最佳指標。
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我國通貨緊縮比通脹嚴重經濟不景氣)
計算方法與CPI的計算方法基本一致,鏈式拉氏公式。也是個比率。PPI的上漲反映了生產者價格的提高,相應地生產者的生產成本增加,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導致CPI的上漲。因此,PPI是衡量通貨膨脹的潛在性指標。PPI上漲后3-6個月傳導到CPI。PPI先行。
?采購經理指數(PMI)
根據企業采購與供應經理的問卷調查數據而編制的月度公布指數,由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合作編制。匯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通常在次月的第1個工作日定期發布。PMI具有明顯的先導性,對國家經濟活動的監測和預測具有重要作用。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PMI高于50%,反映制造業經濟擴張;低于50%,則反映制造業經濟衰退。
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一般是一國居民在一定時期內與非本國居民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其他往來中所產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統記錄。
1)經常項目,主要反映一國的貿易和勞務往來狀況,包括貿易收支(也就是通常的進出口)、勞務收支(如運輸、港口、通訊和旅游等)和單方面轉移(如僑民匯款、無償援助和捐贈、國際組織收支等),是最具綜合性的對外貿易的指標。
2)資本項目,集中反映一國同國外資金往來的情況,反映一國利用外資和償還本金的執行情況。
國際收支的解讀:進口和出口是國際收支中最主要的部分。進出口總量及其增長是衡量一國經濟開放程度的重要指標,且進口和出口的數量與結構直接對國內總供需產生重大的影響。實現國際收支平衡需要避免國際收支的過度逆差或順差,可以維持適當的國際儲備水平和相對穩定的匯率水平。
宏觀經濟政策:主要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信貸政策、債務政策、稅收政策、利率與匯率政策、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
宏觀調控的手段
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國家宏觀調控,應該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學發展觀的宏觀調控體系,充分發揮宏觀調控手段的總體功能。
宏觀調控的目標
是保持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基本平衡,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從而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宏觀調控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證券市場是宏觀經濟的先行指標,是經濟的晴雨表。宏觀經濟的走向決定證券市場的長期趨勢。宏觀經濟運行對證券市場的主要影響有:1、企業經濟效益。2、居民收入水平3、投資者對股價的預期4、資金成本
產業政策的工具
包括財政工具、稅收工具、信貸工具、行政工具、法律工具、投融資工具等
影響:產業政策工具對證券市場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以下僅以財政工具中的“財政支出”和稅收工具中的“稅收減免”為例加以說明
(1)財政支出:當政府擴大財政支出,加大財政赤字,增加財政補貼時,就會擴大社會總需求,經濟出現繁榮景象,企業利潤增加,股價上升,證券市場活躍。反之,則證券市場價格下跌。
(2)稅收減免:稅收的減免會減小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刺激投資者增加對證券市場的投資,從而使整個證券市場活躍。
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
中央銀行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貨幣政策工具可分為一般性政策工具和選擇性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央行三大法寶)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政策、公開市場業務;選擇性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間接信用指導等。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在通貨膨脹時,中央銀行可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商業銀行可運用的資金減少,貸款能力下降,貨幣乘數變小,市場貨幣流通量便會相應減少。
再貼現政策:企業-銀行叫貼現。銀行-央行叫再貼現。在通貨膨脹時,中央銀行可提高再貼現率,以增加商業銀行借入資金成本,進而收縮商業銀行對社會的信用量,從而減少貨幣供給總量。
公開市場業務:我國公開市場業務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從交易品種看,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
貨幣乘數是指貨幣供給量對基礎貨幣的倍數關系,簡單地說,貨幣乘數是一單位準備金所產生的貨幣量。完整的貨幣(政策)乘數的計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別代表法定準備金率、超額準備率和現金在存款中的比率。而貨幣(政策)乘數的基本計算公式是:貨幣供給/基礎貨幣。貨幣供給等于通貨(即流通中的現金)和活期存款的總和;而基礎貨幣等于通貨和準備金的總和
貨幣供應量的三個層次
1、流通中現金(M0),指單位庫存現金和居民手持現金之和,其中“單位”指銀行體系以外的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
2、狹義貨幣供應量(M1),指M0加上單位在銀行的可開支票進行支付的活期存款。
3、廣義貨幣供應量(M2),指M1加上單位在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城鄉居民個人在銀行的各項儲蓄存款以及證券公司的客戶保證金。
M2與M1的差額,通常稱為準貨幣。
社會融資總量
是指一定時期內(每月、每季或每年)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全部資金總額。是全面反映金融與經濟關系,以及金融對實體經濟資金支持的總量指標。包括:人民幣各項貸款、外幣各項貸款、委托貸款、信托貸款、銀行承兌匯票、企業債券、非金融企業股票、保險公司賠償等
我國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指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影響中介指標,進而最終實現既定政策目標的傳導途徑與作用機理。貨幣政策影響經濟變量主要是通過以下四種途徑:
1、利率傳遞途徑。
貨幣供應量M↑→實際利率水平i↓→投資I↑總產出Y↑。
2、信用傳遞途徑。
貨幣供應量M↑→貸款供給L↑→投資I↑→總產出Y↑。
3、非貨幣資產價格傳遞途徑。
貨幣供應量M↑→實際利率i↓→資產(股票)價格P↑→投資I↑→總產出Y↑。
4、匯率傳遞途徑。
貨幣供應量M↑→實際利率i↓→匯率E↓→凈出口NX↑→總產出Y↑。
貨幣政策變動對實體經濟和證券市場的影響
1、對實體經濟的影響(1)通過調控貨幣供應總量保持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平衡;(2)調節國民收入中消費與儲蓄的比例;(3)通過調控貨幣總量和利率控制通貨膨脹,保持物價總水平的穩定;(4)引導儲蓄向投資的轉化并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2、對證券市場的影響(1)中央銀行提高基準利率時,一般來說,股票價格會下降;反之則相反。(2)中央銀行購進有價證券,貨幣供給量增加,利率下調,資金成本降低,企業和個人的投資和消費熱情高漲,生產擴張,利潤增加,這又會推動股票價格上漲;反之則相反。(3)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貨幣供應量相應減少,證券市場價格趨于下跌;反之則相反。4)當直接信用控制或間接信用指導降低貸款限額、壓縮信貸規模時,證券市場行情呈下跌走勢,但如果在從緊的貨幣政策前提下,實行總量控制,那么一些國家優先發展的產業和地區的證券價格則可能不受影響,甚至逆勢上漲
?8??